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參與、融合、快樂 我們從特奧會收穫了更多

發佈時間: 2019-03-20 11:54: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奚婷 吳一凡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中國網訊   在這個春天,阿布扎比迎來了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充滿堅毅、飽含勇氣,全身心投入到此次特殊奧林匹克世界夏季運動會的賽場。在這裡,他們享受快樂的競技,分享進步的喜悅。在這裡,他們會因為成績太好而被“取消”資格,在這裡,雖然沒有升國旗、奏國歌這一幾乎在所有國際大賽上最具儀式感的環節,但是在這裡,他們成為共同的一家人,成為一個強調參與、融合、快樂的“特奧家庭”。

image.png

圖片:第十五屆特殊奧林匹克世界夏季運動會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開幕

參與,共同分享堅毅奇跡

2019年3月14日至21日,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的7500余名特奧運動員奔赴阿布扎比特殊奧林匹克世界夏季運動會的賽場,邀請全球觀眾見證他們的堅毅、分享進步的喜悅。一同前來的還有眾多演藝界、體育界明星,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包容發聲、擴大特奧的影響力,致力於消除社會對智力障礙人群的隔閡和偏見。

image.png

圖片:鄒市明陪伴澳門代表團入場

image.png

圖片:李小鵬陪伴中國代表團入場

特奧會東亞區形象大使、兩屆奧運會拳擊金牌得主鄒市明和中國體操名將、奧運冠軍李小鵬驚喜亮相,分別陪伴澳門代表團和中國代表團入場。同時,鄒市明和李小鵬還成為了特奧融合夥伴,與特奧運動員互動交流、為運動員加油打氣。

融合,是隊友更是朋友

作為此次特奧盛會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筆者對“融合”這個詞語有了更多的感受。在特奧賽場上,有這樣一個足球比賽項目,它是由有智力障礙的球員和來自健全人的融合夥伴共同組成一個隊伍完成比賽。在融合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這些“特殊”球員和融合夥伴們“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一起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對於這些有智力障礙的球員來説,融合夥伴不僅是他們的隊友,更是他們生活中的夥伴、兄長、老師。

image.png

圖片:胡凱旋準備傳球(攝影: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記者李琳)

胡凱旋是參加此次特奧會中國足球隊中的一員,他成為這支足球隊的融合夥伴已有兩年的時間。在球隊,胡凱旋有一位關係要好的“特殊”朋友——蔡嘉昊。兩人既是隊友,也是室友,胡凱旋除了會在訓練中指導蔡嘉昊,在生活上更是教會了他很多技能。在蔡嘉昊的眼裏,胡凱旋不是隊友,而是親切的大哥哥。“(他)教我怎麼去踢足球,怎麼洗衣服。第一次泡(水)的衣服很臟,要過三次水,直到水不臟就可以了。”

此次參與特奧會的還有一名年僅15歲的“老將”,他是一位唐氏綜合徵患者,名叫李想。幼時的李想有一個理想,就是成為世界冠軍。如今,他早已完成了兩個特奧的理想,他已經是夏季項目和冬季項目的世界冠軍。

image.png

圖片:3月15日,李想(右)與自己的偶像、奧運冠軍李小鵬在場館交流(新華社記者孟濤攝)

image.png

圖片:圖為李想展示手上的老繭。(李想的母親楊建英提供的資料照片)

再度為國出征,李想收穫了一份驚喜——在開幕式代表團入場儀式上,全程陪同他走完的,正是幼時的偶像李小鵬。不僅如此,李小鵬也在之後的體操比賽現場為他加油與頒獎。李想參加了鞍馬、單槓等項目,拿到了2金4銀1銅。而在所有的比賽過程中,楊建英依然站在場邊,為兒子每一次成功的技術動作振臂慶祝。

快樂,比賽和娛樂“無縫銜接”

如果説,奧運會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強”是在挑戰人類的極限,那麼特奧會所追求的則是參與者挑戰他(她)的個人極限。特奧會的使命就是為有各種學習障礙的8歲以上兒童和成年人提供參與日常奧林匹克體育訓練及競賽創造條件和機會,每一項目均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智障人士進行不同的活動設計,比賽不按年齡而按能力分組,以激勵智障人士發揮潛能、勇敢表現,在參與中與其他選手、家人分享快樂、交流技藝並增進友誼。

image.png

圖片:賽會期間有專人在場館為特奧會參與人員在臉上畫國旗(中新社記者王祖敏攝)

顯然,特奧會的比賽氛圍更加注重選手的參與感和快樂感,在本屆賽會的主要比賽地——阿布扎比國家展覽中心內有一個環形走廊,連接起各個場館。站在走廊裏,可以從洞開的門口清楚看見場館裏的比賽,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目不暇接。有投籃、自行車、模擬打保齡球等體育運動,有繪畫、手工製作等技能活動,有縫紉、畫國旗等服務類項目,有VR眼鏡的新奇體驗。常常可見剛在賽場上拼搏的選手,眨眼間就投身於某個娛樂活動中。

image.png

圖片:比賽剛結束,中國特奧男籃的遠投手朱以靈就戴上VR眼鏡“漫遊”阿布扎比的盧浮宮(中新社記者王祖敏攝)

特奧運動通過為具有智力障礙的人士提供參與運動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幫助他們與周圍、與社會融合。選手們在參與感受特奧會比賽、活動的期間,相互傳遞著溫暖與勇氣,為我們帶來的則是更多的鼓舞與感動。

(奚婷、吳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