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值春夏之交,隨著氣溫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各種病原體生長繁殖日趨活躍,蚊蟲等媒介生物活動頻繁,又逢“五一”假期及其前後為出行旺季,人員流動聚集、境內遊、出境遊明顯增多。近日,北京等多地疾控中心紛紛發佈5月健康提示,五月期間恰逢假期,人員流動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動增加,可能加大疫情傳播風險。
根據各地疾控部門發出的健康提示。5月份需重點防範的呼吸道疾病有流感、新冠、百日咳等。疾控專家介紹,呼吸道疾病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百日咳鮑特菌等。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或空氣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兒童、老人和有基礎疾病者。
根據此類多發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疾控部門建議公眾規範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減少病原體傳播。家長出現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近距離接觸照護嬰幼兒時應科學佩戴口罩,降低嬰幼兒的感染風險。此外,公眾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通風,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或紙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適當的體育鍛鍊。規範接種疫苗,做好健康防護。
如出現的發燒、咳嗽、咽喉腫痛、渾身乏力等感冒、流感症狀,可通過及時用藥治療緩解,以連花清瘟為代表的中成藥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對發熱、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外感熱病的症候群都有確切的治療效果,能夠通過整體調節、多靶點治療的方式,全面緩解症狀。無論是得了普通感冒還是流感,只要症候相同,使用中成藥連花清瘟都可以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除呼吸道傳染病外,手足口病也是5月份多地疾控重點提醒的一種傳染病,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主要症狀是發燒和手、足、口、臀等主要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4-7月份為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全年均會發病。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容易發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傳染源以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主要為5歲及以下嬰幼兒兒童容易患病。該病主要通過-口途徑、呼吸道飛沫和接觸方式傳播,典型症狀表現為發熱,伴有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皰疹)。
疾控專家建議,預防手足口病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沖洗雙手。避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建議吃充分加工煮熟的食物。此外,避免前往人多場所:疾病流行期間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鼓勵兒童在12月齡前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學校及托幼機構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課制度及消毒制度,並做好記錄。
夏日來臨,各類蟲媒傳染病仍會高發,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被世衛組織列為目前全球最嚴重的病媒傳播疾病,在我國屬於法定乙類傳染病。人體感染後潛伏期為3-15天,主要症狀有急性高熱、頭痛關節痛、皮疹、甚至出血。嚴重的登革熱可引發出血、器官衰竭等並發癥。預防登革熱傳播的關鍵是消滅蚊子孳生地、使用蚊帳和防蚊噴霧等。
此外,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簡稱:發熱伴)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俗稱“蜱蟲病”。人群普遍易感,多發于春、夏季。主要症狀為發熱、乏力、噁心、嘔吐、腹痛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疾控專家建議,野外活動結束後,及時檢查身體,尤其是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和腳踝下方等部位。如果攜帶寵物進行野外活動,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蟲附著。在野外晾曬衣物、被褥等,收回時也要檢查表面是否有蜱蟲附著。發現蜱蟲叮咬後,切勿用手強行拔除,建議及時到附近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