推薦單位: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不曾被命運擊倒……即使無法和你相擁,也望著同一片天空。”2020年5月,央視《開學第一課》發佈一首名為《草》的抗疫歌曲,感動了無數觀眾。這溫暖、有力量的歌詞,就是2020年8月獲評浙江省第二屆“最美浙江人·最美殘疾人”、身患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19歲溫州作家包珍妮,用她唯一能動的右手大拇指,一字一字打出來的。更讓人佩服的是,包珍妮已堅持寫作近7年——近百篇獨立創作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海綿寶貝”的堅強與執著。
人物事跡
出版詩集,不只是圓夢
包珍妮是一名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從周歲後開始發病無法站立至今,身體狀況愈加惡化,已經16歲的她,只有右手拇指能動,必須24小時依靠呼吸機才能維持生命,幾年裏更是數度進入ICU病房,與死神搶奪時間。但就是這樣的困境下,包珍妮依然堅持學習和創作,自學英語、日語、法語,創作了許多詩歌和歌詞。關於寫作,她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有一天能通過寫作賺取稿費,給家裏減輕負擔。
包珍妮的病情極易反覆,最危急的那段時間甚至每天要經歷兩次搶救,24小時都需要有人護理照看。為了照顧她和與她患同樣疾病的弟弟,父母沒有時間打理賴以為生的小店,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家裏的生活捉襟見肘、負債纍纍。這一切都被年幼的包珍妮記在心裏。11歲的時候,包珍妮在病友的鼓勵下第一次開始寫作並投稿,一篇《生命的色彩》為她帶來了800元的稿費。拿到錢的時候她對父親説:“爸爸,我還有用,雖然躺在這裡,我還能賺錢,你們就放心吧!”她的懂事讓人心疼不已。在我們看來不多的稿費,卻給了她自強自立的希望。從此,包珍妮開始了不間斷的創作,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創作了五十余首詩歌和歌詞。
2017年11月,文成縣文聯主席、詩人慕白通過浙江日報關注到包珍妮,在感慨這位同鄉女孩挫折命運與頑強精神的同時,他決定為她做些什麼。他把包珍妮的詩作推薦給了《詩刊》社常務副主編商震和《中國詩歌》主編謝克強,得到了兩位主編的好評。此後,依然被包珍妮所感動的慕白還想為她做更多事,於是他首先取得了文成縣委的支援,並聯繫了專注于詩歌出版的北京小眾雅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小眾書坊,在出版人彭明榜的幫助下,用時半年,為包珍妮出版了第一本詩歌集《予生:包珍妮的詩與歌》。本書分“詩之篇”和“歌之篇”兩輯,收入包珍妮詩作和歌詞共50首,並於2018年6月正式發行。眾人商定,本書銷售的全部收益都將捐贈給包珍妮用於治療。
6月15日,以“我想做個詩人”為主題的新書首發式在北京小眾書坊舉辦,詩人商震、藍野、霍俊明、張二棍、燈燈、慕白、安琪、娜仁琪琪格、崔完生、成路、周文婷、芷妍等以及許多關心包珍妮的嘉賓均來到現場為她慶賀,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場的包珍妮也通過網路直播全程觀看了首發式,代替包珍妮出席的父親包宗鋒在現場激動地表示:“以前珍妮創作的東西只能放在手機裏,現在終於可以分享給大家。除了感謝大家的幫助,我們還想把書捐一些給珍妮的母校和山區的貧困小學,希望能夠鼓舞更多逆境中的孩子。”
同時,包珍妮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小眾雅集與跨界文化聯合策劃,邀請音樂人劉森將包珍妮創作的歌詞《十七》譜成了歌曲並獻唱,提前慶祝她即將到來的17歲生日。歌曲目前已經可以在蝦米音樂付費下載,所得收益同樣將全部捐贈給包珍妮用於治療。
在她面前,任何人都沒理由懷疑人生
就像詩人慕白所言,我們平時表達時間的流逝都説“又過了一年、兩年”,但珍妮説的則是“很高興我又多活了一天、一小時、一秒鐘”。她活著的每時每刻都要竭盡全力。
包珍妮周歲之後發病,免疫力非常低,極易感冒,父母帶著她四處奔走求醫,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國內根本沒有辦法治愈,並且很難活過四歲。漸漸地,包珍妮下肢失去運動能力,脊椎發生變形,家中為了給她治病也已負債纍纍。包珍妮的父母諮詢醫生得知,如果再生一個男孩,患病幾率僅為25%,於是他們在2008年又生下一子,起名包奧健。不幸的是,被寄予深切希望的弟弟,還是和姐姐一樣發病了。
這樣的一個家庭所經歷的折磨和所要面對的苦難可想而知。儘管行動不便,但包珍妮依然非常渴望上學,父親咬著牙實現了她的心願,“像珍妮這樣殘疾的小孩,如果想要上學,一定要讓她上學。不只是能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給她帶來快樂。”平時,父母要輪流接送包珍妮上下學,中午要到學校送飯,遇到大小便,父親又得馬不停蹄地趕到學校來。為了減少父母的負擔,包珍妮在學校時就儘量不喝水,以至於發生了嚴重的尿血。
小學畢業的時候,包珍妮感染了嚴重的肺炎,被搶救回來後身體狀況更加惡化,再也無法坐起,只能躺在床上。一向樂觀的她也感到了迷茫,直到開始寫作拿到稿費之後,她感到賺錢不但可以救自己的命,還可以給家裏減輕負擔,又在心底升起了濃濃的希望。
但是厄運之神還沒有放過包珍妮,2014年,包珍妮再次感染嚴重肺炎,雖然在病友母親的資助下得到了救治,逃脫了死神的魔爪,但這次病發導致包珍妮肺功能喪失,在醫生建議下做了氣切,平時在家裏只能用簡易呼吸機維持生命。2015年的3月至5月間,包珍妮瘦得只有36斤,父親每天都要給她做兩次搶救。這段時間裏,遭受多年心裏壓力的父親包宗鋒得了嚴重的抑鬱症,曾經幾度自殺。懂事而又堅強的包珍妮給父親寫了一封信:爸爸,像我這樣的都還活著,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在女兒的鼓勵下,包宗鋒強迫自己一定要堅強起來。在首發式現場講述這些經歷的時候,包宗鋒難掩哽咽:“在她狀況最差的時候,她對我説,爸爸我實在太難受了,可我還不想死,你給我買臺呼吸機吧。於是我就籌錢給她買了臺呼吸機。”可喜的是有了呼吸機之後奇跡出現了,包珍妮的狀況有所好轉,體重也增加到了56斤。
活動現場播放了包珍妮的視頻,樂觀開朗的少女講述著自己的創作和夢想,背景音卻是呼吸機規律卻令人心驚肉跳的巨大噴氣聲,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包珍妮是在多麼努力而認真地活著。“生活沒有打敗我,我還沒有死,那我就贏了。”
“想做一個詩人,是給自己出的難題。有個詩人説過一句話‘向命要詩’,珍妮就是這樣。我不能飛,但我想飛,在不能飛和想飛之間,産生了詩意。珍妮説‘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也是作為一個詩人的信念,想做一個詩人,就是敢抗命,抗天命、抗宿命,抗科學命名之命。”詩人商震在首發式上表示,“想做個詩人是一種堅韌不拔的信念,與身體沒有關係,一個詩人不是把詩寫得多精美,而是把人做得很堅強很完整。好詩人未必是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作品的人,而是他的精神在當下以及未來受人尊敬的人。”
包珍妮被上帝剝奪了很多東西,但她是個用詩重新找回了生命的人。“當她説‘我想做個詩人’的時候,非常值得敬佩。不管生命有多長和多短,皮囊只是暫時的,她的詩歌不管是被人傳唱,還是被這個特殊的下午銘記,都超出了肉體的意義。‘予生’的‘生’,是精神的永生。包珍妮給了我們所有人勇氣,在她面前,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沒理由懷疑人生。”詩人霍俊明如是説。(選自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