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三週年:奮力打造高品質發展典範

發佈時間:2022-06-21 11:02: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謝來風  |  責任編輯:曾志

謝來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典範”,是大灣區建設的長遠戰略目標。2022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3週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和開啟“由治及興”發展新階段重要節點,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年份。3年來,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GDP達到12.63萬億元,與2019相比增長11.2%,在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數字經濟、現代産業、人文生態等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性進展,“五個灣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灣區向高品質發展典範邁出堅實步伐。

“科創灣區”塑造強大動力引擎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大灣區建設最突出的戰略定位。創新綜合能力方面,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2021》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繼續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日本“東京-橫濱”創新集群。高校方面,QS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顯示,香港繼續成為唯一具有5所排名前100的全球城市。發明專利方面,據《廣州日報》統計,大灣區2020年發明專利公開量36.59萬件,為東京灣區的2.39倍,舊金山灣區的5.73倍,紐約灣區的7.85倍。大科學設施方面,大灣區有散裂中子源、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深圳拓展設施、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等國家級大科學裝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實驗室方面,大灣區已佈局國家實驗室2個(全國共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0個(其中廣東省30個、香港16個、澳門4個),廣東省實驗室10個。科技産業創新平臺方面,累計獲國家批復建設國家級創新中心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5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方面,大灣區擁有5.6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排名第二的江蘇近2萬家。

“開放灣區”彰顯融合發展基因

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的特殊優勢,歷來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截至2020年,前海蛇口、南沙和橫琴三個自貿片區在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粵港澳合作、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形成了584項改革創新成果。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陸續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粵港澳合作以及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提供了新的平臺載體。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致力於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為貨物、人員、資金、數據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創造極大便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致力於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和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金融業開放、法律事務對外開放、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等方面探索最大力度、最高標準的開放制度體系。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為大灣區粵港澳融合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國際合作等創造更大發展空間和潛力。

2021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發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了跨境“雙城三圈”發展空間構想,在空間概念及策略思維上大幅度跨越深港兩地行政界線,積極主動與深圳合作、融入大灣區,體現了香港開放發展的新理念。北部都會區為大灣區建設和暢通國際迴圈提供了重大機遇。

“數字灣區”創造無限生機活力

數字時代,經濟、産業、技術、社會等領域深度交叉融合,創造出無限機遇。2022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被確定為國家級工程“東數西算”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數字灣區”建設獲得國家戰略性資源支援。大灣區在5G、人工智慧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5G基站數和專利數量、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跨行業領域平臺數量等均居全國第一。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中興、OPPO的5G有效全球專利族數分別佔全球總量的14%、8.3%和4.5%,分列全球第1、第5和第9位,大灣區成為全球5G發展高地。

“産業灣區”構築堅實基礎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具備較強國際綜合競爭力。

2021年3月工信部公佈的25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中,大灣區有6個集群入選,是全國入選數量最多的區域。2020年5月,廣東省政府發佈《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意見》,提出“10+10”戰略産業集群發展思路,即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資訊、智慧家電、汽車産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半導體與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智慧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資訊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為大灣區培育發展與東京-橫濱、東京-千葉等媲美的世界級産業集群提供了具體方向。

“人文灣區”營造優質宜居環境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目標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的軟環境保障。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援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就是要充分發揮港澳人文資源優勢,為構建優質生活圈提供支撐。2021年1月,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積極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藝術交易品中心,在全球藝術市場的佔有率從2019年的17.5%上升到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倫敦。澳門歷史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産,更是著名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全部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國內第一個、全球第六個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為居民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此外,粵港澳三地人文交流活動日益頻繁。畢馬威一項跟蹤4年的研究顯示,願意移居灣區內地城市的香港專才比例逐年遞增,三年來已從52%增加到72%。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産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從綜合數據來看,粵港澳大灣區2022年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實現高品質發展典範長遠戰略目標的基礎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