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脫貧典型事跡

身殘志堅 拼搏創業 在推動殘疾人脫貧致富中不斷前行——河北省淶源縣殘疾人楊安勤脫貧典型事跡

發佈時間: 2018-09-17 16:16:11 | 來源: 河北殘聯 | 作者: 河北殘聯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楊安勤,男,196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肢體殘疾,淶源縣王安鎮五十畝地人。現任淶源縣安勤畜禽飼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淶源縣旺楊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

不屈不撓艱苦創業

楊安勤由於小兒麻痹症落下腿部殘疾,15歲那年,只有小學文化的他獨自一人出門打工,開闢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經過幾年奮鬥,1986年他回家開始摸索飼養獺兔。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養殖業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給了這個不懂多少文化知識的殘疾人創業的信心和希望。1989年他又投資在本村設立了一個門市部,憑著“誠信”兩個字,逐年擴大經營規模,在鎮上發展成批發零售一體的綜合銷售網路。到九十年代,淶源縣礦業飛速崛起,他毅然投資創辦了安勤鐵選廠,年納稅50余萬元。

謀劃發展産業轉型

面對自己事業越做越大,成功的背後他不忘鄉親,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探索、組織人員到山東參觀學習,尋找一條帶領殘疾人創業的發展之路。通過多方考察,結合淶源縣山區氣候獨特資源優勢,選擇了從業人員要求不高,掌握相關技術方法就可以就業的種養殖業。2012年12月,安勤畜禽飼養和旺楊農作物種植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楊安勤當選為社長。改投資礦業為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他華麗轉身,帶領眾鄉親尤其是殘疾人走上一條因地制宜、依靠科學發展的致富路。

埋頭苦幹初見成效

合作社佔地500多畝,共有112戶入股,每戶最少出資1000元,投資總額1400多萬元。成立初期資金、技術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好在在縣領導的關注支援下,解決了合作社建設初期啟動資金短缺問題。合作社現有蔬菜大棚22個,佔地100畝,種植番茄、黃瓜、茄子、彩椒等優質品種;冷棚佔地210畝;種羊場佔地150畝。基地所生産的無公害蔬菜部分縣內銷售外,其他銷往北京、天津等地的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受到了極大歡迎。

加快發展輻射帶動

楊安勤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本地殘疾人創業就業中取得了可喜成績,改變了淶源縣殘疾人就業無門的歷史。如何更好地把這種就業模式發揚下去,帶領更多的殘疾人創業就業,發揮好它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設步伐。為不斷鞏固殘疾人創業就業成果,楊安勤不斷地輾轉奔走在擴大殘疾人就業基地規模這條道路上。他立足於市場,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論證,努力讓産品上規模、上檔次,上水準。積極跑動,相關部門也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為安置殘疾人就業基地提供技術、資訊、産銷等方面的服務。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日常安置村民就業達到70多人,其中殘疾人30多人,繁忙時節日工人達100多人。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使安置的殘疾人收入也逐步增高,合作社越做越大。二是要加強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針對殘疾人就業狀況,依託合作社資源優勢,楊安勤在縣殘聯的指導幫助下,有的放矢,有規劃、有目的地組織合作社及周邊村的殘疾人在縣殘聯和山東種養殖基地參加實用技術培訓,使殘疾人真正掌握了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真正做到了培訓後就業有場地,工作有保障,致富有希望。

如今楊安勤的畜禽飼養和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成為淶源縣殘疾人脫貧和扶殘助殘的一面旗幟,以他為經驗典型的安置、輻射帶動殘疾人從業、就業的種養殖基地正悄然興起,成為淶源縣殘疾人就業創業的一種新模式,為淶源縣殘疾人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