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小康路上為“星星”點燈 東莞加快推進殘疾人群體奔小康進程

發佈時間: 2020-07-15 08:58:35 | 來源: 南方日報 | 作者: 薛屏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小組見面會上,引導師對家長進行核心技術的模擬和情景訓練。受訪者供圖

“為什麼我們家小孩總是不願意開口交流?”“為什麼他總是不配合學習?”教室裏,袁芬(化名)與5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一起,仔細觀察引導師的示範動作,並及時記下每一個要點。

一個半月前,袁芬還在為“怎樣讓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配合學習”而發愁。得知東莞推出“與星同行計劃”項目,她和家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隨後,袁芬成為了第一批學習照顧者技能的人。

東莞市今年將為約12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手把手提供規範化核心養育技能指導,並逐步將此服務推廣覆蓋全市所有自閉症兒童家庭,有效降低自閉症患兒的致殘率,顯著提升自閉症兒童整體康復率。袁芬一家是這一愛心項目的首批入選家庭。

政府兜底

探索自閉症兒童康復的“醫教結合”途徑

孩子2歲10個月時,袁芬發現他與其他小孩相比有些異常,在語言交流上存在障礙。經過多次檢查後,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譜係障礙,給家庭帶來了巨大打擊。

如何更好地給孩子提供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成了袁芬一家的難題。今年5月,袁芬得知東莞“與星同行計劃”正在招募自閉症兒童家庭後立即報名參加,這一行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援。

東莞市康復醫院黨支部書記蘇建榆介紹,“與星同行計劃”項目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的鄒小兵團隊提供技術支援,東莞市殘疾人聯合會負責具體實施。計劃利用這項技術,兩年內免費幫助東莞市480個自閉症兒童家庭,通過系統培訓患兒家長,讓患兒家長掌握“自閉症兒童家庭養育與早期干預”的核心技能,改善患兒的問題行為,提高患兒生活自理與社會適應能力,降低致殘率,減輕自閉症患兒家庭負擔。

蘇建榆説,醫院將與東莞市特殊幼兒中心聯合創辦“自閉症兒童醫教結合實驗班”,雙方發揮各自特色,充分結合“教育”與“醫療”優勢,積極開展戰略合作,探索一條特色鮮明的“醫教結合”途徑。

在引導師的幫助下,袁芬將技能用於實踐,孩子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小孩現在都會主動説‘媽媽我要學習’。”袁芬説,引導師走進自閉症兒童家庭幫助家長糾正往常的錯誤做法,還會帶去信心和鼓舞。

“過去許多家長到醫院排著隊請醫生幫忙治療,如今在政府的項目支援下,醫生走進我們家裏,像家人一樣為我們提供幫助。”袁芬説。

星火燎原

打造康復樣本向全省全國推廣

“與星同行計劃”是“照顧者康復技能培訓”(簡稱CST)項目在東莞落地的名稱,是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首次面向社會、直接對家庭進行試點推廣。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副主任鄧紅珠教授是本次項目的主培訓師,她介紹説,根據方案課程進度安排,項目第一階段會由鄒小兵教授團隊對東莞的8位引導師進行實操訓練和考核學習工作,讓他們熟練掌握該項目的核心技能,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

目前,8名引導師及中山三院團隊已順利對第一批入選家庭(48個家庭)進行了2次家訪和6次小組會面會,並安排家長進行核心技術的模擬和情景訓練,第一批家庭的服務任務將在7月完成,而8月初將開展第二輪家庭服務。

自項目開展以來,鄒小兵教授團隊的9位成員幾乎每週都從廣州來到東莞,與入選家庭進行交流並授課。“團隊的每個人,包括東莞的引導師都非常認真對待這件事,我們希望能給這些家庭帶來真正的幫助。”鄧紅珠説。

政府兜底保障,培訓師用心用情。吳煜堅是東莞市康復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本次“與星同行計劃”的引導師,“在家庭裏面的訓練,家長伴隨孩子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持續訓練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説。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主培訓師,培訓出更多的引導師,對有需要的家庭進行照顧者技能培訓,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正如吳煜堅所説,引導師的作用不僅在於服務本次招募的家庭,今後還將在東莞招募和培訓更多專業的引導師,形成一支專業團隊,服務更多的在莞自閉症兒童家庭。

鄒小兵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希望在東莞打造一個樣本,未來可以向全省、全國推廣,讓更多家庭受益。”

助殘舉措匯聚

草莓園成了解憂樂園

拔草、松土、澆水……在忘憂穀草莓園裏,東莞長安鎮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的學員正在進行簡單的花卉及蔬菜種植。今年52歲的珍姨是其中一員,十幾年前患上精神疾病,如今經常到果園參與種植採摘,心情分外舒暢。

去年3月,忘憂穀草莓園與長安鎮殘聯簽訂殘疾人實習基地協議,成立東莞首個助殘果園。草莓園負責人梁華超對果園進行了改造,設置無障礙工作區,“接下來,我們會投入更多設施,盡可能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

一片草莓園成了殘障人士的解憂樂園,通過精準幫扶,殘障人士進一步提高了就業勞動技能。近年來,扶殘助殘活動在東莞各地深入開展蔚然成風,成為各行各業的道德共識和行動自覺。這一點,“風信子媽媽”張宣艷深有感觸。

張宣艷是一名腦癱兒童的母親,每到週末她會帶著孩子到風信子服務中心參加指導活動課程。東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黨支部自2019年與風信子公益服務中心啟動“同心共建促童康”黨建共建系列活動以來,不間斷地為風信子中心的特殊孩子們開展指導活動。

“老師們會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一對一康復指導,半年來孩子的進步很大。我們很滿足、很感激!”面對記者,張宣艷用短短幾句質樸的話語,表達自己的心情。她説,專業老師走近他們身邊進行輔導,這對特殊家庭來説是極大的幫助。

從“與星同行計劃”到忘憂穀草莓園,再到殘疾人聯合會和各鎮街的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殘疾人的服務不斷完善,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幫助,令殘疾人過上日漸幸福的生活,加快推進殘疾人群體奔小康進程。東莞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陳偉賢説,幫助解決一個殘疾人的困難,就是有效地幫扶和改善了一個家庭,“助殘惠殘事業非一朝一夕之力,需要社會各界持續關注與支援。”

記者觀察

弱有眾扶,唱響愛心助殘和諧曲

在東莞,隨著保障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的不斷提升,殘疾人的生活底色也越來越鮮亮。

長期以來,自閉症兒童的家庭不但面臨較重的經濟負擔,更是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包袱。某種程度上説,“與星同行計劃”給這些家庭帶來了希望。採訪過程中,鄒小兵説,經過技能培訓後,現在項目中的48個家庭已經能將核心技能融入孩子的日常活動中,這些家庭找到了與孩子交流的方法,減少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政府拿出專款來服務自閉症兒童家庭,使更多家庭受益,是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生動體現。

不僅是幫助自閉症兒童家庭,近年來東莞落實助殘惠殘政策讓殘疾人同步小康。去年,東莞市殘聯開展“春風行動”殘疾人現場招聘系列活動,組織發動全市223家用人單位為殘疾人提供了1100多個就業崗位;設立殘疾人就業服務窗口,為126人次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全市31個鎮街康復就業中心累計幫助1142位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東莞在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同時,引導各界力量幫助他們積極融入社會。

除了政府引導加大力度幫扶殘疾人,還有社會組織和個人聯動弘揚扶弱助殘美德,唱響愛心助殘和諧曲。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東莞在一項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樁樁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中,進一步提高了殘疾人生活水準,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南方日報記者 薛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