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這就是最好的未來”,吉林省殘聯文藝小分隊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組織排練,把優秀的文藝節目送到貧困殘疾人的家中,用“文化”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吉林省殘聯充分借助政策宣講、新聞報道、文藝創作、社會宣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媒體傳播形式,為殘疾人脫貧攻堅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開展“吉林好人自強之星”評選等多種表彰先進典型方式,大力宣傳脫貧致富典型,形成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示範帶動效應,從而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脫貧攻堅之中。
團林子村裏有個“輪椅書記”
“有了這路,從我家地頭到市裏也就40來分鐘了”,“誰説俺村困難路不好,等俺家老二娶媳婦腰杆兒可得硬氣了”,團林子村男女老少們都在誇讚著剛修好的直接能通到家家戶戶門口的柏油馬路。
團林子村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修路、辦合作社、技能培訓、安排貧困戶和殘疾人就業,這一切都源於當地村民的“輪椅書記”張運波,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張運波任職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為村民修致富路;隨後,他克服身體的不便和遇到的種種困難,帶領村黨支部成立了稻米黨員生産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加入合作社,組建米業公司、蓋大棚搞蔬菜種植生産,並特意安置一批殘疾人在合作社中工作,帶領全村人民一同脫貧致富。
有了收益,貧困戶們看到了希望,從最初不屑、不信、不願意參與,陸續變為主動想跟張運波聊聊。今年疫情防控開始以來,張運波想到了在村裏發展“庭院經濟”,每家每戶不用出門在自家院子裏就可以增加一筆收入。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為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和不便行動的殘疾人挑選適合在家中種植的作物,教授他們省時高效的種植技術。村民主動把自家前後院、空地、墻邊都利用起來,除了留出自家食用的菜地外,其餘的統一種植農作物,再由村裏管理、打包外銷。
“我們不僅要為他們提供機會,更要提高他們利用雙手勤勞致富的意識,提升他們自身致富的能力”,張運波説。今年7月,“輪椅書記”帶頭新修的兩個文化廣場陸續投入使用,團林子村欣欣向榮,再不是過去那個需要救濟的貧困村了。
脫貧攻堅首先就是要解決精神貧困問題,讓貧困殘疾人能夠轉變“等靠要”的陳舊思想觀念,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活動,提升脫貧致富的意識和能力。
小庭院裏走出了大能人
“‘吉林好人自強之星’、中級農技師、白山市殘疾人自強標兵、白山市科協代表大會代表、白山市優秀創業帶富黨員”,殘疾人黨員高秀虎每每談起這些年取得的成績,如數家珍,開心的合不攏嘴。
十多年前高秀虎是遠近聞名的“小能人”,他不怕苦不怕累,通過辛勤的努力在村裏早早過上了今人羨慕、穩定而小富的生活。但天有不測風雲,2003至2004年,連續兩次車禍使他的命運得到了徹底的改變,讓他落下了終身殘疾。
身體原因和經濟原因重新做山貨生意是不行了,作為一名農民他琢磨起了庭院經濟,他偶然間接觸到了靈芝,便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到外地考察學習種植靈芝經驗。他買房、借錢租了本村一塊地破釜沉舟地幹起了靈芝。他經過努力、摸索和鑽研,他邊生産邊實驗,在多年的生産經驗中掌握了靈芝種植獨門技術,令孢子粉的産量翻了翻,而且還清了所有的外債,他又給別人做了致富的榜樣。
創業成功後,他知道做為殘疾人就業的不易,於是安置了本村3名殘疾人季節性的在種植基地打工,還為本村的困難戶免費指導靈芝種植技術和貝母種子技術,也為了讓本村的困難戶早日富起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他們安寧的生活。作為一名黨員,高秀虎沒有因為身體殘疾而退縮,在得知村裏需要設卡封路排查外來人員時,他主動請纓值班值守,得知村裏卡點值班人員缺少口罩時,他立即將年前購買的準備加工靈芝用的500個醫用口罩全部無償捐獻給村委會使用。雖然高秀虎只是萬千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人員中的普通一員,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村幹部一道守護著大北山村群眾的健康與安全,詮釋著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何把榜樣選樹出來,將先進的事跡宣揚出去,讓更多的殘疾人受到教育、得到洗禮,自覺向先進典型看齊,是當前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
好風憑藉力雙腳舞乾坤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用“智志雙扶”增強貧困群眾底氣、激發貧困群眾志氣、提高貧困群眾勇氣,提升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身為殘疾人,我也許是不幸的。但在這個時代中,我又是萬幸的。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扶持,讓自己得到了殘疾人創業的機會,在拼搏的道路上,也讓我有了自信和尊嚴。以後我也會竭盡全力,帶領更多殘疾人和貧困戶,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楊文軍在2019年獲得吉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時飽含深情地説道。
楊文軍本是一個樸實普通的農民,一場意外無情的剝奪了他的雙臂,作為家裏的頂梁柱,全家感覺天塌了下來……
2016年自全國打響了脫貧攻堅戰以來,楊文軍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始終信心堅定,努力克服身體障礙,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直到2017年10月的一次微商的培訓,“網際網路+”經營理念讓他眼前一亮。“無需擁有實體店面,不用投入太多資金,只要擁有一個網路平臺便可能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他越想越覺起勁兒,便逐漸接觸微商,獲得家人和親朋好友的支援後,籌集了3萬元資金啟動電商事業,組建了屬於他自己的産品團隊。
通過努力,他在2018年就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奔著小康路闊步前行。他的經歷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村裏人都在他的帶動下,積極發展電商,他認真指導大家如何做電商,如何推廣産品。鄉親們改變了思想觀念,太平村也營造了發展電商的濃厚氛圍,鄉親們也對脫貧致富有了強大信心。
與楊文軍一樣的自強模範和脫貧先進,感染帶動更多貧困戶,讓他們摒棄“等靠要”思想,自強自立、勇於拼搏,擺脫貧困,這也是新時代吉林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的真實寫照。
一支舞蹈一首歌,一種精神浸心窩
清晨,吉林省殘聯文藝小分隊早早的登上火車赴延邊州開展“送文化進基層”活動,為那裏的殘疾人朋友送去精彩的演出。活動現場,在殘疾人朋友的陣陣掌聲中,文藝演出拉開序幕。獨唱、二胡演奏、詩朗誦、歌伴舞……一個個接地氣、有特色的節目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咱們的節目真好看,這大老遠的,辛苦你們了”“俺們也能坐在家裏看演出,想都不敢想呦”,演出結束後,大傢夥拉著文藝小分隊殘疾人藝術家又是關心又是讚嘆,臉上洋溢著幸福,眼裏煥發了光彩。
吉林省殘聯文藝小分隊“送文化進基層”活動,是近年來吉林省殘聯落實殘聯繫統“走轉改”專項改革和“學聽跟”專項活動的重要舉措,更是堅持智志雙扶、推動文藝扶貧的一次生動實踐和有益嘗試。
不斷豐富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廣大殘疾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廣大殘疾人中蘊藏的潛能,為殘疾人追求和實現人生夢想創造更多的機遇。省殘聯文藝小分隊先後深入吉林市、延邊州、白城市和公主嶺的多個貧困縣進行演出,受到殘疾人家庭熱烈歡迎。村子裏沒有舞臺,演員們就和鄉親們團團圍坐,輪流表演,大家一同打著拍子,一同哼著曲子,場面熱烈;有的殘疾人行動不便,小分隊就挨家挨戶到殘疾人家中進行表演,每到一戶,都在演出後與殘疾人家庭親切交談,宣傳政策,鼓勵他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我們想要喚醒他們自立自強的決心,堅定他們擺脫貧困的信心,不斷煥發出脫貧致富的內生力量”,省殘聯理事長潘宏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