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脫貧典型事跡

自強不息謀發展,勵志創業作奉獻——貴州省棟青樹村殘疾人徐有本脫貧典型事跡

發佈時間: 2018-09-17 16:14:55 | 來源: 貴州殘聯 | 作者: 貴州殘聯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年近半百的徐有本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腿,成了一個終生殘疾的人。他説,現在的他固然不算成功但也算小有成就,回憶十幾年的創業之路,徐有本坦言這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這是相關部門的幫扶,這是自己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結果。

一家三口殘,屋漏偏逢連夜雨

家住小圍寨棟青樹村堡子組徐有本,他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體健康,然而在20歲那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他失去了右腿,留下終身殘疾,後來娶了一個聾啞妻子。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兒子剛2歲時右手就被水燙,一家三口都成了殘疾人,經濟上雪上加霜。這些突來的變故對他的思想打擊很大,但徐有本一直有一個信念:不服天,不服命,不服輸,腿不方便,不是天生的,只要奮發,一定能像正常人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他做過養殖業、種植業,均因市場資訊不暢、運輸不便、技能不高等以失敗告終。但他並不願就這樣窮苦下去,他決定學一門養殖技術,自食其力,養活一家人。

發憤圖自強,勵志創業終脫貧

2002年,他從親戚那裏得知現在土蜂蜜市場前景廣闊,在親戚的支援下,在市殘聯組織的養蜂培訓指導下,他開始摸索養殖土蜂蜜。養殖初期,因技術經驗問題,産蜜量少,而且留不住蜜蜂,投入的3萬元就打了水漂。雖想放棄,但他知道不能“等、靠、要”,他始終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就這樣幹到了2015年,他從親戚借的3萬元已還清,養蜂場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而且還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養蜂方法。在得知村上集體有2畝土地要公開承包給農戶時,他找到辦事處及村領導表達要求承包養殖土蜂蜜的意願。村書記和辦事處領導看到他這樣有決心,滿口答應。很快,他與村裏簽訂了承包合同一門心思發展土蜂蜜養殖。簡單地在蜂園搭起一間草房,吃住在茅屋,早出晚歸,精心管理起蜂園。經過辛勤勞作,他的蜂園一片生機,蜂聲震耳,第二年春,産出了香甜醇厚的蜂蜜,實現了收益。到了第三年,新發展的幼齡蜂也開始産出了香甜醇厚的蜂蜜,新老蜂巢達到20多箱。年收到達5萬元。

樂善助他人,脫貧攻堅作奉獻

看到自家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來,可周圍仍有不少殘疾人家庭和困難群眾過著窮困的日子,徐有本心裏不是滋味。如今,自己闖出點名堂了,應該為這些困難群體做點什麼。再三考慮後,他決心幫扶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全村社會扶貧第一人。2017年7月,在他的組織下,成立了都勻市小圍寨徐氏振興土蜜蜂專業養殖合作社,貧困戶社員達120人,其中殘疾人15人。合作社貸款20萬元,市殘聯貼息1萬元,並扶持殘疾人創業示範基地創業資金8萬元,現養殖場佔地共6畝,有4個養殖基地,共有300多個蜂箱,約有800萬隻蜜蜂。2017年合作社産蜂蜜4000多斤,年收入達40多萬元,合作社每人平均增收達3000元以上。

“用我的雙手養活自己和家人,也希望用這雙手幫助他人,幫助別人讓我感到快樂。殘疾人是不幸的,但慶倖的是我們有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支援和幫助,我堅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他説道。命運給他一條殘腿,他要用大腦和雙手挑戰命運。通過幾年的辛苦努力,他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增加了村民的信任和信心,也使本村村民對靠雙手勤勞致富有了新的認識。他説:“無論幹什麼,都要真心實意去幹,要想幹好,就要付出。”他還主動到府到墨衝、沙寨等鄉鎮養殖蜜蜂創業戶家中,傳授養殖經驗,經常在網上或報紙上學習周邊農業方面先進的地方。他認為只要多學習,看準市場行情,只有發展,才能做大、做強。

有夢想,才會有希望。今後徐有本計劃在政府和殘聯的支援下,打造觀光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把合作社建成品蜜、畜禽和農家樂,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帶領更多的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著幫更多的農戶早日富裕起來,為他們辦更多的事,出更多的力。他希望像他這樣身有殘疾的兄弟姐妹們要有自信,做到身殘志不殘,美好生活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