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河南

中原大地上的“河南答卷”:看人口大省如何對殘疾人兜底保障全覆蓋

發佈時間: 2020-10-10 13:25:28 | 來源: 華夏時報 | 作者: 王曉慧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當前,貧困是制約廣大殘疾人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重大障礙,脫貧解困是貧困殘疾人及其親屬的期盼。 

“因殘致貧”問題是全球減貧事業共同面對的挑戰。解決“因殘致貧”問題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統計、社會動員和殘疾人組織作用發揮等方面共同用力、綜合施策,才有望找到有效途徑。中國正在並已經探索出一些解決“因殘致貧”的有效經驗,也積累了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將為全球減貧事業繼續提供中國方案。 

image.png

立秋剛過,“秋老虎”持續發威。8月17日,中國殘聯組織“中央媒體走基層”到達首站河南,河南不光是有著逾億人口的大省,同樣是殘疾人口大省。身背這樣的重擔,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河南省任務艱巨。

根據河南省制定的脫貧總體目標,到2020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貧困地區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河南可謂是“用非常之力,競非常之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2月份,河南宣告53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標誌著河南由此進入了再無貧困縣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為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精準施策實現兜底保障全覆蓋

2020年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道防線。對於普通的貧困戶而言,脫貧就意味著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後,對於重度殘疾人而言,“脫貧不解困”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助殘服務如果不能遞送到“最後一米”,也就是殘疾人的身邊,就難以真正發揮解困的作用,也難以有效降低返貧風險。

新一輪建檔立卡之初,河南省有53個貧困縣,其中,國定貧困縣38個、省定貧困縣15個,貧困村9536個,農村貧困人口698萬,總量居全國第3位。這裡面,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達65.98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9.9%。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曾是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上蔡縣探索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有效破解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啃下了脫貧攻堅中的一塊“硬骨頭”。

image.png

雷大超和他的女兒雷獻春

8月18日,《華夏時報》記者在上蔡縣重陽街道南大吳社區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見到了73歲的雷大超,由於身患強直性脊髓炎,雷大超只能頭部懸空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頭下的枕頭形同虛設。他的女兒雷獻春站在床邊,作為護工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據雷獻春介紹,她家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她還有一個哥哥。父親20多歲時出現了腰腿疼的毛病,因無錢醫治,直到身體變形才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強直性脊髓炎,此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加之她的母親身患癲癇病,照顧家的重任就落在了哥哥和雷獻春的身上。其間,雷獻春與哥哥分別成家。

然而,時隔不久,不幸再次光顧了這個家庭。哥哥和嫂子因病離世,留下了一雙女兒。同時,雷獻春發現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異樣,此後被同樣確診為強直性脊髓炎。面對家庭的各種變故,她的愛人不堪重負離她而去,雷獻春只能繼續回到娘家生活。

2014年,全國各地吹響了扶貧的號角,雷獻春家被納入了精準建檔立卡扶貧戶。家裏兩個侄女得到了教育救助,同時,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雷獻春在鄭州一附院成功地做了治療手術,雖然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但是現在除能自理外還可以照顧家人。2017年,上蔡縣開啟了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南大吳托養中心就建在南大吳社區對面。雷獻春早早地替父母遞交了兩份入住申請書,自己也遞交了申請,申請到托養中心做護工。他們的申請得到了批准。此後,雷獻春在照顧父母的同時,每月還有2000元收入。同樣可喜的是,她的兩個侄女也已順利地讀完了大學,目前在外地打工。

如今,43歲的雷獻春已經再婚,並且有了一個健康的寶寶。對於目前的現狀,雷獻春滿眼含淚地説:“黨的政策讓這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托養中心也給了我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改變了我的一生。好得很!”

據記者了解,上蔡縣的這種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的集中托養模式,早于五年前便開始了試點,最終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實現了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而這,僅是河南省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的一個縮影。據記者了解,多種模式的貧困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已在河南全省普遍開展,其中,由政府主導的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機構達到396個,托養貧困重度殘疾人7986人。

完善機制部門合力攻堅奔小康

2020年“全面小康”的腳步漸行漸近,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時間緊、任務重,需更多部門協同作戰,齊抓共管。為此,河南省殘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合扶貧助殘行動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堅持普惠政策抓優先、特惠政策抓精準,下足“繡花”功夫,將各項幫扶政策落地落實。

唐河縣大河屯鎮馬莊寨村村民李喜柱家的顯眼位置,挂著一張紅色的脫貧光榮證。這是去年年底從村委會領到證書後,李喜柱特意讓母親挂在墻上的。

李喜柱自幼雙目失明、雙腿殘疾,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每月領取120元;80多歲的父母患有慢性疾病,享受唐河縣醫保6次報銷,日常用藥可以報銷95%;侄女享受著小額貸款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紅3000元。此外,李喜柱全家每月還有低保680元、“糧倉分紅”每年2000元……

粗略計算,李喜柱家涉及的行業類幫扶政策就有14項,加上5項産業就業幫扶政策,每年累計收入可達5萬之多,再加上他本人修車每月掙到的2000元左右,全家收入遠遠超過了脫貧標準。

基本保障有了“兜底”,殘疾人對生活有了更高的嚮往和追求。而河南省也在不斷地完善貧困殘疾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頂層設計,把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業務領域的重要措施和項目納入河南省的相關規劃,各項助殘扶貧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地,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活越過越好。

image.png

8月17日,記者在駐馬店市輔助器具中心的假肢裝配室裏看到很多正在適配假肢的殘疾人。據記者了解,這裡的假肢全部免費實名制發放,近十年的時間裏,已為全市下肢缺肢者免費製作、安裝假肢及矯形器700多例。

76歲的陳大爺便是其中的一位。38歲務農時,陳大爺被機器絞斷了右腿。

“那時候,能保住一條命就是萬幸,哪還敢想安個假肢嘞,那要花多少錢啊,不敢想,不敢想!”陳大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政策好了,國家每年都給殘疾人分不少錢,也想有個假腿走走,安上後可以繼續下地幹活,過上更好的日子。

據記者了解,44408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享受輔具適配服務,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2500多名貧困家庭聽障兒童裝上了“耳蝸”,能夠聆聽世界的美好……河南省持續完善殘疾康復救助體系,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得到精準康復服務。幫扶拉一把,自己也要“站起來”。

在推進兜底保障的同時,河南省各級殘聯組織也注重扶智扶志,幫扶和引導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身命運。如今,河南省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立起奮鬥之志,補齊“精神短板”,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甩掉“窮帽子”,奔向了幸福路。

基本生活有“兜底”、看病吃藥不發愁、讀書學習有學校、政策分紅有收入、就業勞動奔小康……一項項擲地有聲的惠民政策,推動河南省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全面開展,補齊了民生兜底短板,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生活和事業的夢想,這都是河南省脫貧攻堅戰場上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