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脫貧典型事跡

脫貧路上的領頭雁——西藏林周縣殘疾人達瓦卓瑪脫貧典型事跡

發佈時間: 2018-09-17 16:15:28 | 來源: 西藏殘聯 | 作者: 西藏殘聯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達瓦卓瑪組織殘疾人進行學習

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白旦手工藝品製造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殘疾人就業為目的的手工藝品製造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貧困殘疾人“自強不息、脫貧光榮”的主題,注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的指示精神,為國家和社會積極貢獻一份力量。

政策扶持,實現夢想

達瓦卓瑪是一名7歲聾啞女孩的母親,因女兒3歲時突然發燒患病,經過長達一年多的住院手術及各種治療未見好轉,女兒從此成為聾啞人,作為一個母親,她的世界也從此失去了色彩。當她經歷了多年的身心煎熬後,終於為女兒迎來了堅強活下去的希望。2015年,國家開始投入更多的力量開展精準脫貧工作,更多的政策向困難家庭傾斜。達瓦卓瑪在政府的支援下于2015年年初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4萬元。

她積極召集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殘疾人學習手工製作技能。初期白朗村其他殘疾人他們考慮到技能生熟、手工藝品銷路等問題對此項目持懷疑態度,但是達瓦卓瑪並沒有輕易放棄,她挨家挨戶説服殘疾群眾,乘著現在的大好形勢和政策,我們要及時行動,為自己創造價值。最終,殘疾群眾終於在她的鼓勵和勸説下大氣信心積極參與到合作社中。

不久便以達瓦卓瑪帶頭成立初期合作社,運營點借用白朗村委會公用房(120㎡),共有成員13人,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盲人、聾啞人、四肢方面殘疾的弱勢群體。初期組織13名殘疾人學習製作網絲花、門簾簡單的工藝品。隨後在縣民政局、縣教育局、縣總工會等各單位的大力幫助支援和鼓勵下,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于2016年5月11日,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

不懈努力,喜迎收穫

2017年,通過合作社法人達娃卓瑪的努力,在原有手工編織的基礎上新增編織類型——藏式卡墊、純羊毛毯,在甘曲鎮新設廠房用於統一製作並銷售。到2018年負責手工製作的社員由最初的13人增加至38人(包括5名工作人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14人。目前,社員每人每月工資穩定在550元,工作期間的伙食由合作社承擔。2018年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規模增至50余人,對象主要為白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富餘勞動力,同時,增加社員工資至600元。

豐富産品,暢銷路

合作社本著“保護、傳承和發展藏族傳統民間手工藝品文化”的宗旨和“誠信立企、品質興企、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兼顧的服務準則,主要拓展藏族傳統手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播以及藏族傳統民間手工藝品的開發設計、加工銷售以及對弱勢群體殘疾人及精準扶貧富餘農牧民勞動力的職級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收入。同時,在市、縣各部門及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設計開發了藏式門簾、藏式家居裝飾品等一系列特色産品,依託藏族傳統工藝文化,結合現代時尚元素,主打特色手工編織品、網絲花、藏式門簾、藏式家居裝飾、藏式馬具裝飾物、純羊毛毛毯、藏式羊毛卡墊等系列産品。市場需求極大,社會反響很好,贏得了聲譽,為下一步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産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6年至2017年,通過製造和銷售塑膠花、魏桑包、老年人藏式挎包、藏式門簾等,除發放人員工資外,有四五萬的集體經濟收入。最重要的是讓社員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體現了自身價值,體現了身殘志堅的優秀品質,為全面建成小康林周貢獻力量。2017年藏曆新年來臨之際,合作社出資對本社社員進行年前慰問,送去了大米、磚茶、水果等物品,共計價值13000元;2018年4月拉薩市殘疾人協會到本社開展慰問活動,每人發放300元慰問金,同時為合作社發放5000元工作經費,共計約16100元。

該專業合作社是唯一一個以殘疾人為主要勞力的專業合作社,從最初的手工製作發展到目前製造與銷售一條鏈的模式。卡孜鄉白朗村白旦手工藝品製造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項富民愛心項目,促進了社會和諧,解決了大量搬遷農牧民的就業安置問題,減輕了政府壓力。截止目前根據合作社綜合效益分析,2017年合作社總收入達到8萬元,較好地解決了本村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增加了收入,讓他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