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頭條

吉林省九台區依託“善滿家園”打造扶貧助殘全鏈條融合發展模式

發佈時間: 2020-09-07 10:54:1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富沛海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快嘗嘗,我剛剛製作的蛋糕,手藝怎麼樣……”通過在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培訓班烘焙課的學習,殘疾人武永峰,烤出了香噴噴的蛋糕,樂的合不攏嘴。“我在這免費培訓,學會烘焙一技之長,每天都過的特別開心!”

為堅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多年來,吉林省各級黨委、政府在扶貧助殘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長春市九台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整合社會資源,以購買服務方式與“善滿家園”有機結合,建立起集康復、教育、培訓、就業、托養“五位一體”扶貧助殘全鏈條融合發展新模式,變“輸血”式扶殘為“造血”式助殘,探索建立解決殘疾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讓更多的殘障人士和貧困家庭走上了脫貧共奔小康之路。

探索創新模式,全方位打造助殘平臺

在九台全區5.6萬殘疾人群體中,貧困人口占較大,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1321戶,貧困人口1520人,這部分群體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單靠政府救助和簡單的社會幫扶,難以讓他們徹底脫貧。如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困難、問題?

九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匯集政策、資金、項目合力,依託九台區特教學校,借助善滿家園品牌影響力,2019年5月正式啟動“善滿家園”扶貧助殘全鏈條融合發展項目,建成了佔地8900平方米的“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

image.png

在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學員們正在製作手工藝品。(富沛海 攝)

中心的運營模式,以教育為引領、培訓為手段、就業為目的、康復為保障、托養做兜底。以往殘疾青少年完成義務教育之後,因為不夠就業年齡,雖然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但缺乏獨立的生存技能,即使長大後也無法實現順利就業。依託善滿家園,將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有效銜接,在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同時引入職業教育培訓,面向在校特教學生開設符合其自身特點,開設烘焙、柳編、工藝品製作、彩繪等多種職業培訓課程。

同時,中心對殘疾人進行職業評估、心理疏導,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創業培訓,逐步探索出“康復、托養、教育、培訓、就業創業”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精準康復扶貧,全覆蓋傾力助殘濟困

中心的建立,源於“善滿家園”這個社會品牌、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胡艷蘋。十幾年來,熱心公益事業的胡艷蘋相繼而創建了阿甘餐廳、阿甘超市,組建了助殘聯盟,建立了殘疾人創孵示範園等殘疾人綜合服務基地,擁有豐富的助殘實戰經驗。

為了打造扶貧助殘全鏈條融合發展模式,中心實施托養工程。殘疾人李曉麗,今年51歲,她説:“我是去年5月13日來這兒的,在這裡我學會了柳編,免費培訓、住宿、吃飯,月工資達到1780元,我還在鄉里培訓所當老師,製作的産品通過直播賣出去了,我體會到了自身價值,這兒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準備在這裡養老了。”

多年來善滿家園先後收養100余名流浪智障人,通過康復、培訓,他們中已有50余人回歸社會,目前還有52人生活在善滿家園,中心建立後,通過政府政策扶持將擴大托養規模。

image.png

中心搭建“網際網路+脫貧”平臺,直播間裏學員們正在帶貨直播。(富沛海 攝)

實施康復工程,突出康教結合,幫助殘疾人恢復健康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針對就業年齡段內殘疾人進行專業化評估,做到因人施策,精準定位。下一步規劃建設一座社會公益性質的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心理諮詢室、多感官訓練室等訓室,與省市知名醫院合作,借助專業的醫護人員制定精準的康復計劃,該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進入土地徵收階段。

實施培訓工程,注重潛能開發。不僅為殘疾人扶知識、扶技術,更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樹立起擺脫困境的勇氣。在這裡經過培訓的殘疾人,不再等靠要,就業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許多人週末放假、培訓結束常不願回家,就想多學點本領。

殘疾人于成坤原是村裏低保對象,在中心參加培訓就業後,主動跟村幹部説:“我有工作能掙錢,不用低保了,讓給別人吧!”

幫扶創業就業,全過程助殘回歸社會

“最好的幫助方式,是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創造就業實現自食其力的機會。”長春市九台區殘聯理事長王宏君説,殘疾人群體裏有不少想要自力更生的,但因各種原因往往找不到門路,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搭臺鋪路。

針對殘疾人就業難問題,中心結合殘疾人培訓情況、家庭狀況、區位優勢等特點,實施符合就業需求的多種就業模式,創辦了600平方米的善滿烘焙坊,打造“愛心訂制+助殘脫貧”的溫馨蛋糕工程,採取愛心企業訂制蛋糕,為殘疾人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疫情防控期間,善滿烘焙的殘疾員工加班生産,為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警察和社區工作者送去4000余份蛋糕,並多次捐款。

建立了一個700多平方米的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已吸引15個殘疾人創辦的小微企業入園孵化,圍繞蔬菜種植、苗木花卉、手工編織等方面開展培訓就業。目前已形成了以綜合服務中心為主體、鄉鎮培訓點和殘疾人家庭工坊為輔翼、愛心企事業單位和銷售點為支撐的産業扶貧培訓矩陣。

image.png

岳忠生在培訓班裏潛心琢磨設計工藝品。(富沛海 攝)

去年5月份以來,在綜合服務中心集中培訓500余人次,建成鄉鎮培訓點6個,開展下鄉培訓800多人次。殘疾人岳忠生在培訓班裏,人生發生了轉變,他每天潛心琢磨設計工藝品,起早貪黑、全心投入、磨練技能,他設計創作的手工作品精緻細膩,還能為後來的學員做培訓講解。

抓住網紅經濟有利契機,中心搭建“網際網路+脫貧”平臺,設立了20個設計新穎的直播間,網紅帶貨的同時進行經常性的公益直播,生動講述殘疾人創業奔小康的奮鬥故事。

如今,岳忠生、于成坤、李曉麗、徐國輝、徐國林等殘疾人學員,已經成為九台殘疾人成功就業的典型代表,他們不僅能夠按要求完成産品加工製作,還自主創新設計了祖國七十週年獻禮、12生肖手機架、ipad架、12生肖書架、水果籃、布藝産品、柳編産品等系列公益産品,這些産品投入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