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屋頭坐!”在一幢三開間的平房前,一個身材瘦小、行動不方便的中年人見有客人來,冒雨徑直走到場壩外迎接,他就是2017至2018年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勵志脫貧獎”的宜賓市高縣落潤鄉振武村大屋基組貧困戶萬造均。
萬造均,今年45歲,肢殘三級,除女兒是健康的外,愛人精神病人、兒子智障,愛人和兒子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一個一家四口就有三個殘疾人的家庭,在這三四年時間裏,是如何走出生活困境、成為全縣脫貧致富典型的呢?
只要不失信心,生活就會有希望
走出生活困境,首先是思想要走出困境。“這一切都得感謝村支部書記萬造彬,感謝各級幹部的幫扶,是他們讓我重樹起生活的自信!”萬造均説。2014年以前,他從早到晚喝酒、打牌、閒逛。“那是時候,感覺無助和絕望,不是想到讀書的女兒,我死的心都有了。”他回憶道2014年他被列入建卡貧困戶,在一次全村貧困戶幫扶工作會上,村支部書記萬造彬在會上狠狠批評了他。就是這次不經意的批評,萬造均深感自己肩負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當即立下發奮圖強、勵志致富之志。“現在政策那麼好,我要努力跟上來,不能讓別人瞧不起我。我自信,只要腦不殘,就能活出人樣來。”萬從均不但克服了懶惰思想,戒掉了牌、酒,而且謀劃發展産業、改善住房。
2015年,在縣鄉殘聯的幫助下,萬造均爭取到危房改造項目,並多方籌資,將原住的土坯房改造成三間的磚混平房。2017年實施風貌整治工程,萬造均又硬化了入戶路、120平方米的場壩,安裝了欄杆,家裏家外收拾得整齊乾淨。“通了自來水,安裝了有線電視、電腦寬頻,現在的生活條件跟城裏比,沒什麼區別。房子雖不大,但是小院溫馨!”萬造均説。
只要肯學肯幹,脫貧致富就能成功
茶園、竹林,七月的烏蒙山村滿眼皆綠,萬造均房側新建的養雞棚格外惹眼。“我們根據萬造均的家庭與養殖實際,將他列入全縣養殖大戶進行重點培養,先期補助5000元用於雞棚標準化建設,安排了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項目,給予了生産發展資金,爭取從原來年養400隻提到800至1000隻的規模。”高縣殘聯理事長彭邦玲説。
2015年初,萬造均得到産業週轉金,解決了啟動資金難題,但由於沒有技術,一開始雞的成活率很低,他積極參加縣鄉殘聯和村上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向專家請教,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很快掌握了養雞技術,現在的存活率達到95%以上。“我堅信,只要肯學肯幹、邊學邊總結,脫貧致富就不是夢。”萬造均説。萬造均將200多只雞以30元/公斤的保底價格賣給專合社,然後對養殖棚進行清理、消毒,準備將迎接第二批雞苗。
今年,除了養雞外,萬造均養母豬、育肥豬,種有3畝茶葉、3畝油茶,“豬崽賣了2000多元,茶葉賣了4000多元,每月公益崗位、低保和殘聯補助每月有1230元,上半年收入還可以,下半年還會更好的。”萬造均自信地説。
只要心存感恩,路就會越走越寬
“這是上周,幫扶幹部發給我的資訊,這些年太感謝他了!”手機上的一則資訊讓萬造均眼眶一陣濕潤。原來,幫扶幹部是下派幹部,上個月回原單位上班了,走時發來資訊“老萬……對女兒的支援我會繼續的(7月生活費已轉賬),一定要教育好女兒努力讀書,辛苦會換來一生的幸福!堅持,努力!”
堅持,努力!有了幹部的真幫實扶,有了種養主導産業,萬造均的家庭收入年年增加,2017年順利脫貧。“去年和今年,縣上安排我到貧困村巡迴演講,每到一處,我把我從四年前的絕望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原原本本地講出來,希望貧困戶們直面挫折不氣餒、迎難而上不等靠、脫貧路上不停步。”萬造均説。
巡迴演講、兩年評選,萬造均勵志脫貧的事跡在全縣迅速傳開。鄰村鄰鄉的養殖戶、殘疾人、貧困戶紛紛前來學習,每次,萬造均都毫無保留地講解技術,鼓勵他們要自信自強、自力更生。“以前,養雞成活率不高,養母豬下崽也少,這次向老萬學習後,有信心了!”羊田鄉大坪村貧困戶龍世勤慕名來到萬造均家中。萬興田、蒲均付等貧困戶在萬造均的帶動下,建起了專業的養殖棚。“今年,我主動申請聯繫貧困戶和殘聯人戶,自己脫貧了,就得幫助他人。”萬造均樸實的話語透出重重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