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年度人物候選人

張蘭萍

發佈時間: 2019-10-21 14:19:5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分享到:0
CL26

推薦單位: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文章:雙拐撐起校園一片天

她以優良的師德,紮實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和一顆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愛心,靠著雙拐撐起校園一片天。——題記

張蘭萍年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殘疾,身殘志堅的她,以頑強的毅力自學完成學業,並以雙拐行走踏上了她所鍾愛併為之奮鬥的鄉村教育教學之路。她就是“全國優秀教師”張蘭萍。

身先示範,撫育學生共成長

剛走上講臺的張蘭萍,深感自身文化知識的欠缺,她一邊教書育人,一邊自學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認真系統地自學了高等師範教材,長期訂閱多種教育類報刊,潛心學習研究先進的教學經驗。她因材施教,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和教改,每堂課都精心設計,對程度不同的學生採取分層教學,使每個等級的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積極討論的機會。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她在班上成立了“語文值日生制”,設立了閱讀課、實踐課。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張蘭萍是個有心人。為了做好教學用具,她養成了隨時隨地收集素材、學習手藝的習慣。她一邊做好教學工作,一邊自學提高,常常因為“充電”而熬到深夜,第二天又堅持拄著雙拐走進課堂,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傳授給孩子們。對教學一絲不茍,有弄不懂的地方,就到鎮中心小學去請教。張蘭萍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輔導,尊重學生,傾聽學生,常常主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繫,認真聽取家長們的意見和建議,取得家長的支援和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凡是張蘭萍教過的學生,無不為其人格所感動,無不為其精神所折服。

image.png

為了開拓學生視野,她把自己的部分書拿給學生傳閱,用自己的工資給班上訂閱報刊雜誌,一有空就把好的文章選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從中摘抄精彩的文章,積累詞彙,豐富語言。1997年,她被評為“自強模範”後,省民政廳獎勵給她的一千元現金,她捨不得自己用,全部給學生買了課外讀物,並把家裏的一個簡易書架搬到教室,在班上成立了啟迪讀書角。她還開設了閱讀課,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電,起名“小金庫”,用於摘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語。

做了28年的班主任,張蘭萍深知作為老師,就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家通往學校的路崎嶇難行,雖然只有一里多地,可張蘭萍走起來足足得花一個小時的時間。有一年冬天,田間澆水使路面結了冰,她不小心滑倒了,當時天還沒亮,路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四週又沒有扶手欄杆,她竭盡全力,卻怎麼也爬不起來,只好用手托著雙拐在冰水泥濘中艱難的向學校爬去。褲腿濕透了,手掌也磨破了,凍得渾身發抖,但她沒有流一滴眼淚,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克服,我絕不能遲到,因為我是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她又滿懷信心的站在了她熱愛的那個講臺上。

走進張蘭萍的班級,教室清爽潔凈,有鮮花、標語、圖書角,與眾不同的是教室後面有一張課桌,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開水瓶,下課後學生們各自端起自己的瓶子喝水。這在其他鄉村學校很少看到。可以看到學生的衣著,雖不時髦卻很乾淨;學生坐姿和舉手姿勢都很端正,上下課起立坐下精神飽滿動作整齊。能在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傾注心力,可見張蘭萍對學生的培養是有遠見的。

image.png

多年來,張蘭萍帶出的歷屆畢業生成績均名列學校所在學區榜首,且優良率達到100%,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在抓好教育教學的同時,她利用課餘時間撰寫教育教研論文,撰寫的教研論文《培養小學生想像寫作能力“五法”》榮獲全國教師“紅燭杯”論文競賽一等獎;所寫的範文《家鄉的梨園最美》,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教師寫作範文二等獎;散文《我思、我願、我盼》在“西部大開發,青少年怎麼辦”徵文比賽中獲一等獎;撰寫的論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興趣》、《訓練農村學生講普通話的捷徑》、《淺談作文“題眼”的教學》、《懂得感激是美德—小學班主任工作點滴》……散文《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一束不敗的鮮花》、《路》等30余篇分別發表于《白銀教育》、《甘肅教育》、《甘肅教育督導》等報刊雜誌。

精研教法,育得苗朵競綻放

張蘭萍特別注重作文教學。作文指導課上,除了一般性的審題、選材、構思外,她還特別強調作文時説真話、吐真情。根據不同類型的作文,她編了許多小歌謠,如記人的作文,應注意做到:外貌描寫要傳神,語言生動像其人;刻畫動作用詞準,心理活動感情真。她還經常進行示範作文,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學生聽,請學生們評一評,提出修改意見,使學生們在評議中逐步學會了修改作文。

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她還讓學生練習寫一些生活小論文,如:綠色塑膠大棚的種植,如何培植無公害蔬菜。她的教學語言清晰,朗讀富有感情,啟發講解恰到好處,板書設計合理,書寫規範,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發言積極踴躍,更可貴的是學生能夠評論:某某同學説的是流水賬,某某同學缺少聯想,某某同學詞語不夠豐富,等等,小學生能有這樣的鑒賞力,找問題、提意見如此中肯,可見平時語文教學的紮實和卓有成效。

作文講評課實際上是一節討論課,張蘭萍引導大家各抒己見,指出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作文指導課也是討論式,張蘭萍是中心發言人。討論解題——寫什麼;討論佈局——如何寫;接著示範——老師怎樣寫;最後指導學生們擬出提綱。只見學生個個準備大展才華,絲毫看不出寫作文是一件苦差事。

image.png

課堂教學之外,張蘭萍還注重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能力;學生的作文、周記、日記,她有不同的批改方式,更多的是“面批”,既是一次思想交流,又可做文字修改;教室的後墻上,每個學生分得一塊16K紙大小的版面,兩周更換一次手抄報;班上有教學輔助讀物、寓言、童話等書籍300多本,有報紙三種,夾得整整齊齊可自行取閱,讀書看報蔚然成風。

學生們按家庭住址就近組織學習小組,選出組長一人,單雙週交替完成兩項學習任務:一項是辦手抄報,全組協作完成;一項是出自測試卷,一套題卷面上寫有“出題人”和“答題人”,由出題人批改,老師抽查。學習小組在誰家活動,臨走前一定會把院子打掃乾淨。偶爾餘興大發,還會一顯身手讓某位同學的父母下地回來吃到現成飯。通過這樣的努力,班級裏形成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斷提高,審美情趣日益增強,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漸漸地,學生對作文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寫作能力也很快提高。多年來,張蘭萍輔導的30多名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獎,一批學生的習作發表于《學生天地》等雜誌。

1998年和2003年,張蘭萍精選學生的800余篇習作,編輯出版了《童心·童真·童趣》一書兩集,頗受同行、家長及學生的喜愛。2005年,她撰寫的散文《心靈深處的感動》,和著名作家史鐵生,張海迪等的作品同時發表于《為了生命的美麗》一書,原國家殘聯主席鄧樸方接見了她,並高度評價她的作品:“……生命終因堅強而美麗;生命終因摯愛而美麗;生命終因執著而美麗……”同時,她還被特約為“第五屆亞太華文教育新路暨校務管理論壇大會”代表參加大會。

讓張蘭萍自豪的並不是自己取得的一系列成績,而是學生們收穫了成長,張文坤的習作《我愛家鄉的黃河》獲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作文競賽獎;狄春霞的習作《老師,告訴你一件事》、張文軒的習作《爸爸的小幫手》獲“成長杯”全國少年創作獎;學生狄春霞被長江文化傳播中心少年文學院評為“金星小作家”,而張蘭萍也被《學習報》社聘請為特約編輯。

育人助殘,憑藉雙拐撐起一片天

張蘭萍所帶的班有“二最”,即考試成績最好,人數最多。家長們都想讓孩子給張蘭萍當學生,為此,他們承包了教室前面的花壇,自己松土施肥播種;他們給學前班打水掃地,幹完就跑不要老師表揚。張蘭萍所帶班級常在週末組織各種活動還進行過“做飯比賽”,炒的菜比家長做的還香;讓學生給家長當脫盲致富的小老師,家長學到文化後,大盆蔬菜種的更好成了科技示範戶;張蘭萍從來不罵人,總是耐心講道理,學生和家長都聽她的話……家校關係和諧的例子,不勝枚舉。

學生小強的父母患有智力殘疾,家境十分貧寒,小強的衣著總是破爛不堪,經常曠課逃學。但張蘭萍從未嫌棄他,常把他從黃河邊找來,洗頭擦臉,換上新衣服,語重心長的對他進行教育。在張蘭萍的號召下,同學們主動把自己水果餅子分給小強吃。週末,張蘭萍還把他帶到家中,給他換洗衣服,輔導功課。學校組織體操比賽,張蘭萍又用自己的微薄工資給他買了套運動服。從此小強變得懂事了,變得遵守紀律了,變得愛學習了。

更可貴的是,張蘭萍從當時100多元的月工資中積攢了2000元,卻為學生購置少兒圖書,成立了“啟迪圖書角”;每年自費給學生訂二三百元的少兒讀物。另外,她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的孩子買學習用品和衣服,給她們做飯洗臉梳頭。逐漸地,因收入太低,她感覺力不從心。2002年,經媒體介紹,張蘭萍與廣東、港等地的慈善家取得聯繫,由慈善家們捐助,在白銀區水川鎮成立了“黃河愛心基金”,9年來先後救助貧困學生、孤兒、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困難家庭100多戶,為貧困戶助資建房2戶、修繕房屋2戶。

每逢“五一”“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張蘭萍組織大家為困難戶送米麵油、煤炭、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救助醫療費、學費、生活費等,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還為水川鎮麻林坪小學購置課桌,為白茨灘小學添置教學器材等。愛心救助活動也由白銀區的水川鎮、強灣鄉輻射至會寧縣、景泰縣、秦安縣、武威市等地。為武威的女孩張雙萍救助1.6萬元,安裝假肢。張蘭萍不僅在教學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快樂的生活成長環境,她還身體力行地為失學的孩子們,為貧困家庭,為殘疾人奉獻了一顆熾誠滾燙的心,贏得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尊敬與愛戴。

image.png

有奉獻,就有收穫。多年來,張蘭萍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省“自強模範”、全省“園丁獎”、全省“十大傑出殘疾人”、全市“十佳鄉村教師”、市骨幹教師、市“三八紅旗手”、市名班主任等40多項榮譽稱號,應邀做過十余場師德報告。這對於一個鄉村教師,一個拄著雙拐的殘疾人來説,其中融入了多少血淚與汗水,其中的艱辛我們不難想像。而張蘭萍卻常常平靜地説:“所有成績都是過去的,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仍將以聖潔的心靈,清醒的頭腦,健康的雙手教書育人,扶貧助殘”。(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