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各地風采

脫貧故事:我和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們

發佈時間: 2020-04-15 09:55:35 | 來源: 旌德縣政府 | 作者: 姚小俊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分享到:0

2018年9月,旌德縣吹響了脫貧攻堅集結號,縣委、縣政府向全縣60個非貧困村和社區下派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10月份,我和其他59名選派幹部在參加完縣裏召開的動員大會後奔赴了各自的戰場,俞村鎮楊墅村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

再次見面我們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

到村後的第一件事,了解村裏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楊衛紅。當我看見名字的那一刻,特別激動。我立馬和村幹部去了她家。走到門口,我喊了一聲“楊衛紅”,她看見是我,特別驚訝,説你怎麼來了?是啊!再見面已經是7年後。7年前,我還是縣廣播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當年的楊衛紅才查出患有尿毒症,就被丈夫拋棄了。高額的醫療費和病痛折磨讓35歲的她飽受煎熬。婚姻的背叛更是把她推向了無底深淵。在了解到她的情況後,我做了一期報道,呼籲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向她伸出援手。

採訪的過程中,我因為她的經歷幾度哽咽,中斷採訪。她媽媽和奶奶不斷用手擦拭眼淚的場景在很長一段時間經常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這次見面,我們心裏都是驚喜。看著她骨瘦如柴,手臂上都是針扎的洞眼,我心裏很難過。但還是鼓勵她説“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我為你高興!”楊衛紅離婚後回到娘家,2018年年初,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351、180”醫療保障政策。她再也不用為高額的醫療費發愁了。後來的我們成為了朋友。尿毒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讓她的身體和心裏都越來越脆弱。她會把心裏的煩惱告訴我,我也會經常開導、鼓勵她。她從沒叫過我“姚書記”,一直以來,都是直呼其名。這就是我們最好的相處方式。她的人生,我參與並會一直參與著。

多年守護我想讓你們一起坐上高鐵回老家

楊墅村還有我的一個老熟人——趙新江。2017年,我已經調去縣政府辦工作,但作為宣城日報特約記者的我,在聽到趙新江照顧不能行走的妻子八年,不離不棄的事跡後,我來到他家採訪並撰寫了他申報“宣城好人”的材料。

一年後我來村任職發現她的妻子竟然沒有戶口。通過了解,當年他們在登記完結婚後,辦理戶籍遷入的事一度被耽擱,最後導致戶籍材料丟失,他的妻子成了一名“黑戶”。沒有戶口,是不行的。我和縣級幫扶責任人通過公安部門聯繫上了他妻子老家的派出所,了解需要補辦戶口的程式,向鎮黨委、政府彙報,安排專人帶著他們夫妻去江西老家補辦戶口並遷戶。2019年,趙新江的妻子終於成了一個有戶口的人。他説,多年來的心結終於了結了,下次可以帶著妻子一起坐高鐵回她的江西老家了。

萍水相逢我們卻願意把彼此當成家人

到村任職後,我看著村裏57歲的護林員,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楊連生每天騎著電動三輪車在各個自然村巡邏。我很納悶,這樣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人怎麼會成為貧困戶?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村裏人閒聊説,他這輩子就是被家庭拖累了。年輕的時候,要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和殘疾的弟弟,放棄了去外地打工賺錢的機會。後來母親去世了,弟弟因為殘疾也越來越依賴他,他還是沒法出去賺錢。

現在他自己開挖了12畝魚塘,並和村民合夥種上了中藥材。看著他種養殖已經初具規模,我和鎮裏的幫扶幹部商量著一起為他申報了家庭農場。現在的他特別有幹勁。不僅對自己的事,對村裏的事也特別關心。我經常會接到他的電話,大到村裏的哪些土地可以流轉,有人想來投資。小到誰家的自來水管漏了,路面滲出了水。很多時候,他成了我的工作夥伴。過年了,我會拿些牛奶和酒給他拜年,天冷了,他會貼心的幫我把電火盆從樓上搬到樓下的辦公室。相處時間只有一年半,但我們卻把彼此當成了家人。

楊墅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40人。目前已全部脫貧。在幫扶的過程中,我總會被他們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面對困難的不屈不撓感動著。用他們自己的話説,沒有誰想當貧困戶,都是不得已。是的,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只有欣然並堅定地接納生活的本來面貌。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我和我的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們會不墮信心,不失希望,讓我們的夢想從平淡的日子裏冉冉升起。讓我們每一個脫貧攻堅中的小人物都能成為這場戰役的英雄。(姚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