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2020全國兩會·聆聽殘疾人的聲音

龍墨委員:建議加強農村殘疾兒童基本童康復服務

發佈時間: 2020-05-28 14:46:11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畢磊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殘疾兒童康復具有搶救性意義,錯過康復訓練的黃金時間,即使後期再努力,可能使一個腦癱兒童終身難以生活自理,可能使一個聽障兒童難以與人正常溝通而影響接受普教和就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龍墨告訴記者,她今年兩會帶來了《關於加強農村殘疾兒童基本童康復服務的建議》。

龍墨表示,康復是農村殘疾兒童未來就學、就業、脫貧的重要基礎。2018年,國務院簽發了《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這是首個殘疾兒童制度性的保障政策,至2019年,各省均出臺了實施辦法,殘疾兒童,特別是學前殘疾兒童康復基本可實現全覆蓋。

“自2009年中央財政投專款啟動實施貧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到出臺康複製度,已使成千上萬的殘疾兒童得到免費康復,僅聽障兒童,每年有1萬名左右得到免費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並免費手術及不少於一學年的康復,入普率從過去的不到50%上升到90%以上,殘疾人康復取得歷史性進展,但仍存在一定問題,特別對於居住在偏遠地區及農村的殘疾兒童還需進一步提高服務體系建設,保證殘疾兒童得到及時有效的康復。”她指出,首先,保障政策普及落實率不夠;其次,篩查、評估、診斷、康復體系不完善;再有,康復機構服務能力待提高。

為此,龍墨建議:

第一、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殘聯、衛計、教育、民政、財政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明確各方職責,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目標納入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評審指標,各部門通力合作讓幫扶政策通過各自的途徑及時宣傳到位,到每一個殘疾兒童家庭。

第二、提高基層篩查能力。及時篩查出殘疾兒童是第一步,充分發揮村醫、殘疾人專幹的作用,實時發現殘疾兒童,並轉介到相關機構進行進一步診斷、治療或康復。政府牽頭建立起篩查、轉介、評估診斷、康復一體化服務體系,做到發現一個干預一個,精準幫扶。

第三、提高基層服務體系建設。財政經費的轉移性支付使基層具備了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的條件,應強化縣級康復機構服務能力,將縣級康復機構建設納入當地財政預算,通過自建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為殘疾兒童提供個性化照料、養育輔導、康復訓練等,實現服務獲取的便捷性,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真正打通殘疾人康復的最後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