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青海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2014年至今,朋措旺加以親身經歷帶動身邊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創辦的玉樹州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為主的兩家手工藝品公司以陪伴、協助、激勵、賦能為主要理念,在提供康復訓練諮詢和指導的基礎上加入對脊髓損傷者的技能培訓並提供就業,幫助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與此同時,希望之家成功舉辦七屆草原夏令營活動,累計870名殘疾人參加。其中35名脊髓損傷者組織成立了“殘障人自強輪椅籃球隊”,“輪椅舞蹈隊”“輪椅合唱團”“無障礙出行團隊”。希望之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人物事跡
“如果腳下能夠暢通無阻,輪椅也能天涯漫步。”
31歲的克雷·朋措旺加扎著小辮,穿著時尚。與記者對坐聊天,他用雙手緊緊包裹住手中的玻璃杯,隨著指尖晃動,杯中的檸檬片起起伏伏。
檸檬,甜中帶酸,酸中帶澀,回味悠長。倣若克雷·朋措旺加這十年走過的路。
而路伸向遠方,生活在繼續,輪椅上的路,也要體面而有尊嚴地走下去。
“地震”式人生
克雷·朋措旺加老家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毛莊鄉,受傷前,這個身高超過1米8、陽光帥氣的康巴漢子是當地的一名導遊,每年夏季,家鄉美如畫的草原和獨具神韻的尕丁寺是他最愛的地方。
2011年3月,從家鄉去往州府結古鎮的路上,一場車禍導致他脊髓損傷,他再也站不起來了。
“當時我就暈過去了,醒來時只是感覺腿麻,使不上勁,根本沒想後果這麼嚴重。”克雷·朋措旺加説。
2天后,旺加在四川華西醫院接受了手術,此後便是長達半年的恢復治療。
“2010年的玉樹大地震我倖存了下來,沒想到一年後的一場車禍卻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對我來説更像是一場地震。”
見過剛出車禍時父母的無數眼淚,不敢用太多時間去悲傷。旺加説,他深知,如果自己因為殘疾而跌入谷底,父母承受的痛會是他的雙倍。
為人子女,他不捨得用自己的傷痛做刀刃。
旺加開始積極自救。在華西醫院,在康復師指導下,旺加每天都堅持做康復訓練。漸漸地,他學會了自己穿衣,如何從床上轉移到輪椅上,下身沒有任何知覺的他也學會了怎樣處理大小便和應對並發癥等。
2018年,在當地政府支援下,旺加在玉樹成立了“玉樹州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
“希望之家”現有成員65名,年齡在13歲至65歲之間。他們中有六成是因玉樹地震導致的脊髓損傷。
有尊嚴地活
為了讓自己未來多一份保障,旺加選擇了讀書。2012年,他去了四川成都一家職業學校,讀數字藝術。
“我喜歡電腦和傳媒方面的東西,讀書會讓我心靈開闊,融入社會,也讓自己從負能量的空間裏走出來。”旺加説。
上學期間,他收穫了很多善意。學校的師生們給予了他特殊的關愛,學校在所有路口修建了無障礙通行道,還專門為他安排了一間單人宿舍。旺加所在的班級僅20余人,還成立了“愛心團隊”負責幫助他上下學。
這些溫暖的收穫鼓勵著旺加,成為他生命中的養分。
畢業後,旺加先是遊學德國,一邊學習旅遊管理與商務培訓,一邊學習殘疾人生活重建與康復。從歐洲到美洲再到亞洲,雖然不能像別人那樣行走,但他卻在兩年多時間裏遊歷了三大洲的十個國家。
這些改變都撫慰了父母,旺加的人生已在“地震”後“重塑”。
“在很多人印象中,殘疾人往往缺乏自主能力,是邋遢的、不體面的。我發起了拍寫真集的活動,想要促使大家‘接受自己’。”
那次寫真活動讓他印象深刻。一開始傷友們都在躲避鏡頭、畏懼鏡頭,旺加一一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
當照片出來後,看著相片裏那些帥氣的樣子,很多人都落淚了。
“照片上留下的不僅是容顏,還有體面和用自立自強贏得的尊嚴。”旺加説。
輪椅籃球隊
脊髓損傷者是公認的肢體殘障中最具康復價值、最具社會價值創造潛能的群體之一。如果能在早期通過生活重建協助他們開發潛能,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促使這些傷者重回生活正軌。
對殘疾人來説,最怕是“心殘”,所以旺加不光幫助其他傷友解決現實問題,還關注著他們的心理健康。
體育,成為重要的撫慰人心、催人向上的力量。讓輪椅上的重生,更加有力。
“希望之家”成立了7人組成的輪椅籃球隊,閒暇之時,玉樹州第四民族高級中學校方還為他們提供室內籃球場,大家坐著輪椅相互切磋,強身健體的同時忘記傷痛。
50歲的藏族隊員白周是籃球隊主力,家住玉樹州娘拉鄉,曾是一名民辦藏文教師,2007年的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雙腿。
“我有三個孩子,出事時最大的兒子才13歲,那時我每天都很痛苦,但後來,大家相互鼓勵,我走過了最黑暗的時刻。”白周説。
現在打籃球時,白周依然帶著導尿管。
2019年11月17日,20名傷友在志願者幫助下,坐著大巴去了西藏。在拉薩,他們和當地輪椅籃球隊切磋,互相打氣鼓勵。
兒時,旺加也喜歡踢足球、打籃球,美麗的囊謙草原是他最理想的運動場地。
“如今坐著輪椅,我從1米8的身高變成1米5的視角。但我們彼此成為互相的腿和依靠,這是體育的力量。”
涅槃重生
雖然無法站起來了,但旺加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因為在醫院的照顧和多年學習下,他明白了怎樣實現生活自理。可是有很多脊髓傷友都不懂得如何去打理自己的身體。
旺加不忍心看著那些傷友掙扎,每年7月初,在廣闊美麗的巴塘草原上,旺加都會請來自四川、青海等地的老傷友、心理培訓師等參加康復訓練夏令營。
“很多患者需要家人照顧,但我希望把專業護理知識分享給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些改變。”旺加説。
如今,溫馨的環境讓“玉樹州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成為傷友們的第二個家,在那裏不僅可以煮咖啡,烘焙西點,還可以製作手工藝品。
希望之家墻面上部陳列著大家做的藏飾工藝品、瑪尼石刻等,他們也和當地一些合作社合作代銷産品,很多患者在重拾生活信心之餘還有了收入。
面對困境,旺加不但選擇直面,還收集了許多羽毛,為他人編織翅膀。
“扎曲河畔,彩虹橋邊,康巴風情街上……”
旺加喜歡用這樣的語言,向人們介紹“希望之家”所在的位置。
希望之家位於玉樹最繁華的康巴風情街,這裡號稱“玉樹的外灘”。在這片曾受到重創而浴火重生的土地上,一個美麗的高原城市已然崛起。
這種崛起,充滿力量,生生不息……(選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