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1日,第二十七屆中國醫師協會介入心臟病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胸痛中心大會在羊城廣州隆重舉行。會上,嚴格按照國際共識標準(ESC指南證據分級與推薦標準)制定的首個通絡藥物專家共識——《通心絡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重磅發佈。
《通心絡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發佈會現場
本《共識》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擔任指導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吳宗貴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林謙教授作為核心專家組成員主持撰寫,國內心血管領域四十余位權威專家共同精心討論編撰而成。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22》推算,我國冠心病患者達1139萬人,且冠心病死亡率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2020年冠心病患者的總住院費用為1169.59億元,平均每人每次住院費用為14638.22元,為中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公共衛生和經濟負擔。
通心絡是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疾病的專利創新藥物,是國家醫保甲類品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上市二十多年來,通心絡得到臨床廣泛應用,先後獲《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等30多部國家級心腦血管疾病指南/共識推薦,其相關科學研究及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四項國家科技成果大獎。
基礎研究表明,通心絡具有調脂、抗凝、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流變、保護血管內皮、穩定斑塊的作用。系列臨床研究證實,在標化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可進一步為冠心病患者帶來獲益。2023年10月,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牽頭開展的“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CTS-AMI)”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JAMA》雜誌,這是我國首個發表在國際醫學四大頂級期刊的中醫藥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其成果被譽為心血管領域中西醫結合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此次《共識》內容覆蓋了急性冠脈綜合徵、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等多種疾病類型和患者群體,並對通心絡在不同類型冠心病治療中的使用方法進行了推薦。通心絡在一、二級預防和急性冠脈綜合徵(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梗)防治方面獲得8個I類推薦,9個A級推薦,是首個在急性冠脈綜合徵獲得I類推薦的創新中藥。
此外,《共識》對通心絡的安全性事件進行了完整記錄,指出通心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系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通心絡相關不良反應報告率在非常罕見(低於萬分之二)的範圍以內。《共識》的發佈,將為進一步明確通心絡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適用人群及證據強度提供權威指導,更好地發揮通心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據悉,《共識》完整內容將同步刊登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網路版)》和《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
大咖共話,服務臨床!
葛均波院士
葛均波院士指出,冠心病是我國臨床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中國傳統醫藥講究整體觀,在治療冠心病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通心絡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為臨床提供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相信《共識》的發佈能夠為臨床一線的臨床醫生帶來更規範的指導,提供有力的治療工具。
吳宗貴教授
吳宗貴教授表示,此次《共識》發佈是冠心病領域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作為絡病理論指導下的創新中藥,通心絡在眾多的臨床研究和實踐中證實了其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本《共識》對通心絡在冠心病治療領域中研究進展的系統總結,不僅代表著研究者對通心絡防治冠心病的認識,也體現了醫生們對患者健康和生命品質的關懷。
霍勇教授
霍勇教授指出,此次《共識》結合循證證據、專家意見與經驗指導,按照嚴格共識制定流程而生成。他特別強調,對不同類型的冠心病,通心絡在標準化治療基礎上可改善臨床結局及臨床症狀,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品質。
林謙教授
林謙教授介紹,本次《共識》的制定集結了國內多位中醫和西醫領域的權威專家,堅持以循證為主、共識為輔、經驗為鑒的原則,整個過程嚴謹規範。她表示,希望通過《共識》的發佈,可以為廣大臨床醫生更好地應用通心絡提供幫助和指導,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以及通心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治療價值。同時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高品質的循證研究為臨床提供指導,通過中西醫結合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準。
“中醫藥是祖國幾千年文化的代表,用科學的方法把中醫藥的機制講清楚至關重要。”正如李新立教授在大會主報告環節總結時指出,“多年來,通心絡開展的多項研究證明了其在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和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