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青海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王紹良在用雙拐艱難支撐起自己殘缺身軀的同時,以青海陽光工程文化志願者的影響力,為社會、為民眾、為需要幫助的廣大殘疾人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精神食糧和慈善公益的幫助支援,足跡遍及青海農村藏鄉社區學校及全國各地殘疾人之家或殘友基地。曾榮獲同仁好人、青海省殘疾人技術能手、青海省自強模範等榮譽稱號,2019年入選中國優秀殘疾人藝術家百人推介計劃。
人物事跡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通常情況下,剪刀是剪紙創作最常使用的工具,然而有一種剪紙技藝,它不僅要用剪,還得用鑿,王氏家傳鑿紙的第九代傳人王紹良不僅傳承了鑿剪紙技藝,更是推陳出新,一次可以鑿130張,極大提高了剪紙的生産效率。
逆境中愛上剪紙藝術王紹良四歲時因一次交通事故導致左腿截肢,那個時候父母忙生計,姐姐只好輟學來照顧他,背著他上學放學。“那時候農村的孩子沒有條件裝配假肢,即便如此,我也要照樣幹各種農活。”王紹良的父親不僅剪紙技藝精湛,還是一位畫匠,小時候,王紹良經常跟著父親走街串巷去給各家各戶畫門框和櫃面,在跟著父親行走的過程中,濃厚的民間藝術氛圍深深感染了王紹良,也在他的心裏埋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這對他以後的剪紙來説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小時候覺得剪紙很神秘,隨便一鑿一剪,打開後感覺非常漂亮神奇,從那個時候我就決心要學習這門手藝,也要傳承這門手藝。”王紹良説,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慢慢喜歡上了剪紙,七歲時就能獨立完成簡單的剪紙創作了。除了剪紙,父親還教王紹良繪畫,王紹良説:“從小我就明白,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高中畢業後王紹良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由於身體原因無緣大學夢,最終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王紹良並沒有因為身體殘疾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一心一意跟著父親學起了家傳剪紙,憑著自己的天資和鑽研,成為了王氏家傳鑿剪紙的第九代傳承人。不幸的是,2018年,王紹良又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左腿再一次受到重創,大腿髖關節股骨頭置換,手術並不是很順利,他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即使在床上,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事業,潛心作畫,用心剪紙。“是家人的鼓勵讓我再一次重新站起來,並繼續鑽研我熱愛的藝術。”王紹良説。
父親的發明創新
王紹良今年59歲,他的臥室裏有一張桌子,每天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坐在桌前鑿剪紙,在小小的方桌前,宣紙的馨香撲鼻而來,鑿子聲、剪紙聲,一切都在一打一鑿中,賦予手中紙張以新的生命。王紹良説:“一坐在桌前開始打鑿,就會越鑿越上癮,越鑿越快樂,看似簡單的打鑿剪動作,實際上是一項大工程。不大的桌子上,滿是紙屑,從一張宣紙到成品,鑿剪紙的複雜、繁瑣可想而知。”為什麼叫鑿剪紙呢?王紹良説:“我從小就看著爺爺和父親剪紙,因為各家各戶都是那種木式的窗戶,需要貼剪紙,需求量相當大,如果僅手工剪,根本來不及,所以爺爺和父親就發明瞭一種用鐵匠打的鑿子,磨快了以後直接打,這樣又快又好。”鑿剪紙的手法和單純的剪紙相比還是有區別的,剪刀剪紙是傳統留下來的一種方法,剪紙幾乎都是用剪刀來呈現。後來有些地方出現了刻的方法,它的風格不一樣,剪刀表現的比較細膩,而刻的長線條、弧線有飄逸的效果。鑿,是剪紙量大、紙張厚實的情況下選用的一種方法,在厚厚的紙上大刀闊斧地鑿,鑿出來的線條比較粗獷,也非常剛勁有力。想要手中的紙完成華麗的蛻變,選擇一件好的工具格外重要,王紹良收集了幾十種形態各異的小工具。王紹良拿出了祖輩傳下來的鐵鑿子,因為紙張厚了穿不透,就用木棒打,經過多年來的打磨,這些鑿子已有棱角了,為了便於做更複雜、更大的剪紙,王紹良自己加工製作了符合各種條件下剪紙的工具,比如畫一個半圓的,那就要設計一個半圓的工具,畫的弧度小,也要有相應弧度的工具,改進工具之後,鑿剪紙的厚度可以達到130張,打鑿的速度也快了。
創新鑿剪紙
有了好的工具,王紹良又開始考慮好的題材問題,雖然剪紙到他為止已經傳承了四代,但剪紙的內容總是很局限,僅僅是一些花卉表現處理的效果。因為有多年的美術和攝影功底,王紹良對剪紙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為了豐富剪紙的題材,王紹良將父親以前的畫作收集起來,他想用剪紙的形式錶現出來。在眾多的剪紙中,王紹良最喜歡的一幅剪紙作品是父親畫的一幅農家炕桌的畫,非常生動。他沒有改變畫的內容,在構圖上稍微做了調整之後用剪紙形式錶現出來,剪紙和父親的畫作一模一樣,這又讓他懷念起了父親,想起了小時候和父親一起作畫的情景。現在人家窗戶上貼的剪紙少了,如何讓更多人知曉、喜歡上剪紙,王紹良又思考了很久,在後來的創作中,王紹良嘗試採用組合的方法,將不同素材和線條結合,沒想到效果出人意料。在王紹良的床頭前挂著一幅六尺的剪紙作品,為龍鳳呈祥圖,中間四條龍,四隻鳳凰簇擁在一起,四角也是鳳凰圖案,與中間圖案用方格和各種不對稱的紋路組合,而且線條都非常飄逸流暢,整體呈現出歡樂吉祥的氣氛。在不斷的摸索中,王紹良不僅在樣式,還在內容上下功夫。他認為,要想剪紙內容更加豐富,並且走向市場,只有推陳出新,這樣好東西才不會被埋沒。如今,王紹良的剪紙手藝已是爐火純青,他的剪紙作品既有傳統的魚蟲鳥獸、花草樹木,又有現代感很強的圖案,紋理花樣精巧、美觀、大氣。
藝術扶貧幫助更多人
王紹良是我省著名殘疾人藝術家,在書畫、攝影、剪紙、詩歌寫作與朗讀諸多方面均有所建樹,並以他自己的山狼藝術館為平臺,長期開展文化助殘、藝術扶貧系列公益活動,贏得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與好評。王紹良不僅幫助本省的殘疾人,而且他的公益之行遍及全國各地,江蘇、四川、河南、山東都留下了他藝術助殘的身影。他的剪紙作品最高賣出了4萬元,這些義賣來的錢,王紹良都用於全國殘疾人公益活動,幫助殘疾人勇敢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前不久,王紹良登上了央視大舞臺《向幸福出發》,面向全國觀眾展示青海藝術家、文化志願者在書畫、剪紙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和愛心奉獻的精神風貌。王紹良用創新的方式,一方面弘揚了剪紙文化,一方面傳承了祖先留下來的非遺鑿剪紙手藝,在日積月累的打鑿中推陳出新,勇往直前,更好地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選自 《西海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