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脫貧典型事跡

養蜂也能脫貧 致富仍在路上——廣西合浦縣殘疾人張源彬脫貧典型事跡

發佈時間: 2018-09-17 16:14:12 | 來源: 廣西殘聯 | 作者: 廣西殘聯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初夏的小山村,正是花香四溢,綠樹成蔭的時節。張源彬是合浦縣常樂鎮西城村委魯古頭村殘疾村民,此時他正穿梭在屋後的樹林裏。像往常一樣,每天清晨或傍晚,張源彬都會細心觀察、呵護著蜜蜂,這是他脫貧致富的甜蜜事業。

“再過一週,這些蜜蜂就又能分箱了。”張彬源喜悅地説。如今,分蜂、割蜂、搖蜜,張源彬是樣樣在行。2018年不到半年時間,張源彬的8箱蜜蜂,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搖蜜三次,産蜜60多斤,按當前的市場價每斤80多元,僅養蜂一項,張源彬就能增收5000多元,而且都是到府預訂的。這可是以前全家收入的兩倍還多。

“整整5年,家裏沒有一分錢收入,一直入不敷出,就像個填不滿的窟窿。”張源彬説。18年前的一場爆炸事故,把張源彬一家送進一個苦難的深淵。當時張源彬全身燒傷面積達到80%,整整5年臥床不起。家裏的主心骨失去了勞動能力,妻子長期照料心力交瘁,積勞成疾,患上慢性疾病,需要常年用藥。困境之下,2個兒子輟學外出打工接濟家裏。“最艱難的時候,全家擠在2間破爛的泥瓦房裏,用木板隔開住。”張源彬回憶著説,後來,倆兒子相繼成了家,生了子,家裏的勞動力增加了,經幾年的努力打拼,清貧的生活有所改善。可上天又開了個玩笑,孫子被確診為自閉症,生活正趨向好轉的時候,一家的生活又陷入低谷。2016年夏季的一場風雨,本是破舊的泥瓦房,不堪風雨,橫樑垮了,全家連棲身之所也沒有了,張源彬老倆只好帶著孫子到弟弟家借住。

就在張源彬一家最困窘的時候,援手來了。2015年,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脫貧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政府相繼成立扶貧工作隊。經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委的了解及努力,根據有關規定,評定張源彬家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4月,為其申請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獲批,得到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萬餘元,蓋起一層小洋房,結束了借住的生活,搬進舒適明亮的新房。

為了使處於貧困生活線上的張源彬一家過上美好生活,扶貧工作隊、村委會積極主動給張源彬出點子,多次到張源彬家實地考察,想方設法幫助張源彬搞養殖發展經濟。北海市殘聯結合實際,實施養蜂扶貧項目,選擇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作為幫扶對象。根據張源彬的情況和他家的自然生態條件,所在的村莊滿山遍地一年四季野花盛開,是養蜂的好地方。於是,市殘聯決定扶持張源彬養蜂脫貧,將3箱蜜蜂免費送到了張源彬家裏,邀他參加養蜂技術培訓班,學習蜜蜂養殖技術,並定期到府開展技術指導。在市殘聯的幫助下,張源彬很快就嘗到的蜂蜜養殖的甜頭。“才一個月,3個蜂箱就採蜜10多斤蜂,一下就收入800多元。”張彬源笑道,當時賺的錢雖然不多,但通過養蜂“賺”到了信心。

為了提高養蜂技術,嘗到甜頭的張源彬研讀養蜂書籍,提高自身技術,經過不斷地實踐摸索,終於掌握一套蜜蜂養殖的核心技術,提高了養殖效率,不到半年時間就發展到8箱,産蜜60多斤增收5000多元。

再過一週,這8箱蜜蜂又可以分箱了。熟悉了蜜蜂習性的張彬源,如今對養蜂工作充滿信心。張源彬在家也不閒著,根據自身實際發展養豬、養雞等種養殖業,還利用空閒時間到鎮上打工增加收入。2016年,完成房屋的危房改造,2017年加上自己養蜂、養豬、養雞等收入,全家每人平均收入超過3300元。“現在,家裏房子也建起來了,兒子兒媳外出打工,也有收入,生活開始好過了。”張彬源笑著説。經過2年的辛勤努力,他于2017年底摘掉貧窮戶帽子。張源彬表示,要逐漸擴大蜜蜂的養殖規模,開啟養蜂甜蜜事業,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