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河南

幸福大院裏的幸福生活

發佈時間: 2020-10-10 13:36:35 | 來源: 華夏時報 | 作者: 王曉慧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老君店幸福院裏,老人們坐在一起嘮嗑兒

張龍玉的兒子找到女朋友了。

初次在西峽縣雙河托養中心看到張龍玉,很難想像,這位52歲的笑容滿面的老人,竟然曾有過無數次輕生的念頭,不為別的,只因她自認為是個“包袱”。

張龍玉,回車鎮黑虎廟村人,早年間,因為照顧身患癌症的愛人而患上了類風濕,加之未進行及時治療,最終造成了肢體二級殘疾。入住前,張龍玉一直由兒子在家照料,家庭困難。兒子已是33歲的大齡青年,雖相親了四、五次,但女方得知家庭情況後,均以失敗告終。

“由於自己的原因耽誤了孩子的幸福,哪個當媽的心不疼啊,不過,我還有個在讀書的女兒,我走了,她該怎麼辦?”張龍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她進退兩難的時候,村委介紹她來到了托養中心。

入住後,張龍玉的兒子到縣城務工,有了固定的收入,經人介紹,終於相親成功,如今,家里正在籌備婚姻大事。

據記者了解,為了減少張龍玉的後顧之憂,暑假期間,托養中心把張龍玉的女兒也接了過來,並且專門安排了她的床位和書桌。如今,張龍玉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她還經常繡“十字繡”送給托養中心和工作人員,以感謝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愛。

不過,據記者了解,除了像張龍玉這樣被接到托養中心的貧困重度殘疾人外,還有部分深度貧困的老人,一邊承受著生活的磨難,一邊故土難離。就此,村級幸福大院集中託管應運而生。

張龍玉繡著“十字繡”

空置校區變身幸福大院

河南是全國殘疾人口大省,南陽則為全省殘疾人口大市。

“南陽在河南的位置,相當於河南在全國的位置。目前,河南未脫貧人口占全國未脫貧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南陽未脫貧人口占河南也是五分之一,其中,未脫貧人口中的殘疾人佔比,河南佔全國的28.9%,南陽佔全省的31%。”南陽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群山,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南陽市共有各類殘疾人94.48萬人,現有持證殘疾人36.9萬人。

為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打贏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河南南陽各地通過採取村級幸福大院集中託管、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社會福利機構集中托養、醫養結合集中康復“四集中”兜底保障模式,通過完善的設施、精細的服務、便利的醫療,讓特殊貧困群體生活有保障,生活有品質。

8月下旬,經過一場大雨的洗禮,氣候宜人。南陽市內鄉縣余關鎮李溝村的幸福大院裏,草木蔥蘢、花紅柳綠,走廊、房間窗明几淨;院內白墻、樓梯走廊上都張貼著關愛老人、敬老愛老的標語;有的老人在聊天,有的老人在看電視……一片溫馨祥和的景象。

李溝村幸福大院,是由原來閒置的李溝小學提升改造而成的,共有房間50間,現有服務人員7名,已入住對象47人,殘疾人15人,其中重度殘疾人9人。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鄉村學校進行了撤銷合併,造成大量校區空置,而如何利用這部分資源,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如今,幸福院無疑提供了一個樣板。

“回來啦!”看到有客人進門,78歲的王富有一邊整理著衣服,一邊從屋內走出來。幸福大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南陽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對待客人都跟對待家人一樣,所以,見到打招呼都會説:“你回來啦!”

問及在幸福大院的情況時,王富有豎著大拇指説,“咦~~~這比家裏可好著嘞!住進幸福大院後,吃的好住的好,啥都有人管,也不拖累子女,能讓他們外出掙錢,感謝黨的好政策!”

同時,空閒的時候,老哥幾個還能在一起看電視和打牌,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據記者了解,為了解決好深度貧困群眾中的老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2019年,田關鎮政府對全鎮19個村進行排查,發現未脫貧戶中低保、五保孤寡老人較多,脫貧任務艱巨。需確保2020年這些兜底老人戶順利脫貧,鎮結合實際情況,動員貧困老人入住鄉鎮敬老院,對不願意去敬老院居住的老人,採用就近集中的方式,建立村幸福大院,實現了在“家門口養老”的願望。

目前,南陽建成村級幸福大院1233個,40169名特殊困難群體實現了“四集中”,幫助2.5萬餘名貧困勞動力解除家庭贍養護理負擔,走向外出務工致富之路;同時在“四集中”機構設置公益崗,安置3672名貧困群眾擔任日間護理員,“釋放”出1.5萬多名貧困勞動力,帶動貧困家庭增收2億多元。

危房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採取“一村一建”或“聯村共建”等形式,將村內閒置村部、校舍、廠房、民宅或危房改造集中安置點等現有資源,改擴建成一批村級幸福大院集中託管點,把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適宜就近看護的半失能人員,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以及其他有需求且適宜的特困人員等,採取日托或全托形式就近集中託管,不僅有效解決被託管人員不願出村離鄉問題,而且方便家人探望照料。

8月18日,記者走進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白墻黛瓦,綠樹搖曳……美麗如畫的村莊讓人心曠神怡。

在小王營村,有一處最引人注目、讓人溫馨的所在,村委旁邊不遠,兩排4棟16套灰墻瓦頂的中式“洋房”。周邊建有綠化帶,安裝有平步機、蹬力器、太極柔力球等各式健身器材,路邊一塊黃色大理石上刻印著“幸福苑”三個紅字,它的全稱是“小王營村集中保障房居住區幸福苑”。

小王營村集中保障房居住區幸福苑

2017年,小王村當時的“兩委”班子經過反覆研究,整合使用危房改造資金,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統籌建設了集中危房改造安置點,主要安排貧困戶中的五保戶和雙女戶集中居住。

2018年,幸福苑小區共建成住房15套,截至目前,已入住老人13戶14人,其中12戶孤寡老人,一戶雙女戶。記者留意到,房子雖然不大,但裏面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外加一個獨立小院。同時,為了方便老人們耕種,村裏將他們的耕地流轉到家門口,每家門口都有一個溫室大棚,願意自己耕種的就自己種,沒有能力耕種的,也可以轉給其他村民。

84歲的呂長山居住在此,老人一生無兒無女。見到記者,呂長山一邊熱情的邀請記者進屋,一邊説:“家裏的房子年久失修,我根本沒有力氣和錢進行翻蓋,這裡的環境比家裏好很多,離原來的老房也不遠,沒事的時候還能溜達回去。”

記者臨行前,呂長山説,這樣下去,自己應該還能再活好多年。

“這種幸福苑的形式,既能滿足五保貧困戶安全住房、互相照顧的實際需要,又為村集體增加了資産,極大提高了危房改造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又緩解了農村宅基地短缺問題,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了五保貧困群眾的幸福感。”黃埠鎮黨委書記王勇臻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目前來看,由於危房改造資金的支援力度沒那麼大,該模式在進一步普及上還存在一些資金上的瓶頸。

據記者了解,相關特困群眾入住後,對其原有宅基地,村裏還因戶施策整治原有危房和庭院,確保鄉村美化不留死角,同時對農村宅基地問題進行有益探索,促進農村宅基地集約利用,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積累經驗。也就是説,老人離世後,相應的宅基地收歸集體統籌安排。

2020年之後,我國將進入一個現代化階段,鄉村振興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方向和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中,農村地區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這“三塊地”有望被激活。屆時,或將有利於小王營村幸福苑模式的進一步推進。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