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教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人才大有作為

發佈時間:2024-07-18 09:16: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哲

近日,全國鄉村人才工作會議在陜西召開,會議強調要分類施策、加快推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援和人才支撐。會議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方面和基礎支撐。

會議中提到要圍繞農民就業增收,打造高技藝的農業農村技能人才隊伍,推進職業開發和評價認定,豐富拓展技能人才選拔平臺。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引育高適配的鄉村規劃建設人才隊伍,通過校(院)地合作、人才招募等引導專業人才下鄉服務,遴選培育一批本土鄉村建設人才。

在此背景下,“家國情懷·産業興國”黨建引領産教融合與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研討會在西安召開。眾多專家在會上圍繞“家國情懷·産業興國”,聚焦“新質生産力”,産業需求和推動專業升級,搭建服務平臺、培養鄉村振興人才、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詮釋和解讀。

讓高素質人才到基層去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詞”。

陜西省不斷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截至目前,陜西省技能人才總量達558.76萬人。該省投入建設了一批産教融合基地、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企業優秀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創造了有利條件,培養了大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群體。積極探索産業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新路徑,為創新驅動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位於西安的培華學院是一所即將走向百年的民辦高校,長期以來致力於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的發展,在陜西高校中率先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博士介紹,培養應用型人才一直是辦學初心與使命,現如今,培養具有白領的學歷,能從基層幹起,到基層去,到鄉鎮去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image.png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保障,職業教育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關係最為緊密的類型教育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大有可為。“研討會的召開本身就是政校行企包括各個方面共同産教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新契機。”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秘書長王彥平説。

打造高水準的鄉村振興産教融合共同體,讓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好更大的作為,如何打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組合拳”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按《關於鄉村振興人才職稱晉陞支援政策的通知》執行。積極引導和支援符合條件的鄉村人才參加職稱評定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激勵更多鄉村人才學習技能、使用技能,主要是結合鄉村需求變化。

“這些政策及時且必要。”當地不少基層管理者表示,放寬限制、簡化程式,能進一步推進人才得到更高級職稱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這樣才能有更多人才紮根鄉村。

高校是培養鄉村人才的主力軍

急需“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鄉村人才。

要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投身基層、長期留在基層,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同時引導下沉服務、健全本土培養、強化評價激勵、吸引返鄉創業……陜西省各地區各部門推動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不斷加大扶持力度。

 人才的缺乏,是鄉村振興中面臨的發展困境。如果鄉村留不住自身發展所需的人才,鄉村振興就談不上高品質。人才尤其是應用型人才的匱乏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制約瓶頸,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

image.png

“人才培養理念必須與時俱進,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全面發展,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我們作為民辦校就是要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博士表示,長期以來培華致力於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的發展,在陜西高校中率先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新時代,培華依然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紅色文化,旨在全面面向行業企業定向培養人才,打造成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産教融合型的大學”姜波博士介紹。

鄉村振興的高品質發展必須將教育資源與産業需求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實現鄉村産業的升級。

image.png

“職業學校教育和培訓可以有效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精準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鄉村振興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原副秘書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原副總幹事韓曉光在主旨演講中發表了他的觀點。

社會形態在變化,經濟形勢在變化,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變化。

image.png

“縱深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的技術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推動區域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是提升職業教育對陜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陜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李進權説。

人才培訓要適應社會需求

産業轉化是教育培訓的“最後一公里”。

陜西科教資源富集,科技成果豐碩。要想真正實現創新價值,科研創新不能只守在實驗室裏,應該與産業相結合,賦能千行百業,才能結出豐碑碩果。

“産業轉化”在教育培訓領域中,被視為一個關鍵環節,尤其是當將所學知識、技能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或商業價值時。這不僅僅是教育培訓的“最後一公里”,更是連接教育與實踐、學術與産業的重要橋梁。

其實在2022年3月,陜西省6部門就聯合發佈《陜西省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經驗實施方案》,讓為努力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校科研人員,也能通過轉化的成果得到職稱晉陞。

2024年,陜西省更是出臺“八條措施”進一步激發技術轉移轉化人才活力,“八條措施”從延伸拓展評審範圍、增設技術轉移轉化崗位、支援社會組織評價、建立晉陞綠色通道、創新評價工作機制、強化薪酬待遇激勵、強化創業資金扶持、搭建轉化對接平臺等八個方面提出具體支援措施。

image.png

國家鄉村振興局原開髮指導司副司長劉曉山在研討會上開篇就“三農”問題就行了總結性發言,他認為: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鄉村建設立於新起點、迎來新機遇,需要把握教育發展背景、明確教育發力方向、找準教育賦能支點。他還就以下三個主題對新形勢下培訓該如何開展才能更有針對性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論證。一、新的歷史方位下鄉村振興的新形勢與新困境,二、農村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比較優勢/歷史使命,三、農村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動策略 。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根本,我國鄉村目前是職業教育大有作為的廣闊舞臺。院校和培訓機構需緊緊圍繞為鄉村産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服務,把培養對象的知識轉發為能力,把培養對象的能力轉化為創造力。

image.png

按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要求為標準,以優質就業為目標”的課程體系開發原則,定期研發實訓課程。活水教育集團董事長童國良介紹,為進一步探索構建政府、企業、高校、賦能機構(活水教育)“四方聯動”的産教融合育人新模式,與高職院校、園區、企業集團共建的“産教融合實訓基地”由此應運而生。依據企業需求進行實地調研後,研發實訓課程,遴選合適學生進入到實訓基地系統培訓,最終進入企業實習並就業。對企業而言,建立技能矩陣,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並制訂實訓計劃是有的放矢。對學生而言,早早進入職場角色,可以更精準了解自己的職業定位,對職業生涯能儘早規劃,不走彎路。 

家國情懷是一種深厚的感情紐帶,將我們每個人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以鄉情為紐帶,建立省、市、縣協同推進機制,積極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成就、有效助力,實現産教融合與鄉村振興的高品質發展將成為陜西經濟高品質發展強大合力。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