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十二針”繡坊前身為青白江殘聯殘疾婦女蜀繡培訓班。“幫助區內殘疾人就業,為他們尋找一條自食其力的路子。”是青白江區殘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09年初,青白江區殘聯召集相關人員召開了一個研討會,專門商討開展一項面向殘疾婦女的技能培訓。經過提議、考察、研究,青白江區殘聯最終確定了在殘疾婦女中開展“蜀繡”培訓。從2009年起至今,青白江區殘聯開辦了25期“殘疾人蜀繡培訓班”,培訓學員500多人次。學員們一針一線從簡單的一株草、一朵花開始,到現在栩栩如生的熊貓、鳳凰;從初級的單面繡到上檔次的雙面異彩繡,針線在這些殘疾繡娘靈巧的手指間跳躍,譜寫出一首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動人歌曲。
2018年,青白江區殘聯按照“做靚蜀繡品牌,拉動靈活就業”的發展思路,借蜀繡的十二大類針法立意取名,將蜀繡培訓班更名為青白江“十二針”繡坊,並在青白江區殘疾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指導和幫助下組建成了一個專業團隊,固定殘疾繡娘10人。她們繡制出的數百件精美蜀繡作品,曾作為天府文化代表,贈送給來蓉的多位國際友人,其中大熊貓系列最受青睞,“天府熊貓”曾作為文化交流作品贈送給國際特奧會主席蒂姆·施萊佛。同時,“十二針”繡坊成立後,還增添了作品展示櫃,方便客人駐足欣賞。
然而,純手工的蜀繡因為耗費的時間長、成本也高,人們往往將它歸屬到動輒上萬的高雅昂貴藝術品,市場需求常常處於曲高和寡的狀態,銷路問題成了傳承與發展蜀繡的“攔路虎”。怎樣才能讓蜀繡産品實現市場化,貼近普通百姓家庭生活呢?青白江區殘聯和“十二針”繡坊一起,創新地將蜀繡繡到了書籤、團扇、抱枕、圍巾之類的生活用品中,滿足各個消費層次的需求,拓寬市場銷路,增強市場競爭力。
2019年,青白江區殘聯和“十二針”繡坊開始通過蜀繡作品宣傳青白江。先面向社會徵集“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簡筆畫作品,收到了反映天府文化、自貿區、清白文化、櫻花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時代內涵元素的上百幅作品。隨後,邀請書畫家協會專家評選出優秀作品再精心勾勒蜀繡底稿,最終繡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蜀繡作品。同時,今年下半年,十二針繡坊蜀繡作品入駐京東助殘商城,實現蜀繡作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代表人物:
任曉紅,女,46歲,肢體四級殘疾。2009年報名參加青白江區殘聯首批“殘疾人蜀繡培訓班”,她經過刻苦鑽研,熟練地掌握了暈針、紗針、點針、覆蓋針等蜀繡技法。2011年由青白江區殘聯推薦到成都市殘聯蜀繡提升班進行深造,先後拜成都蜀繡傳承人馮英、姬金全和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蜀繡傳承人易啟明為師,她繡制的《牡丹花》被推薦參加省級蜀繡作品展。2019年喜獲青白江區首批“蓉歐工匠”稱號。
何生文,女,40歲,肢體四級殘疾。從2011年報名參加青白江區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蜀繡培訓班”至今。身高僅1米左右的她,身殘志堅,她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學習和鑽研蜀繡複雜的針法技藝。短短時間內就熟練地掌握了暈針、紗針、點針、覆蓋針等蜀繡技法,並參加青白江十二針繡坊“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系列”“清白文化系列”“櫻花節系列”以及“我的祖國系列”等作品製作,作品得到了一致好評。同時她還積極參與到蜀繡作品和文化宣傳活動中,不斷推廣蜀繡文化和蜀繡作品。個人代表作:30圓雙面熊貓、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