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各地風采

海安:助殘惠殘托起殘疾人“幸福夢”

發佈時間: 2020-04-15 09:55:35 | 來源: 海安市委宣傳部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分享到:0

目前,海安市實現就業的殘疾人約2600人,其中,在企業就業的2218人。建成“殘疾人之家”22家,累計幫助234名殘疾人實現了輔助性就業。

4月7日,在開發區西場街道的一家洗染生活館內,整齊擺放著幹洗機、縫紉機、燙臺、衣架、修鞋臺等設備,患有肢體殘疾的老闆儲祥鎖正在店內忙碌著。“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要繼續前行。”50歲的儲祥鎖在經歷種種波折後通過創業改善了生活條件,實現了自我價值。如今,他憑藉好手藝、好服務、公道價格贏得了好口碑,周圍鄰居補鞋、洗衣、護理皮具都首選這裡。

在海安,這樣的故事不是個例。2018年來,我市出臺《海安市殘疾人保障規定》,對殘疾人在就業、培訓等方面享受的優惠扶持政策作了詳細規定。市殘聯也先後制定了《關於促進殘疾人勞動就業的暫行辦法》《貧困殘疾人光伏扶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促進全市殘疾人就業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

患有聽力殘疾的女孩丁琪去年大學畢業後,懷揣著就業夢想回到家鄉。市殘聯勞服所主動與其對接,詳細了解她的求職意向,並陪同她前往南通參加殘疾大學生專場招聘會。通過仔細篩選和與用人單位溝通,丁琪已於今年3月被南通友誼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錄用。“因為我需要佩戴助聽器,不能在灰塵重和噪聲大的地方工作,市殘聯勞服所的工作人員便悉心為我挑選適合的工作,我很感動,也很感激。”丁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現今,我市實現就業的殘疾人約2600人,其中,在企業就業的2218人。

家是安全的港灣,殘疾人對家的需求比正常人更為迫切。為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水準,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我市依託“殘疾人之家”,大力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開展實訓化就業技能和素質培訓,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的輔助性就業勞動項目和産品。家住白甸鎮周垛村3組的朱秀英便是“白甸鎮殘疾人之家”的員工之一,通過手工縫製玩具這個輔助性就業項目,朱秀英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多元。“殘疾人之家不僅幫忙照顧了留守在家的殘疾人,還改善了老年殘疾人的生活品質。”朱秀英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已建成“殘疾人之家”22家,累計幫助234名殘疾人實現了輔助性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市還支援各區鎮建立、壯大具有當地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等殘疾人扶貧基地,帶動殘疾群眾脫貧致富。南莫鎮依託海安澄鑫草製品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殘疾人草製品加工扶貧基地,採取“合作社+殘疾人+基地”運營模式,實行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産品。對於腿腳不便的殘疾群眾,安排專人將草繩機送到他們家中,讓他們在家裏製作草繩,並提供免費維修機器、免費代收草繩等服務。基地自建立以來已陸續扶持80多名殘疾人,且殘疾人年均純收入達本地居民年均純收入的50%,脫貧率達100%。“自從來到了基地,不僅經濟上寬裕了,時間也自由了,農閒時就來基地上班,農忙時還能幫家裏幹幹農活,一年下來能增收六七千元。”家住南莫鎮柴垛村4組的鄧長美告訴記者。

為進一步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個體就業和靈活就業等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我市主動提供就業推薦、就業指導,並舉辦招聘會等,積極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就業培訓,選拔殘疾人參加江蘇省、南通市殘聯組織的各類創業培訓班、技能提高班。全市每年新增培訓人數約140人,通過培訓提高殘疾人的技能水準和自身素質,促進其就業增收。

“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完善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