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 龍墨(受訪者供圖)
中國網訊(記者 吳一凡)隨著我國在經濟、科技、健康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康復”從理念、內容到功能,從知識、技術到服務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康復”的內涵已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全方位”,促進康復發展,滿足人們對康復的需求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是必須要高度重視並解決好的社會和民生問題。
然而,我國康復事業起步晚,從業人員缺少職業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薄弱,整體水準不高,加之康復治療人員制度建設滯後,晉陞渠道不暢,人員隊伍存在不穩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我國康復治療行業與市場之間的“供需”矛盾,制約了康復事業的發展。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龍墨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快建立完善我國康復治療人員執業準入和職稱晉陞制度的提案》。提案建議:一、建立康復治療人員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快研究建立完善我國康復治療人員的執業資格準入制度,並實施執業註冊,規範康復治療人員職業行為,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二、完善康復治療人員職業晉陞制度。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參照國際上通行做法,完善康復治療人員的職業分類,將康復治療人員職業分類為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單獨的職業,並與醫療、護理、藥學人員相平行。在此基礎上,建立並完善康復治療人員職業晉陞制度,發揮好他們在維護和服務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國網記者就此提案對龍墨委員進行了採訪。
記者:大眾對於“康復治療人員”的職業認知比較模糊,您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龍墨:在我國,醫師、護師、藥師系列的職稱體系和制度都已得到建立,而康復治療人員沒有單獨的執業準入和職稱晉陞制度,職稱評審也只能通過挂靠醫技系列進行職稱申報。這不但會影響康復治療人員的職業認同感、歸屬感,也同樣影響了社會大眾對康復治療師這個職業的理解和認知。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弱勢群體愈發受到社會關注,同時,隨著老齡化問題的突顯,我國對康復治療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康復治療師這個職業應該得到更多關注和培養,其執業準入和職稱晉陞制度也應儘快得到完善。
記者:現如今對康復治療師的職業素養、專業水準越來越高,在您看來,我國康復治療師的人才隊伍培養和人才儲備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龍墨:目前來看,我國對康復治療行業的專業人才需求是明顯增加的。因為人的一生都有可能經歷暫時性的殘疾或殘障,康復不僅僅只是殘疾人需要,在未來也將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現代康復”這個詞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在康復治療行業的人才供給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康復治療師這個職業整體相對薄弱,雖然從業人員的水準也在不斷提高和進步,但是整體來説,我國康復治療人員的理論基礎、學歷、治療能力還存在不足,人才隊伍也不夠穩定。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康復治療人員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和完善康復治療人員職業晉陞制度,並通過就業市場對於康復治療人員專業性、職業的細分需求,來倒逼我國的高等院校去設立獨立的、細分的康復治療學科和專業,進而完善我國康復治療人才的培育方式、增加人才儲備。
可喜的是,建設中國康復大學已被納入“十三五”規劃和《“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未來,中國康復大學會為培養更多的康復人才貢獻力量。
記者:建立完善我國康復治療人員執業準入和職稱晉陞制度,對我國的康復事業與國際接軌有什麼重要意義?
龍墨:非常明確的一點,是我們在建立完善我國康復治療人員執業準入和職稱晉陞制度之後,我國的康復治療師將擁有相對統一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我國康復事業的科學研究與理論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這樣也會讓我們在康復事業的國際交流上,有更多的話語權。同時我們發現,我國康復事業的發展,也有助於我國康復技術和康復理論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專業輸出和技術輸出。舉個例子,以前的柬埔寨國立耳鼻喉醫院是沒有聽力專科的,但通過我們對該醫院人員近一年的努力培訓,目前該醫院已經建立了專門的聽力室、配備了專業人員和專業的儀器設備。未來,經過這家醫院康復治療的孩子們可能就不用以手語為主進行交流,而是使用口語交流了。因此,康復事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關係到我國百姓的健康福祉,同樣能夠服務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現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