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石,字際壽,號與祿,生於1943年11月,湖北浠水縣人。他自幼愛好繪畫,5歲進私塾,10余歲即發表兒童畫。早年畢業于湖北藝術院美術系(今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五十餘年堅持創作。
金石老人退休後的作品主要以小品形式呈現,路邊所見,街頭巷尾所聞,生活所感,鮮活的農耕場景,農民之間的生活,對故舊的懷戀,扶貧幹部們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兒時的回憶,一草一木皆是他繪畫的源泉。平凡樸實的鄉村生活,映射出他的詩文意趣和人生哲學。
“離開宣紙畫水墨,這是嘗試,這效果我很喜歡,尤其畫水墨的沒骨畫法,最有遊戲感。而以毛筆臨西畫,中西轉換,心態融合,是件很有樂趣的嘗試。”
金石老人已經不滿足於只在宣紙上畫,而是在各種紙上使用積墨、積色的方法,沒骨的方法來表現各類人物,且畫面效果甚佳,別有新意。《紅包》此幅人物形象面部自然。在第一層墨沒幹的時候就用毛筆淡淡勾出人物面部五官的輪廓。雙耳則是充分利用水墨浸潤效果,這是一種對墨的自如掌控,對自己手法的充分信任,對多年描繪人物形象的形象積累。大爺咧著嘴笑著,手上拿著一個大大的紅包,紅包裝了錢,十分醒目。在胳膊的位置上刻意留了衣褶痕跡的空白點。作品墨氣流淌,墨韻自然,十分生動,充分體現出作者對人物形態的把控。
《紅包》
《人們生活中的色彩》
《人們生活中的色彩》不是在宣紙上畫出來的。同樣用了積墨、積色的方法。前面的男士穿著紅羽絨服,面部並無細緻的勾畫,只是很輕巧的兩筆點出了頭髮,鬍子也很自然。紅羽絨服用積色的辦法,顯得臃腫而自然;後面的兩位女士。頭髮用積墨的方法,羽絨服利用顏色與墨液相融産生的特殊肌理,顯示出那種針縫的痕跡,頗顯墨趣,卻有很暖和的那種感覺。後邊的女士則用積色的方法,但卻像是棉袍的感覺。面部只是點出嘴唇與眉毛,並未勾出具體輪廓,看得出金石老人在生活當中能夠發現美,不經意間又是一幅佳作問世。
《父親的夏夜》
《父親的夏夜》則用純水墨表現了沐浴月色的庭院中。老漢身披銀光,左手拿著水煙袋在嘴邊吸了一口,右手拿著媒子條,大片的空白與水墨交織,空氣中像是彌散著月光的白霧,那麼迷茫,而又自然。
《農村大姐》
《農村大姐》描繪了一位農村大姐。穿著藍白相間的衣服和褲子,腳蹬一雙紫鞋。面部只有嘴唇,鼻子、眼睛並未點出,頗為生動。粗密的頭髮一筆抹過很自然的順勢而出。黑色的頭髮,暗自色的面龐,紅色的嘴唇,藍白相間的衣服構成了一幅動人而跳躍的色彩,顯示出農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農民大嬸》
《農民大嬸》描繪一位農民大嬸戴草帽,穿白短袖衣,戴手套,著膠鞋,背著噴霧器,在地裏打藥的畫面。畫面中地裏的綠色葉子和紫色菜桿隨意而灑脫,形成綠色的整體的色塊。人物面部在草帽的陰影裏,並未細緻刻畫,卻也顯得十分生動自然,充滿生活氣息。金石老人已經拋離了具象人物造型,純用色墨塊面就完全具現出人物自然而又鮮活的場景。
《回望》
《回望》一位老漢穿著已經看不出顏色的衣服和馬甲,一雙沾滿了泥土的雙手和鞋子、褲子,站在黃土地裏刨活的景象。地上泥濘的石塊、泥土溫潤富有黏性。手裏拿著一把鋤頭,臉上挂著微笑向我們望過來。袖子和馬甲用枯筆加赭墨混染而成,褲子大筆重線條顯得雙腿結實有力,在未幹的赭墨上勾勒出人物外形,此時洇出的墨線非常自然,就像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打在人身上激起的那種霧氣蒸騰。
《堪輿老人》
《堪輿老人》畫的是一位有名有姓的老先生,他是村裏頭看風水的,金石老人的微網志中記載此老多次為他勘定畫室及住宅的位置。衣服純用淡墨線勾染,飄逸自然而生動,老人嘴角微張笑呵呵的樣子,身體顯得有些臃腫而又很健壯。雙手插兜顯得俏皮瀟灑,背景施以淡綠色,隨意渾然天地間。
《閒散時光》
《閒散時光》應該是金石老人的自畫像。像是前面舉著手機自拍,後面紅彤彤的日頭絲毫不覺熱感。他臉色紅潤,眼鏡片上水汽氤氳,高眉、闊嘴、厚唇紅潤,下巴上幾撇小胡用筆肯定,滿面笑容,悠閒自在,滿足而愜意,坐著一把高背椅,身上著一件老頭衫,作品構圖角度奇特,後面的太陽僅顯示出來三分之二挂在右上角上。而不像是有熱量感像是一個裝飾物,仿佛那邊就缺一個紅色塊。
《遠望》
《遠望》人物頭像佔據了幾乎整個畫面,額頭寬厚,抬頭紋厚重有力,鼻子挺翹,嘴唇厚重,雙手緊握,雙眼微閉是在冥想還是回望,像觀者在遠望,遠望家鄉的田野,故土金色的田野。色墨渾融,用筆自然有力,鄉間的花草樹木,人物形象已經深深刻印在他心中。他手中的筆不管怎樣使轉,都能很確定的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
“沒有高大上的藝術交流,沒有名利場的爭奪之心,有的是對藝術的虔誠和對鄉土的眷戀,對農民喜怒哀樂的共鳴,才有不經意的堅持,情感牽著技法走,看古人,學高人,找自己,無法之法,筆筆深情,才有這些親切的笑臉,和熟悉的身影……”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一》
金石老人玩這種水墨已經得心應手、爐火純青,在信紙上用淡墨漬出僧人的形態,呈現出淡淡的虛影。袈裟的紋理恰好運用了信紙的橫線,格外自然又顯出高僧高大的身軀,極具佛家出世的意味。前面一根淡墨蠟燭,誇張增加了長度,燃燒著紅色的火焰,一股青煙,直上天際。金石老人利用任何紙張,都可以玩積墨的小遊戲,真是令人嘆服,筆墨可以簡練到吝嗇的地步。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二》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二》兩位師傅一大一小,都身著暗紅色袈裟,金石老人用花青染了兩位師傅頭皮,仿佛他們剛剛剃過的青茬。他們手牽手向畫面裏邊走過去,互幫互助互敬互愛,和諧而又溫馨。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三》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三》同樣是兩位師傅,年紀長者著淡紅色僧衣,而年輕的則是淡灰色,面部處理微妙自然,並未刻意五官描摹,面目模糊中神情依舊,老師傅舉著一張紙,在給小師傅講解,衣服的紋理也相當的出色,那種下垂感,寬大感,均來源於日常所見事務的積累與描寫刻畫,從心所欲的、信手拈出。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四》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四》九位師傅做日課時生動的畫面,有閉著眼張著嘴的,有搖頭晃腦唱誦是,有神情愉悅滿心歡喜的,有低頭閉眼默誦的,有半夢半醒的,也有昏昏欲睡的,生動而有趣味的勾描,簡練的手法,大塊面的朱紅色,襯著黃色內衣,格外顯得親切,師傅們的頭頂甚至還留有頭髮,著實令人欣喜。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五》
《2018年黃梅紫雲山老祖寺歸來組畫·其五》兩邊的門用大筆寫出非常厚重,中間空白,站著一位師傅面帶微笑,恭敬謙和,身著淡灰色的袈裟,戴著眼鏡,顯得文質彬彬,嘴唇施淡色格外動人,頭頂的青茬依稀可見,這種生動自然的構圖方式,對於金石老人也是信手一揮。
“土生土長的地兒,儘管闊別半個多世紀,每到一處,心頭總會伸出兩隻手來,一隻手抓回少兒時的記憶,一隻手抓回藝術創作素材。但問耕耘,不問收穫,畫的好不好不加思索,但求得心應手,不向高大上,快樂就行。閒逛中深深悟得:此心安處是吾鄉。”
《閉目養神》
《閉目養神》一隻黑色尾羽的大白公雞,睡著也有威嚴霸氣之感,紅色冠子鮮艷絢麗,旁臥一隻純黑色母雞,安靜祥和,公雞只用尾羽重墨和紅色頭冠,脖子與胸一筆概括,身上未著點墨,用黑色母雞加以對比襯托,高大威猛之姿立顯,鄉村情趣倍增。
《家和萬事興》
《家和萬事興》公雞母雞相向站立,母雞踮起腳尖看著公雞,而公雞垂眼默默不語,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躍然紙上,與農村家庭矛盾何其相似,漂亮的紅公雞自知理虧,沉默接受母雞的嘮叨。筆法簡練而寓意深刻、意味悠長,並無過多技法炫耀,以平實之心述家長裏短,小中見大佳作。
《老人和狗》
《老人和狗》赭墨乾濕交替皴擦出人物結構,面部、草帽濕染,尤以肩上鋤頭這肯定一筆最佳,鋤頭上挂著的小筐內,幾縷鮮嫩青菜露出,更平添一絲溫馨。一隻純墨小狗尾隨歸家,更是一個亮點。
《月光》
《月光》此幅作品尤佳,昏黃月光從窗欞透出,折射在地上形成影子,非常妙的想法與構圖,在黃色紙上以重墨簡略勾出窗欞,便似月光透出,真佳想妙構。
《銀孔禪寺》
《銀孔禪寺》此作大片水墨造山,山上僅露一殿角,似有大片佛堂建築隱在山後,等待人們去欣賞,山下水田秧苗綠,菜花黃,泥土黑,色彩交織,畫面下部的紅色卡車與山間屋角的色彩遙遙呼應,恰一幅自然山水佳構。
《尋覓童年》
《尋覓童年》一條小路穿過畫面,兩側樹叢林立,一學生在山路前行,樹叢中野花正放,墨韻與色彩融匯,大片赭墨勾起觀者回憶懷舊之思,筆墨純樸自然,筆法凝練,此金石老人在懷念童年時光,在尋找心底記憶。
《山崗好乘涼》
《山崗好乘涼》近景中一老漢扛著竹床,肩上搭著汗衫,手裏還拿著蒲扇,在尋找山間可納涼之空地,遠處已有人在乘涼交談,老漢側臉,並無過多描繪,反倒是竹床筆線交織縱橫,襯出白色蒲扇成為畫眼,色墨渾然一體。
《手機》
《手機》對於當今的人來説,手機是個奇妙的物事,一刻不在手,便有些焦急或心煩意亂,城市、鄉村同此感受。寥寥幾筆勾畫老人形象,手握手機,得意、茫然、焦急諸多心態集于一身。金石老人在畫中所題:“手機有何魅力,沒有什麼奇跡。看過兩眼乏味,沒了網路又急。”短短幾句在畫中即成為點睛之筆。
《丹楓漫點朱》
《丹楓漫點朱》金石老人自畫坐于秋光之中,紅葉黃葉星點其間,藤蔓疏離有致,以焦墨繪人物,筆線交織,面部施淡赭墨,眼鏡空白,與色彩鮮艷之葉片形成強烈對比,有奇構之妙想,顯漫畫意味,安詳之態,平和之心油然。
此間金石老人繪事多為描繪山村街景,閒逛所見,農家樂事,自畫自寫,看似漫不經心,卻多所思所想,于平凡中見佳構、妙筆、心事、回想,在平凡中得不凡,在小景中見大構,在清新中味醇香,在樸實中得新創,享桃源之安樂。期金石老人佳作頻傳,藝事華滋。以金石老人小詩結尾,恰為他心境寫照。
《陽光燦爛遊家山》
久有登山誌,今日上家山。
老伴陪我上,披荊斬棘攀。
一心登上頂,不上心不甘。
開發留遺岸,帶形地橫天。
猶似爬天梯,一步兩米三。
她上前探路,回頭把我攙。
喘著老粗氣,汗濕眉宇間。
鳥兒頻鼓勁,藤蔓扶我鑽。
舉頭山頂近,回頭緲無邊。
尋思坐片刻,她把平板端。
咔嚓幾聲響,心比地天寬。
近處花搖曳,遠處車流喧。
身雖淩絕頂,老心仍不甘。
慾望浠河水,荒林擋眼前。
童心躍江河,爭説舊時帆。
為證同登頂,壘石加一尖。
枉費好奇心,近看一眼穿。
再尋回程路,心又相互牽。
上下人間戲,下比上更難。
摸索一條路,路路可通天。
高低曲折處,世事緲如煙。
欲懂人間戲,日日讀家山。
王金石
畫家簡介:
王金石,字際壽,號與祿,生於1943年11月,湖北浠水縣人。
他自幼愛好繪畫,5歲進私塾,10余歲即發表兒童畫。
早年畢業于湖北藝術院美術系(今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五十餘年堅持創作。
現為浠水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黃岡市美術協會藝術顧問、黃岡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黃岡市第一、第二屆政協委員、浠水縣六至九屆政協常務委員等。
擅長中國人物畫、山水畫。1990年代,歷時10年創作,獨立創作完成高1.8米,全長108米的歷史長卷畫《鄂東將軍圖卷》,被專家譽為“中國巴黎公社墻”。
2001年6月,《鄂東將軍圖卷》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西江月•呈著名畫家王金石鄉賢
陸正之
荊楚大風高唱,溪山行旅經年。研朱和墨繪三千,河岳英靈冠冕。
鎮日耕桑揮汗,寄身草澤青蓮。寫心織錦直如弦,淡月疏星日暖。
小注:
2007年初,余在東莞參與岳父王廣才“魂係崑崙”山水畫展。在東莞的湖北鄉親為余道及著名畫家王金石鄉賢的"鄂東將軍圖卷"在莞城展出盛況。自此,我一直追蹤金石老人的藝事墨跡。
近年,得新媒體之便,我與金石老人結緣,每為其樸實內斂的人品和元氣淋漓的畫風所折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我向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先生介紹金石老人之後,劉曦林先生欣然揮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藝術家之間相敬相惜之情躍然紙上。劉曦林先生哲嗣劉磊擅書知畫,精心撰文評鑒金石老人畫作。興感百端,遂填詞呈金石老人。祈願畫壇老樹長青,頻發新枝,厚植荊楚文脈,為河山增色。
《閒散時光》
《春風吹又生》
陸正之:
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獲中央黨校法學碩士研究生學歷。
曾任香港亞洲智庫高級研究員、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兩度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短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