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河南,天氣依舊炎熱。在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的一個工藝品生産車間裏,35歲的殘疾人王紀田正聚精會神地製作著麥草畫。靠著這門手藝,曾經深陷貧困的王紀田一家摘掉了“窮帽子”。
解決貧困殘疾人就業問題、推動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大力支援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建設……近年來,河南省在助殘扶貧領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蹚出了一條“造血式”扶貧的新路子。
就業扶貧:“自力更生最踏實”
以麥稈為材料,經過蒸、熨、燙、粘等十幾道手工工序,就可以製作出一幅精美的麥草畫。殘疾人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上崗工作,熟練後1個月能掙到大約3000元。
記者採訪時看到,王紀田所在的生産車間,墻上挂滿了製作完成的麥草畫,數十名工人正心無旁騖地工作著。
“對於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我們有專人到府為他們配送原材料、收取成品,殘疾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就業。”據企業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企業已直接吸收80多名殘疾人就業,還對200多名殘疾人進行了就業培訓。
“自力更生最踏實。”王紀田告訴記者,通過努力,自己不僅脫了貧,還成為公司的高級技術師,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生活水準提升了不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河南省以就業為抓手,幫助殘疾人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43.2萬人。
無障礙改造:打通脫貧的“最初一公里”
從臥室走到衛生間,這件對於普通人來説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於殘疾人劉德山來説,卻往往要花上一番大力氣。
今年58歲的劉德山家住河南省駐馬店市胡廟村,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痹症致殘,四肢幾乎無法活動,愛人也身患殘疾。兩個女兒出嫁後,劉德山夫婦的日常生活陷入了困境。
2019年3月,了解到劉德山一家的情況後,當地有關部門為他家“量身定做”了無障礙改造方案。如今,在劉德山的家裏,從坡道、扶手到復健用的護欄一應俱全,夫妻二人的生活品質大為改觀。
“生活好了,脫貧奔小康也有勁兒了。”劉德山告訴記者,通過堅持復健,他的身體狀況已有所改善,現在還在鄉里當上了護林員,每月能多掙500元,加上各項補助收入,基本生活再也不發愁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河南省殘聯積極推動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根據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實行“一戶一設計”個性化服務。近三年來,全省共為14.5萬多戶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集中托養:一人托養,全家脫貧
“在這裡有吃有穿,有病也能及時治,真是享福了!”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的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裏,殘疾人劉喜明的臉上挂滿了笑容。
今年65歲的劉喜明因患偏癱而生活不能自理,無依無靠的他平時只能靠街坊鄰居接濟度日。2018年5月,在當地有關部門幫助下,劉喜明入住托養中心,不僅一日三餐有了保障,身體條件也有所改善。
同樣是入住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73歲的雷大超擁有“額外的幸福”。
作為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南大吳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雷大超可以入住托養中心,他的女兒雷獻春也被優先聘為護理員,負責照顧雷大超和另一位重度殘疾人,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
“生活更有奔頭了。”雷大超笑著説。
重度殘疾人照護問題一直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河南省聚焦重度殘疾人家庭“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問題,大力推動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建設,以“一對二”的護理模式在解決重度殘疾人照護問題的同時提高其家庭收入。
中國殘聯有關負責人表示,進入脫貧攻堅關鍵階段,以河南省為代表的各地殘聯正加大對殘疾人的幫扶力度,兜住底線的同時進行精準幫扶,實現以“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