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高原古鎮,有一個叫“馬娃”的貧困戶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他生肖屬馬,又因姓馬,因此村裏的大輩們對這個自小沒了父母的孩子疼惜地叫做“馬娃”。“馬娃”真名叫馬應壽,是青石嘴鎮下吊溝村年村民,他今年53歲,貧窮一直纏擾著這個身有殘障的可憐之人,但貧窮卻從未壓垮這個身有殘障的可敬之人。
他,身殘志堅,勵志脫貧。
“樹挪死,人挪活。”在馬娃看來,想脫離貧窮就要變。守著一畝三分地,雖能勉強糊口,但是那樣過日子就沒了奔頭。馬娃自己買了一輛三輪摩托車,做起了“跑摩的”的營生。那時候,不光載客,也給人送牛羊。於是,馬娃開始做起了販運牛犢的生意。起初,馬娃從就近買來幾隻牛犢,而後賣到別處賺取一些差價,1頭牛犢有100元的利潤。2017年,精準扶貧識別時,馬娃被確定為貧困戶。一家4口每人有6400元扶貧到戶資金,馬娃用這錢和自籌的部分資金購買了大小十來頭牛,在家門口蓋了一座牛棚,自從做起了牛生意。馬娃幹勁十足,每天天不亮就拖著殘疾的雙腿起來幹活,拌飼料、喂牛、擠牛奶、清理牛舍、晾曬飼草料,一直忙到中午12點左右,才吃第一頓飯。
辛勤總能換來成果。馬娃憑著自己不屈不撓的勁頭,與命運頑強抗爭,靠自己走上了脫貧路。有人問:“就是靠著脫貧到戶資金、低保、殘疾補助也能過日子,何必這麼吃苦?”但是馬娃卻説:“如今國家的扶貧政策這麼好,我們應全力抓住這個機遇,努力脫貧致富,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拖著腿能掙回來一口吃的,就不能坐著‘等靠要’。國家政策好,偷懶要國家養,要不得!”
他,樂於助人,受人尊重。
馬娃在村裏是數一數二的熱心腸人,在下吊溝村,提起馬娃這個名字,無不為其豎起大拇指。村裏誰家的牛生病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他幫忙,而他從沒有因為身體原因而推脫過。而且村民們只要按照他説的方法給牛治療,牛很快就好了,大家形象地稱他為“馬獸醫”。平常誰家蓋房子,只要馬娃看見了,都會力所能及地去搭把手。砍磚、抹房泥、釘踏板……只要是他能做的他都爭著去做。每年10月份,家家都開始收莊稼,他經常幫別人裝運捆子,有時他裝的數量比四肢健全的人還要多。
他,優親愛親,家庭和睦。
馬應壽兩歲那年,噩運降臨到他的身上,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症,致使後來雙腿不能直立,走路只能靠雙手支撐向前挪動。14歲那年,不幸又一次降臨在他家,他的父母先後去世,留下了他們兄弟姐妹6個人,無依無靠。雖然自己身有殘障,但是作為長兄,他義無反顧地挑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抬灰、翻地、磨地、種地、割田、碾場……這些莊稼活兒,腿腳不靈便的他帶著兩個弟弟樣樣都要幹,餓了開水就上一口乾糧,睏了就地休息會兒起來再幹。遇到天年不好的時候,他就帶著弟弟妹妹到親戚家要些糧食,過渡一下青黃不接的日子。健全人能做的活兒,他幾乎都做過。煤礦上運煤、工地上拉沙子、給人運送貨物、幫別人打雜……幾十年如一日,只要有他能幹的活兒絕不推辭。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都是別人送的舊衣服,而且是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一件衣服穿好幾年,好多衣服都打滿了補丁。就這樣,兄妹幾個節衣縮食,相依為命,雖沒有太多收入,卻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轉眼,弟弟妹妹們到了婚嫁的年齡,儘管家裏條件十分拮據,但是他依然盡力操辦兄妹們的婚事,娶的娶,嫁的嫁,給他們一個個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2006年,經人介紹,馬娃娶上了媳婦,雖然妻子有智力障礙,慶倖的是他們生了兩個健康聰明的孩子,看著一雙活潑可愛的兒女,馬娃心裏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