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前夕,住藏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原主管醫師邊巴,再次回到工作了十餘年的老單位,一來調研,二來看望她時時牽掛的小夥伴們。
在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一間地面上鋪滿了拼圖泡沫墊的物理療法室內,彈力球、算數板、學步推車……兒童玩具隨意擺放,令整個房間看起來明亮、溫馨。
邊巴走到4歲多的重度腦癱患兒旦增卓嘎身邊坐下,與康復治療者一起為患兒做起了按摩,並輕聲細語地和這位患兒説話。16年來,邊巴已經記不清這是她的第幾個重度腦癱病人。
2004年,邊巴從林芝藏醫院考進剛剛成立不久的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那時候,她是這個行業的新人,這家康復中心在西藏也是一家全新的單位。“當時幾乎沒有人過來做康復治療。究其原因,並非西藏沒有人需要這項治療,而是大家沒有康復事業這層概念。”邊巴説。
為了讓更多需要幫助的殘疾人了解康復事業,邊巴和同事三天兩頭往拉薩周邊幾個鄉鎮有殘疾居民的家中跑,手把手教他們簡單的按摩手法、叮囑平日需要注意的事項,還不時向他們宣傳康復中心的作用。“當時,我們幾個人像是推銷員,拼命推銷自己的‘手藝’,還好大家慢慢了解,對這一領域有了初步的認識。”邊巴回憶著往事。
大學時期,邊巴在西藏藏醫學院攻讀藏醫藥學專業,因此,來到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後,她最初被分到了水療室工作。她發現,康復中心使用的水療和藏醫藥浴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她開始思考:“能否將這兩種方法結合到一起呢?”和同事一起經過多次實驗後,一項具有西藏特色、對殘疾人,尤其是對腦癱患兒康復效果極佳的“藏式康復水療”就此誕生了。
幾年間,不怕吃苦、獨具創新精神的邊巴很快帶領大家把西藏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的“名號”打了出去。她説:“多年來,這項水療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法,不知治愈了多少腦癱、偏癱患者,很多患兒從這裡獲得康復後,上了學、上了班,還結婚生子了呢!”邊巴開心地説。
16年的工作經歷讓邊巴漸漸領悟到,作為一名殘疾人康復工作者,最需要樹立“老西藏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來這裡的病人大多生活無法自理,有時做康復訓練時也會大小便失禁,我們不能嫌臟、嫌累,要用耐心、愛心化解一切尷尬。”邊巴説。
多年來的工作經歷加之多次基層調研,邊巴發現,大部分先天腦癱患兒多數來自基層,來自貧困家庭。所以,作為一名住藏全國政協委員,她始終希望為這一群體多呼籲,引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從而從源頭制止悲劇降臨每家每戶。
她説,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從當初僅一間綜合服務科室,到如今細化成肢體康復部、日常生活訓練室、社區指導部、心理康復與精神防治部……得益於區黨委、政府,以及中國殘聯的大力支援。邊巴説:“這次全國兩會上,我依然會積極反映殘疾人康復事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前景,爭取更多的專業優秀人才來西藏,為西藏的殘疾人康復事業作貢獻,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殘疾人康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