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6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只能手腳並用爬行。面對不幸的命運,王昭權憑著堅韌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通過養牛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王昭權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脫貧勵志故事,啟迪著鄉鄰,凝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榜樣力量。2018年3月,王昭權被評為銅仁市殘疾人自強模範;2019年5月,被授予“銅仁市勞動模範”稱號;2019年12月,被授予印江自治縣第四屆道德模範“誠實守信”稱號;2020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人物事跡
王昭權,男,苗族,現年50歲,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四坳村村民。6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只能手腳並用爬行。面對不幸的命運,王昭權憑著堅韌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通過養牛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王昭權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脫貧勵志故事,啟迪著鄉鄰,凝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榜樣力量。2018年3月,王昭權被評為銅仁市殘疾人自強模範;2019年5月,被授予“銅仁市勞動模範”稱號;2019年12月,被授予印江自治縣第四屆道德模範“誠實守信”稱號。王昭權的感人事跡先後被中央電視臺、貴州日報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持續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點讚。
一身牛勁練就生存本領
6歲時,王昭權患上了小兒麻痹症,致使左腿殘疾,不能正常站立和行走,只能用雙手和右腳在地上支撐爬行。
7歲那年,王昭權看到周圍小夥伴都背上書包走進學校,讓他既羨慕又“嫉妒”,至此暗下決心:一定要讀書。
一天,王昭權向父母表達上學的願望,一開始父母是極度反對的。因為那時農務繁重、生活艱難,家裏還有4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需要父母做農活來維持生計,父母沒有時間專程接送他上學。
這一切的阻礙並沒有讓王昭權放棄上學的渴望,最終在他軟磨硬泡之下,父母終於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王昭權每天自己上學和回家。
為了能上學,王昭權狠練爬行,長時間手杵在地上行走,經常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從不掉一滴淚。從最初緩慢前行到後來與正常人無異,王昭權用行動證明了自己能“走”著上學。
8歲那年,王昭權如願地走進了村裏的學堂。他深知求學不易,便倍加刻苦學習。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落雪打霜,王昭權從不遲到和早退,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學。由於家庭人多、經濟困難,王昭權不得不放棄了學業,留在家裏幫助父母幹農活兒。
為了讓自己“走”得快、方便幹農活,王昭權琢磨出了用彎拐木和橡膠墊子來保護雙手,同時他苦練“馱功”,搬運東西什麼都用背“馱”,行進中不管什麼東西放在背上都不會掉下來……
“我雖然只能趴著走,但一定要站著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昭權在貧瘠的土地上“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生存本領,從不向生命折服。
一股牛氣決戰決勝貧困
每一個貧困戶都有一個自己的戰場,溝壑縱橫、草茂林豐的六井溪,就是王昭權決戰貧困的戰場。
多年來,王昭權過著“養牛為耕田、喂豬為過年”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深知傳統的種養是難以把苦日子過出頭。
一向喜歡讀書看報的王昭權,農閒時節就扎進村裏的農家書屋,學習國家政策、種養殖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看多了,王昭權就對肉牛養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2012年,經過反覆思考,王昭權把養牛的想法拋出,隨即遭到家人的反對,唯有弟弟王華一個人站出來支援。最後,還是弟弟説服了一大家子人,養牛才得以順利進行。
當年,王昭權在弟弟的支援下,籌集資金買了10頭小牛開始餵養。通過精心管理,王昭權的牛也長得格外壯實。一年後,出欄了6頭牛,還上了欠債,還略有盈餘,這讓王昭權第一次嘗到了養牛能賺到錢的甜頭。
2014年,王昭權因身體重度殘疾被列入兜底貧困戶。享受精準扶貧各項優惠政策,王昭權不但沒有閒下來,而是搶抓精準扶貧的優惠政策,肉牛養殖幹勁十足。
村裏人調侃王昭權:“你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還有國家養著你,你就不用那麼拼命嘛。”
王昭權説:“只要我還能做得,我就要做,就少給國家和親人添麻煩。”
在鄉親們看來,王昭權有了政策保障,吃穿不愁,就不用那麼賣力去養牛。但王昭權仍然不鬆勁,忙碌的身影跳躍在山間。幾年下來,王昭權的肉牛養殖技術日趨成熟,收益也穩固提升。
2017年,王昭權搶抓脫貧攻堅政策扶持機會,向當地信用社申報了5萬元的“精扶貸”,從外地買進3頭牛擴大規模。這年,王昭權獲得5000元的養殖補助,養牛利潤狠賺了一筆。
收入遠遠超過了貧困線,吃穿也不愁,醫療住房均有保障……盤算著家底,2018年1月,王昭權積極向村委會遞交一份脫貧申請書,主動申請脫貧,是全縣第一個主動申請脫貧的貧困戶,一時間在全縣沸騰起來。
經濟寬裕了,王昭權一臉喜悅,計劃著進一步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2018年7月,王昭權賣了圈裏的6頭牛,拿出積蓄,與弟弟王華共同修建新房。
割草、切草喂牛,搬磚、和漿修房……每天,王昭權起早貪黑,像一匹永不疲倦的“牛”,不辭辛苦地忙裏忙外。看著新房拔地而起,王昭權喜笑顏開……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棟3層樓的磚房矗立在進村路口邊。望著王昭權漂亮新居的落成,鄉鄰們驚訝的眼神裏流露出深深的嘆服。
一種牛魂啟迪幹群奮進
“我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王昭權經常挂在嘴邊的話。
經過幾年的實踐,王昭權意識到單打獨鬥養殖肉牛不是長久之計。為了做大肉牛養殖,2018年5月,王昭權註冊成立了“昭權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村裏第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
平時裏,王昭權專心負責牛群餵養和草地管理,弟弟王華負責跑市場和技術服務,兄弟倆精誠合作,讓肉牛養殖穩步推進,每年養殖不下10頭,多時有20多頭。
從個人單打獨鬥到合夥發展,從為生存而養牛到養牛過上好日子,王昭權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之星和自強模範,養牛致富的真實故事逐漸演變成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只要不偷姦耍滑,老老實實幹,就沒有辦不好的!”2018年5月11日,一場別開發生面的召回幹部培訓在王昭權家院壩舉行, 24名因脫貧工作不務實被召回的青年幹部,津津有味地聆聽王昭權講述養牛脫貧的心路歷程。
隨後,召回幹部沿著山間羊腸小道,徒步1個多小時與王昭權上山“放牛”,生動現場教學讓召回的幹部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禮。
“王昭權雖身體殘疾,但精神健康.他不怨天地,自強不息。我年富力強,沒有理由不把脫貧工作做好。”看了王昭權的養牛場景,駐村幹部嚴某深受震撼,回村後加快推進産業發展、基礎建設,確保了杉木嶺村順利摘帽。
駐村幹部鄧某説:“王昭權本是個‘一無所有’的殘疾人,卻克服千難萬險,成了精神和物質都富有的領頭人。我拿著國家的工資,更應該為群眾服務!”
一時間,王昭權多次受邀為黨員幹部群眾“上課”,養牛脫貧事跡短片在印江縣365個村(居)輪迴展播,深深地震撼著廣大幹部群眾心靈,激勵著廣大幹部群眾爭先趕超奮進。
四坳村謝家組楊常青被王昭權的事跡深深感動,投資規劃建起了養殖場。楊常青説:“王昭權是一個殘疾人把牛都養得那麼好,我作為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應該有能力把牛産業做起來。”
四坳村謝家組村民楊通伯嫌著自己8頭牛的規模小,正忙著擴建牛場、協商土地種草。楊通伯説:“我們這地方適合養殖肉牛,王昭權都能養10頭牛,我作為正常人,要把規模發展到30頭。”
韓家村包豐組鄧萬強聽了王昭權到村“上課”深受啟迪。他説:“我很佩服王昭權,我的養殖小敲小打,我不服輸!我要擴大規模,把牛養好!”如今,鄧萬強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註冊微型企業,肉牛養殖規模逐步擴大。
風拂六井溪,青青草地上膘肥體壯的牛群靜靜啃草……如今,在沙子坡鎮,以四坳村、韓家村為代表的養殖專業村逐漸興起,全鎮養牛戶達776戶,其中貧困戶306戶,戶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目前已全部脫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王昭權身殘志堅、養牛脫貧的感人事跡散發出的精神力量,成為激勵全縣廣大幹部投身脫貧攻堅戰“催化劑”,匯聚起脫貧攻堅‘整縣摘帽’的強大力量。2019年底,印江自治縣203個貧困村、25877戶10115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
王昭權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脫貧勵志故事,真牛!
他,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不甘於先天宿命。與同齡人相比,一場大病讓幼小的王昭權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但,現實並不是這樣!“我的身體是殘疾的,是不能改變的,但只要我努力就會改變我的生活!”面對不幸的命運,王昭權從不低頭、從不服輸,總是以堅韌的毅力和樂觀的心態對待現實。從練習“走”路、讀完小學到苦練“馱功”、搬運柴草,王昭權用行動證明了刻在骨子裏的信念:“不能讓別人看不起!”
他,不服窮——不向貧困低頭、不甘於貧窮落後。王昭權出生在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靠著勤勞的雙手苦苦掙扎,卻依然過著貧窮的日子。“我雖然人窮,但志氣一定不窮!”王昭權清晰地認識到貧困,卻從不向貧困示弱。為了擺脫貧困,王昭權不管昔日發展傳統種養為生計,還是今朝選擇餵養肉牛為脫貧,勤勞的雙手從沒有停站過,始終堅持不懈地把選擇的事情做下來,最終告別貧困,走上致富新天地。
他,不服軟——不向陋習低頭、不甘於等靠要賴。與很多身體健康而思想落後、等著政府扶持、靠著政策生活、爭要扶貧資金、賴著幹部幫助的貧困群眾相比,王昭權相信政府而不依賴政府、依靠政策而不等待政策、信任幹部而不依賴幹部,不做軟骨頭,不等不靠不要不賴,抓住脫貧攻堅的政策機遇,立志發家,克難發展,體現了健康人也難得的硬氣傲骨。
他,不服氣——不向環境低頭、不甘於獨自前行。四坳村溝壑縱橫、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王昭權不畏于環境之惡劣,不懼于條件之艱苦,以殘疾之軀,勇敢克服惡劣環境,在不利於發展、不適於發展的山旮旯裏,立下發家志,走穩養牛路,實現了自身的脫貧致富。在此基礎上,王昭權不服氣于惡劣環境對鄰里鄉親們發展信心的影響,樹立了“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集體觀念,以殘疾之身、不輟之志牽頭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和帶領鄉鄰共立脫貧志,共走發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