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的金砂——《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在京發佈

發佈時間:2019-08-26 09:44: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宗超

       8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新書發佈會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代表出版方致辭,該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劉躍進做主題發言,介紹了該書在中國文學史寫作上的特點和探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銀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王達敏、李哲依次發言,暢談各自在寫作書稿中的心得體會,並對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新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提出未來的前進方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王茵主持發佈會。

 

       趙劍英在致辭中表示,《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從策劃到出版近4年,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重要品牌書係“簡明中國”增加了新的成員。該書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寫作嚴謹、內容權威,該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劉躍進先生領銜,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學術骨幹完成寫作,吸收了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二是可讀性強,內容豐富,敘述精煉,讀起來引人入勝,是面向大眾讀者的普及本;第三體現了鮮明的唯物史觀和實踐史觀,將文學人物、文學作品、文學活動放在具體時代和社會生活中去體會和把握,從而能夠幫助讀者捕捉各個時期文學作品和文學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真實還原文學思想的時代脈搏。

 

       劉躍進在主題發言仲介紹,寫作《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是守正出新。首先是守正,我們按照主流文學史寫作,古代文學史強調詩騷李杜,現代文學史強調久有定評的作家,讓讀者重新回到主流的文學史上來;第二,文學史一定要有新意,中華文化的核心命題就是多民族文學,因此內容上加入了不同民族的文學史、加入了民間文學史的記錄,在守正的基礎上吸收最近四十年來文學研究的新成果;第三就是在體例上做了一個歷史的斷限,以往的文學史分得很清楚,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這部文學史以1949年為界,將1949年以前的文學史全部納入進去,這樣的歷史斷限,在中國大陸編寫的文學史中還不多見。

 

       馬銀琴教授主要負責先秦文學史部分章節寫作。她表示,一代又一代之文學是認識文學史非常經典的表達。研究文學史一定要立足於文學在這個特定的時段上固有的,就是它的歷史的特徵和面貌來認識它。文學史的研究表明,只有承擔起社會責任、發揮社會功能的文學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學,只有立足於每一個時代人們對文學的本質的看法,才能抓住這個時代的文學的主旋律。


        張劍教授主要負責宋遼金文學史部分章節寫作。他表示,自己寫作宋遼金文學史有四個方面的理念,一是把中國多民族的文學成就呈現了出來,比如宋遼金文學史突出了當時多民族、多政權並存的特色,雖然文學語言不一定是漢語,但都是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組成本分;第二是當時的科舉制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學的發展;第三是從宋代是開始,商品經濟空前發達,市民文學興起;第四是印刷術的飛速發展,影響了文學創作思維的變革。

 

       王達敏研究員主要負責清代文學史部分章節的寫作。他有三層解讀,第一層是該書由劉躍進先生領銜,眾多學術骨幹參與編寫,具有很高的權威性;第二層是文學史是一種建構,1897-1949年進化論主導文學史寫作,1949-2000年馬克思主義主導文學史寫作,2000年前後到2018年,這一段的文學史寫作則體現了多元化;第三層是西方的文學理論對我們寫作文學史的影響,以及應做到西方理論跟中國文學史適時的平衡。

 

       李哲研究員主要負責近現代文學史部分章節的寫作。他認為,目前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現代文學何以中國?”中國現代文學是接受西方文學影響而發展起來的,現代文學研究作為一個學科現在發展得非常好,專題越來越細,史料越來越多,現代文學研究的某一個特定時期的史料,甚至比古代文學一個朝代還要多。但問題是,當學術研究非常繁榮、大家越來越細的時候,現代文學的影響尤其是在公共層面則沒有那麼大了,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回答“現代文學何以中國”這樣一個問題。所以,寫作《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近現代文學史部分正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專家發言結束後,劉躍進做了簡短精到的總結,並回答了到訪媒體和讀者提問。他講到,中國文學從來不能離開這個時代,如果文學離開了時代,文學沒有生命力。其次,文學幾千年的變化都是由民間走向了主流,從邊緣走上了台中央,文學要體現百姓的心聲;第三,文學本身應該給人一些崇高的感覺,中國文學史始終貫穿一種精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堅強樂觀,充滿理想。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未來將推出該書的中文繁體版和多語種版本,讓更多國內外讀者通過這部中國文學史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更好的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