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深化人工智慧治理合作

發佈時間:2023-12-06 10:47:1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宗超

11月初,英國舉辦了首屆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邀請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等國的政府代表參會。峰會發表了28國與歐盟共同達成的《布萊切利宣言》,旨在促進全球在人工智慧安全方面的合作。

人工智慧技術近年來飛速發展,應用日益廣泛,被不少國家視為實現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在法律、倫理、人道主義等方面的關切,給國家間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帶來複雜的連鎖反應及治理難題。比如,監管的法規制定與執行,創新與規範、安全與發展上如何保持平衡等。國際發展不平衡在這一領域也有充分體現,有些國家利用技術優勢推行“人工智慧霸權”,損害其他國家發展利益。

全球人工智慧治理的中國方案

中國歷來重視在人工智慧治理的國際合作。在今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了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在此次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向各方重點介紹了中方倡議,希望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溝通交流,共同推動形成普遍參與的國際機制和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促進人工智慧技術更好造福人類。

毋庸置疑,中西方在人工智慧治理上存在不同看法。中方主張國家安全優先,強調數據、演算法、應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而西方國家更注重個人隱私、多邊協調等價值理念。雙方看法不同很正常,但一些西方媒體常常借這些分歧對中方進行攻擊,甚至給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扣上“數字威權主義”的帽子,這種不負責任的“抹黑”只會給國際人工智慧合作增加更多障礙。

其實,國際社會對於人工智慧治理本就有多種思路:歐盟是以倫理優先為導向的集中式治理模式,美國則是以創新優先為導向的分散式治理模式,俄羅斯等國強調保證必要監管前提下發展産業,而日本、南韓、巴西等國鼓勵優先發展産業。關鍵是如何消弭分歧、凝聚共識,並推進國際人工智慧合作。《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圍繞人工智慧發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統闡述了中國方案,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制定提供了藍本,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向善”。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確保人工智慧始終朝著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共同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惡用濫用;各國尤其是大國對在軍事領域研發和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應採取謹慎負責的態度。

二是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強調各國都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慧的權利,應共同努力彌合“智慧鴻溝”,共用“智慧紅利”。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或構建排他性集團、惡意阻撓他國人工智慧發展;反對利用技術壟斷和單邊強制措施製造發展壁壘、惡意阻斷全球人工智慧供應鏈。

三是堅持“凝聚共識、協同共治”。在風險控制上,主張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快速有效響應。在隱私保護上,強調建立健全法律和規章制度,保障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中的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在倫理道義上,建立並完善人工智慧倫理準則、規範及問責機制,避免在數據獲取、演算法設計、技術開發、産品研發與應用過程中産生偏見和歧視,充分尊重並保障各群體合法權益。國際社會應通過對話與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國政策和實踐差異性基礎上,推動多利益攸關方積極參與,在國際人工智慧治理領域形成廣泛共識。

中歐人工智慧合作共贏

“獨行快,眾行遠”。在人工智慧國際合作的漫漫長路上,中歐已是彼此重要合作夥伴。《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將為中歐深化人工智慧合作提供廣闊前景。

歐盟一直重視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擁有較強優勢,多年前就增加了對人工智慧研究和創新的投資。歐盟的“地平線2020”以及“地平線歐洲”等戰略都體現了對人工智慧産業的重視。法、德等歐盟成員國也相繼制定了本國的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多個歐洲城市積極打造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培育了眾多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和研究機構。

近年來,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人工智慧白皮書》,發佈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數字服務法案》《數字市場法案》《數據治理法案》等,涉及數據共用和治理框架、演算法系統透明度等與人工智慧監管相關的問題。2021年,歐盟委員會還提出《人工智慧法案》這一立法提案,其可能成為世界首部有關人工智慧的法規。這些表明,歐盟在推動人工智慧治理和監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完善産業鏈、巨大市場和眾多技術人才,這些資源為歐盟的人工智慧産業的佈局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歐盟企業對中國的海量數據處理、大規模計算、市場應用等也有較大需求量。儘管中歐在人工智慧治理上有不同看法,但中歐在自動駕駛、智慧城市建設、智慧新能源、跨境數據管理等方面已經開展了緊密務實合作,形成良好合作典範。

中歐政府間對話也在推進。今年第二次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雙方圍繞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眾多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雙方都認為,中歐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較強的互補性,願共同促進營造開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為推動全球數字化轉型和經濟恢復發展貢獻力量。

“路雖遠,行則將至。”下階段,中歐可繼續深化務實合作,同時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基礎上,加強溝通對話,求同存異,共同推動全球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今日中國》供稿 作者:邱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