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脫貧典型事跡

好盲嫂:“厚愛豆腐輕低保”——重慶市腴村殘疾人石小菊脫貧典型事跡

發佈時間: 2018-09-17 16:14:31 | 來源: 重慶殘聯 | 作者: 重慶殘聯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身體的殘疾,地位的卑微,不影響一個人成其偉大。酉陽縣腴地鄉下腴村的石小菊,兩歲左右時就雙目失明,未上過一天學,但一直勤勞堅強,是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的典範。

你能想像一個盲人在一個沒有光明的世界裏,還能跟正常人一樣操持家務,為家人生計而奔忙的情景嗎?陽春三月,記者一行慕名來到腴地鄉下腴村,拜訪盲嫂石小菊,親眼驗證了事先的想像。在房間裏穿梭自如,忙著搬椅子招呼客人的石小菊,讓人嘆為觀止,肅然起敬。

命運多舛,多病丈夫失去勞動力

石小菊,今年39歲,酉陽縣腴地鄉下腴村人。因為雙目失明,在18歲那年,石小菊就嫁給了比自己大25歲的李明富。婚後,老夫少妻先後生育了兩個兒子。平常的日子裏,李明富外出幹活,石小菊在家裏照顧孩子,日子雖不寬裕,但也其樂融融。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船尺又遇打頭風”。前幾年,石小菊發現丈夫老是忘記事情。在2015年4月,本就多病的李明富,在一次入院治療中被診斷為腦梗塞,經鑒定為二級殘疾。本身已經上了年齡,再加上這毛病,李明富再也不能幹體力活了,還經常丟三落四。

對於石小菊這樣的農村家庭,丈夫無望恢復健康,幹不了體力活,有地不能耕種,有工不能去務,那就意味著斷了經濟來源。雪上加霜的是,家庭每個月還需為李明福開支600多元的藥費,一家人生活該怎麼辦?在這一年,石小菊一家被評為低保戶,保障了這個家庭的基本生活所需。

勤學苦練,百箱豆腐鋪就新出路

自強自立才是根本出路!這是從沒上過學的石小菊,從小就悟透的人生道理。對於兩個還沒成年的孩子,以及吃飯都需要照顧的丈夫,石小菊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就扛起了家庭重擔,謀求出路。

下腴村深處大山腹地,距離鄉里最大場鎮需要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在村裏,有勞動力的村民基本都外出了,留守的村民蔬菜都是自己種,肉食都是過年時間存放下來的臘肉。而豆腐這種大家都喜歡吃,但購買不便,自製又不易的家常食品,卻成了大家可望而不可得的好菜。於是,石小菊默默地下定決心,學制豆腐,賣給村民,以此賺取加工費用。

2015年6月,石小菊買來黃豆、石膏,拜鄰居郭全英為師,學制豆腐。郭全英手把手教石小菊泡黃豆、磨黃豆、搖豆汁、煮豆汁、上箱、開箱……並讓李明富為她打下手,一箱箱豆腐在師傅的指點下逐步成功。

“別人事情也多,不可能天天守著幫你做豆腐,必須自己學會點豆腐的技術!”石小菊暗下決心。“石膏的生熟、量的多少,何時下膏決定豆腐的品質和口感——這就是技術的關鍵。”石小菊通過一次次摸索,逐步調整石膏用量,逐漸掌握了點豆腐的最佳時機。她做的一箱箱色澤潔白、成型容易、口感穩定的豆腐在市場上非常暢銷,連師傅郭全英都驚訝不已。

每次賣豆腐,李明富已經習慣做石小菊的眼睛,在李明富緩慢的步伐後面,是緊緊拉著他手的石小菊,肩上背著背簍,背簍靠背處隔一塊薄膜,薄膜外放著一箱已經一塊塊劃好的豆腐。豆腐也是石小菊掐著飯點一手一腳剛剛制好的,還滴著水,冒著熱氣,一上路要不了多久,就被左鄰右舍購買一空。

此後,每當嫋嫋炊煙升騰的時刻,下腴村的田間小道上,不時傳來李明富“賣豆腐嘍——賣豆腐嘍——”的聲音。常人不能想像的是,石小菊學會制豆腐,整整花了180多天,用去了500多斤黃豆,是付出了何等的艱辛!

持家有道,自力更生申請退低保

豆腐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需求最大,石小菊往往會在年節前,提前請來師傅郭全英和其他鄰居幫忙。在2018年過年前,一天最高賣出了15箱豆腐。而在春節之後,石小菊每隔兩到三天才做一箱豆腐,畢竟留在家裏的人,都是為數不多的老人和孩子。

為更好地利用制豆腐剩下的豆腐渣,也為了更多地開源,石小菊比往年多買了幾頭小豬。因為吃豆腐渣,她家的豬明顯比別人家的更肥、更重。去年,她家5頭小豬,年底變成了5頭大肥豬。石小菊自己留了兩頭豬,賣了三頭,共收入了1萬多元。如今,她家兩個孩子已成年,也進了珠海一家電子裝配廠上班。想起自己家3年前的窘困模樣,再看看眼前重新步入正軌的生活,石小菊的手腳更輕便了。

春節剛過,她找到村服務專幹李慶華以及新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楊波,説自己家有豆腐生意支撐,已基本解決家庭生活問題,孩子也能外出務工掙錢了,所以之前評上的低保就可以取消了。

今年,石小菊用這幾年攢下的錢,新修了近16平方米的廚房,專門用來制豆腐。石小菊感覺眼前生活道路越來越明亮、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