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聞資訊

助殘 正從“輸血”走向“造血”

發佈時間: 2018-05-24 13:29:46 | 來源: 健康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蔡彬
分享到:0

在人們觀念裏,幫助殘疾人的方式常常是捐錢捐物,但在不少地方,這一現象正悄然發生改變。殘疾人群體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正更好地融入社會。5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受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邀請,記者近日來到廣東省深圳市、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進行採訪。
産業扶貧助殘疾人脫貧
  這兩天,在第五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拿過3枚銀牌的王宏芹有了一份新工作——在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虹鑫工貿有限公司做質檢。她是在參加了當地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培訓後,被推薦到公司工作的,“這樣離家近點,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孩子”。像王宏芹這樣的肢體殘疾員工,虹鑫工貿有限公司共有9人,佔員工總數的一半。
  蠶豆是貧困縣姚安的特色農産品,虹鑫工貿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加工蠶豆為主的精深加工、購銷和種植的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在蠶豆加工過程中,殘疾員工的加工費是每千克1.2元,而普通人則是每千克1元。一年下來,殘疾員工平均可以多掙1200元,基本達到當地每人平均收入水準。

  姚安縣虹鑫工貿有限公司被授予“雲南省志願助殘基地”榮譽稱號現場(圖片來源:姚安縣殘聯)

  該公司法人代表溫雲虹介紹,公司還在仁和、包糧屯、白龍寺等6個地方設置了加工點,從2012年被招商引資到姚安以來,共輻射帶動殘疾人員及其家屬200余人就業。
  “在縣政府扶持下,我們每年還向殘疾人家庭免費發放蠶豆種子,鼓勵他們種植,最後以高於市場價進行訂單式回收。”溫雲虹説,公司去年共發放蠶豆種子超過7噸,最後回收了4000噸。“只要他們願意種,我就願意幫助他們。對企業來説,雖然增加了成本,但也做大了市場,得到了政府認可。”
  在姚安縣挂職的分管副縣長高飛告訴記者,姚安縣2017年的財政收入只有3億元,而政府機構每年剛性支出就達7億元,“殘疾人輸血脫貧的路在姚安行不通,我們能給的只有政策、技術以及宣傳等”。為此,姚安縣評定了多家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旨在輻射和帶動更多殘疾人脫貧致富。據悉,像這樣的縣級扶貧基地,雲南省有300余個。
  在楚雄州楚雄市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宏源禽業有限責任公司,46歲的李學金正在學習養殖黑水虻。這種類似蛆的蟲子,既可以降解糞便,又是雞飼料。曾是駕駛員的他,2008年因一場車禍落下了殘疾。“作為家裏的頂梁柱,當時真有過輕生的念頭,後來聽説政府鼓勵殘疾人自食其力,便來到這裡學習養雞。現在我每年出欄的雞近10萬隻。”李學金説,公司還根據殘疾人需求,不定期邀請雲南省農業廳專家進行免費培訓。據了解,從2012年至今,該公司已向殘疾人群體發放6.3萬隻脫溫雞苗,累計為他們增收達230萬元。
  楚雄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唐萬國説,通過開展貧困殘疾人就業創業行動,該市重點扶持殘疾人可以參與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家庭副業,實施産業化扶貧助殘項目。今年,將確保1258戶1379名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
  據了解,過去5年,全國已有500萬名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300多萬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殘疾人,通過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掌握了一門以上的勞動技能。同時,殘疾人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形成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就業創業、輔助性就業等就業形態。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城鄉有942.1萬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沖洗、打泡沫、擦拭,再沖洗、再擦拭。深圳市福田區喜憨兒洗車店的幾位員工正忙碌著。每洗一輛車常常是四五名員工同時上陣,他們分工很明確:有的專擦輪胎、有的負責車門、有的只管內飾……開業3年來,這家店的16名喜憨兒已經累計清洗了約3.5萬輛車。

  深圳市福田區喜憨兒洗車店(圖片來源:中國殘疾人網)

  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代稱,包括智障、腦癱和自閉症人群等,他們是殘疾人群體中較特殊的一類。喜憨兒洗車中心創始人曹軍是一位喜憨兒的父親。自從兒子在半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曹軍就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想,兒子未來怎麼辦。後來,他放棄了投資領域的工作,用1年多時間去國內外考察。他認為,傳統的安置方式,如做手工義賣等,缺乏剛性需求,更多是在博同情,而精細鍛鍊只是心智障礙者的康復手段。
  多番論證後,曹軍想到了洗車。在他看來,做到洗得乾淨、時間不延誤就能與普通洗車行平等競爭。曹軍説,和其他殘障類比較,喜憨兒的劣勢是思考能力欠缺,但肢體大運動能力並不差。通過培訓,洗車對他們來説並非難事。於是,他把洗車的各個流程進行細分,並設計了以一般車型尺寸為標準的測評模組,通過18宮格模擬出洗車所需的運動範圍,訓練和測評出他們的觀察範圍和操作能力。“適合擦玻璃的擦玻璃,適合沖洗的沖洗,一個人做不了就一個團隊做。一根筋、死心眼,常人眼裏的缺點在這更是一種優勢。”曹軍説,洗車行還聘請了兩位特教老師培訓喜憨兒的社會行為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
  漸漸地,喜憨兒洗車行被越來越多的當地人熟知。記者採訪當天,就有車主從十幾公里外趕來洗車,還有辦事時特意路過的……“大家都是有愛心的,但我們更要用勞動創造價值來回報這份愛心。”曹軍説,每月2130元的工資可以保障基本生活,也能幫助喜憨兒更好地融入社會。

  深圳市福田區喜憨兒洗車店(圖片來源:中國殘疾人網)

  如今,曹軍已經建立了包含1200人的家庭互助網路。全國也有多個地方殘聯前來參觀學習,並在浙江、青海、海南、江蘇等地建立了10家分店,解決了100多名智障孩子的就業問題。他希望有一天,喜憨兒洗車能像盲人按摩一樣,成為社會認可的職業品牌。
  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這個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的地方,有家名為“聲活”的特殊科技文創公司。因兩位創始人邱浩海和韋創軍都是聽障人,公司入駐夢工廠3年來,政府並未收過租金。該公司打造的聽障人垂直交流分享平臺,可以幫助聽障人群與健聽人群進行實時交流,同時提供生活圈、群聊、消息推送等社交功能。目前,該平臺註冊用戶已達60萬人,日活躍用戶超過9萬人。

  2016年全國雙創週期間,“聲活”作為優秀草根創業代表獲得李克強總理的特別關愛和簽名點讚(圖片來源:“聲活”官網)

  “純公益項目往往由於造血基因缺失夭折,只有公益加商業才能實現兩條腿走路。”聲活公司投資人陳維偉説,平臺正計劃借助國家規範手語推廣,通過線上線下手語培訓實現盈利。
  “不是不仁道而是不知道”,這是記者在深圳採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在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侯伊莎看來,只有殘疾人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幫助他們首先要了解他們。她説,傳統意義上的殘疾人工作更多是扶貧,但在保障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深圳,“我們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向殘疾人提供康復補貼,而是從發揮殘疾人優勢和開發殘疾人特殊資源出發,為殘疾人群體提供施展平臺,通過醫療、生活、康復、教育等方式,讓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