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雙手,但漢超只能用腳喂羊。 羅亦 攝
失去雙臂,卻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身體殘疾,卻自力更生努力脫貧。他,就是四川樂至縣龍門鎮農科村6組的貧困戶但漢超,身殘志堅的無臂“羊倌”。
雙手沒有了,但漢超只得用腳鎖門。 羅亦攝
1994年,在工廠做工的但漢超不慎被機器奪去了雙臂。出院以後,萬念俱灰的但漢超深陷絕望,把自己鎖在房間不出門。“躺在床上幾天幾夜沒有閉過眼睛,腦子裏面都是空白的,不曉得自己還能做啥子。”但漢超回憶道。
當但漢超看到年僅4歲的兒子、上了年紀的父母時,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就此沉淪下去,肩上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男人,絕不能將這副重擔丟給妻子而撒手不管。
“我只是失去雙臂而已,其他方面都是好的呀。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承擔起支撐這個家庭的責任。”在親朋鄰里的鼓勵下,但漢超漸漸振作起來。憑著頑強的毅力,但漢超靠剩下的手臂根部、雙腳、下巴,學會了掃地、擔水,甚至打接電話、用鑰匙開關門……學會生活自理的但漢超並不滿足於此,看著成天勞累的妻子,但漢超尋思著做點什麼減輕一些家庭經濟負擔。
但漢超和他的羊群。 羅亦攝
在一次趕集的時候,但漢超遇到了販羊的村民,便與其攀談起來。在交談中,但漢超發現了養羊對於自己來説還很適合。説幹就幹,但漢超便買來兩隻羊,開始摸索養羊之路。
放羊、喂飼料、清理羊舍……這是但漢超每天雷打不動的“日常”。養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一個沒有雙臂的人來説,更加艱辛。只見他用牙齒打開裝玉米的口袋,用腳趾頭夾起杯子的把手,裝滿玉米倒進桶裏面,因為杯子小,要裝滿半桶就得反覆十來次,再蹲下來用下巴和肩膀的配合,用肩膀挑起桶到羊圈,再用下巴夾住桶柄,在肩膀的配合下,將玉米倒進羊圈的槽中。這套行雲流水的動作,顯然他已做過無數遍。但漢超説:“沒有了雙手,很多動作只能用腳來完成,雖然在勞動時比正常人要困難很多倍,但我一定會克服、堅持下去。”
這是20多年來,但漢超練就的“養羊絕技”中的一部分。“別人放羊靠一根鞭子,咱只能靠嘴和腳。”他説。
經過長期的摸索,但漢超練就了養羊的“獨門絕技”。“走了”“回家了”“走這邊”“快點走”……外出放羊的但漢超不用揚鞭,只吆喝幾聲,羊群就會乖乖聽話。有羊不聽話離隊去吃莊稼,他就用腳趾夾起土塊或者小石子扔過去教訓它,一扔一個準,把羊馴得服服貼貼。
第一次養羊,刨去成本,賺了幾百元,這讓但漢超有了信心,他開始逐步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
“我發展養殖,黨和政府給了我很多幫助,”但漢超説,龍門鎮黨委政府和農科村村兩委積極扶持,為他解決了殘疾人補助、醫保、低保等,並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援,幫他解決了水電、技術、圈舍等實際困難。
如今,但漢超常年保持每年出欄至少20頭。他算了一筆賬,一隻羊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年算下來光是養羊也有近2萬元的收入。
“我還要一直把養羊搞下去,不斷地擴大規模,用辛勤的付出換來更加美好的生活。”言語中,但漢超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