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去年我養了十一批蠶,每批蠶能掙三千多塊錢,光是養蠶,我去年就有三萬多元的收入。”家住河池市宜州區的韋國平向記者介紹道。
韋國平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的一名普通農民,在十幾年前的某一天,韋國平發現自己的手在切菜時用不上勁,漸漸的腿腳也開始使不上力氣,正值壯年的他成為了一名肢體四級殘疾人。韋國平一家也于2016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
“之前種水稻、種甘蔗,每年收入只有幾千塊。在殘聯的幫助下,開始養蠶後,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過了。”韋國平的妻子説道。“殘聯幫我們改造了養蠶室,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以前我都要提著籃筐、腳踩磚頭、彎下腰去喂蠶養蠶,又費時又費力,現在好了,我和他(韋國平)兩個人坐在滑軌上,就能把蠶喂好。”韋國平的妻子錶示。
韋國平(右)和他的妻子在養蠶室
據悉,在2016至2019年間,韋國平一家先後得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黨員扶殘溫暖同行”、“殘疾人創業扶持”、“居家無障礙改造”等項目扶持。現在韋國平一家有桑園8畝、水稻2畝、玉米1.5畝,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以種桑養蠶為主,2019年年家庭總收入達到 3.5萬元,實現脫貧。
發展産業、致富增收,是實現貧困殘疾人脫貧的根本之策。宜州作為“中國蠶桑之鄉”,桑園種植面積、鮮繭産量連續13年保持全國縣域第一,養蠶業是宜州農業主導産業,也是有效快捷助力殘疾人脫貧致富産業。
韋國平(左)和他的妻子乘坐滑軌喂蠶
據了解,除對有需求的殘疾人家庭逐步進行生産環境無障礙改造以外,河池市宜州區殘聯以種桑養蠶為切入點,大力推行“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産業扶貧項目,在“宜州區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的扶持下,僅養蠶一項,每年戶均增收也在8500元以上。
2012年以來,河池市宜州區“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共幫扶殘疾人400人,其中300多人已經脫貧致富。值得一提的是,在“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扶持和受助農戶的示範帶動下,宜州區約有1700多名殘疾人通過種桑養蠶脫貧。
近年來,河池市通過實施“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項目實現了多途徑、多渠道增收的疊加效應。同時也為照亮河池助殘脫貧攻堅之路,“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增添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