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甘肅

甘肅“愚公移山”破貧困“魔咒”:75個貧困縣區67個摘帽,主攻殘疾人脫貧

發佈時間: 2020-10-10 14:04:15 | 來源: 華夏時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山是石頭山,插在雲裏面;田是臥牛田,挂在半山腰……多年前,這些與“貧窮”緊密相關的描述,像一個個“魔咒”籠罩在甘肅人民的心頭。苦瘠甲天下的甘肅,脫貧攻堅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甘肅省使出了愚公移山的勁頭,在2020年脫貧攻堅決戰的決勝之年,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記者從甘肅殘聯了解到,截至6月底,甘肅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30.7萬人,其中實現脫貧28.1萬人;25.77萬殘疾人納入低保,44.76萬人次享受“兩項補貼”,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實現“清零”;殘疾人參加醫療保險達70.2萬人,推動38.8萬享受政府代繳補貼;殘疾人康復服務率和輔助器具適配率均超過95%。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困難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肅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在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征程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激發貧困殘疾人奮力脫貧的內生動力 

甘肅看上去很窮,但它卻是個“隱形的富豪”。

東西綿延約1600公里的甘肅屬於多民族省份,因其獨特的氣候資源,盛産1000多種名貴藥材,是一座天然的藥材寶庫,野生藥材中的甘草、當歸、大黃、黨參、黃芪、金銀花等品種産量大、品質好,為全國之冠。然而,儘管坐擁豐富的藥材資源,但甘肅中藥材企業“小弱散”的特徵明顯,全省中藥材産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富庶的貧困”一度成為甘肅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甘肅以産業扶貧為抓手,發揮殘疾人扶貧基地在産業幫扶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把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力爭使貧困殘疾人走上脫貧之路。這樣的殘疾人就業基地,在甘肅就有230多個。

初秋時節,天氣已然微涼,而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盧河鎮董河村的西和縣海洲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金銀花種植基地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放眼望去,百畝金銀花田裏,一株株競相綻放的金銀花樹迎風搖曳,40余名採摘者穿梭在花株間,一邊熟練地採摘著花朵,一邊風趣地説笑著,歡聲笑語在田間回蕩,讓金銀花那淡淡的花香顯得格外沁人心脾。

這裡是西和縣海洲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金銀花種植基地,也是西和縣規模最大的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正在田間採摘金銀花的群眾裏,有一半的群眾正是董河村的殘疾人。近年來,正是這個蓬勃發展著的殘疾人就業基地,為董河村及周邊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讓這些身殘志堅的殘疾人有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他們不再是家庭的“累贅”,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脫貧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西和縣海洲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網際網路+貧困戶”運營模式,堅持以幫助殘疾人增收為己任,以帶動貧困戶發展産業為宗旨,以實現合作社和貧困戶互利共贏共同致富為目標,累計流轉土地2457畝,種植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等中藥材以及苗木和桃杏,組建扶貧車間,累計提供就業崗位54個,其中安置有勞動能力的20名殘疾人和34名貧困戶就業務工,年務工支出達32萬元,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平均年增收達4000元,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此外,針對殘疾人中許多具有文化創意天賦的人才,甘肅省因勢利導加大投入,投入498萬元,扶持122個殘疾人文化創意産業實體項目。目前,全省殘疾人文創企業達215家、從業人員1500余人,年産值約800萬元;投入資金400萬元,實施文化進家庭“五個一”項目,為8000戶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文化服務。通過篩選殘疾人文化創意産品參加文博會,以及送“戲”下鄉巡演、脫貧攻堅典型事跡推介、組織盲人觀影活動、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等,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殘疾人奮力脫貧的內生動力。

擺脫貧困只是邁出了關鍵性一步,唯有繼續奮鬥、再接再厲,才能激發貧困殘疾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發掘他們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

補齊短板合力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經過多輪反貧困鬥爭,甘肅75個貧困縣區已累計摘帽退出67個,不過,目前還有8個未摘帽縣,而這幾個縣均屬於自然條件惡劣,産業基礎薄弱,貧困戶自我發展産業能力弱的地區。

其中,這8個未摘帽縣未脫貧殘疾人總數為1.2萬人,佔全省未脫貧殘疾人總數的46.2%。接近一半的佔比,貧困殘疾人脫貧依然是甘肅的主攻方向之一。

據記者了解,針對部分地區殘疾人脫貧戶脫貧品質不高、比較脆弱、存在返貧風險的問題,甘肅殘聯與民政、住建、人社、衛健、扶貧等部門加強數據比對和資訊共用,建立了完善的定期分析研判機制,對存在返貧風險的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重點監控,全省納入返貧監測殘疾人達1.2萬人,納入貧困邊緣監測殘疾人數達2.14萬人,配合職能部門及時跟進兜底保障各項救助措施,多措並舉防控返貧風險、確保真脫貧。

同時,為了進一步發揮各級殘聯組織的職能優勢,全力協調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各項助殘惠殘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全省殘聯繫統開展了以“省市殘聯領導包片主抓指導、推動落實扶持措施、幫助反饋脫貧需求”為主要內容的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包推幫”活動。通過走訪調查部分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殘疾人戶,掌握客觀真實的第一手情況;核實建檔立卡未脫貧殘疾人的康復、無障礙改造、培訓等各級殘聯可能直接提供服務的底數臺賬,併為其提供及時精準服務;核實建檔立卡未脫貧殘疾人的教育、就業、産業扶貧、兜底保障政策落實等各級殘聯無法直接提供服務的底數臺賬,並盡殘聯所能將其對接反饋給同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努力確保貧困殘疾人在全省脫貧攻堅中不掉隊。

近年來,甘肅殘聯積極開展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包推幫”活動,充分發揮其職能優勢,下大力氣做好定點幫扶工作。

丁家溝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這裡曾經居住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欠賬”、産業基礎薄弱。甘肅殘聯作為幫扶丁家溝鎮荔峽、慢灣、線川、沈屲等4個貧困村的省級幫扶單位,多年來,集中力量發揮自身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産業培育、“一戶一策”制定落實等方面,做了大量務實有效的工作,為加快會寧縣及丁家溝鎮的脫貧攻堅進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據記者了解,近8年來,甘肅殘聯在會寧縣及丁家溝鎮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扶持荔峽、慢灣、線川、沈屲4個村的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花椒種植、飼草種植等産業;籌集資金免費為丁家溝鎮、大溝鎮的1284名殘疾人購買了重大疾病意外傷害及財産商業保險;幫助會寧縣貧困殘疾人改造危房,免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為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為4個幫扶村分別開展了健康扶貧義診活動,受益貧困殘疾人近3萬人次;累計助學201人次、20.1萬元。

如今的丁家溝徹底變了樣,特別是荔峽、慢灣、線川、沈屲四個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富民産業培育成效顯著,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甘肅殘聯正以推動殘疾人就業為筆、産業扶貧為硯、兜底保障為墨,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這張圖紙上繼續書寫勇立潮頭的創新故事。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