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九雋”亮相中國美術館        “匠心、守正、傳承、創新”成為當代紫砂人信條

發佈時間:2019-06-21 16:54: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曾志

 (中國網 江南 2019年6月20日北京消息) 在中國美術館揭幕的紫砂九雋作品展,為解讀當代中國紫砂藝術的流變與前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範式。由蔣雍君、喻小芳、范偉群、史小明、蔣琰濱、毛子健、范澤鋒、范建軍、顧美群組成的“紫砂九雋”藝術家組合,是當代紫砂藝苑以江蘇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為成員的藝術家組合,此次展出的由他們悉心創作的108件(套)紫砂茶壺、陶塑、文房擺件,體現了他們在見識和主張、技法、理論、創新思維等等諸方面所呈現的嶄新面貌。紫砂九雋作品展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中共宜興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援,中國美術館吳為山館長為學術總主持,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承辦。


“匠心、守正,傳承、創新”主題學術座談會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何小兵 攝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次作品展覽,向社會傳達紫砂九雋的“匠心、守正”的理念,展示中國當代紫砂藝術新氣象。”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蔣雍君作為“紫砂九雋”成員代表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蔣雍君現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院長、全國輕工教指委藝術設計專委會委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委會常務理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女陶藝家分會副會長。
據記者了解,“紫砂九雋”由當代傑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題名,傳達了老一輩紫砂藝術家對年輕紫砂藝術創作群體的關懷和嘉勉。“紫砂九雋”在長期的紫砂藝術創作生産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産生了一批具有顯著原創特徵的紫砂藝術作品,並因此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成為紫砂行業當中的中青年骨幹力量和繁榮、振興傳統紫砂藝術的佼佼者。這中間,有個體藝術勞動的特徵,同時也體現了集體智慧。



毛子健作品《雋宏提梁》   何小兵 攝


他們先後在上海朵雲軒和廣東莞城美術館聯袂辦展,集中展示了當代紫砂藝術的新銳創作方向和當代紫砂藝人的精神風貌。徐秀棠大師的弟子、“紫砂九雋”召集人的史小明如今已經成長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史小明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現場向媒體表示:“紫砂藝術的創作生産,有人才梯隊架構,紫砂九雋在造型設計、成型工藝、裝飾和創作多元化等諸多方面有所積澱,在承前啟後和振興傳統文化方面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宜興紫砂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不僅為人們創造了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物質産品,同時在藝術設計和工藝實踐中,不斷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貢獻養分。


范偉群作品《一品清廉》    何小兵 攝


作為紫砂九雋作品展的具體承辦單位,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當天在中國美術館表示:“紫砂陶是宜興市丁蜀鎮的富民産業,在全鎮20多萬人口中,有10多萬人被吸附在紫砂産業鏈上,其中有4萬多名從事紫砂陶製作的從業人員。紫砂藝人要努力提升人文素養,這是紫砂藝術繁榮發展的前提條件。紫砂陶最為鼎盛的時期當屬現代,陶都是宜興的城市名片。”


蔣琰濱作品《魚尾瓶》  何小兵 攝


 在開幕式當天,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紫砂研究院院長邱春林主持召開了“匠心、守正,傳承、創新”主題學術座談會,來自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和來自宜興陶瓷藝術園地的徐秀棠、鮑志強、季益順、毛國強、曹婉芬、吳鳴、潘持平、鮑仲梅等紫砂藝術家與會。
在展覽作品集序言裏,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寫到:“紫砂九雋”是由當代宜興紫砂界的中青年翹楚組成。無論在藝術造詣,師學傳承,還是社會認知、個人成就上,都頗具影響力。他們共同産生的聚合效應,將助力紫砂藝術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得到更好的傳播,並向世人展示了某一藝術門類在當代突破和發展的可能性。“九雋”正在積極嘗試跨文化、跨行業、跨地域的交流與合作,這對於紫砂業的發展將帶來新的可能。


會場一瞥  何小兵 攝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杜同和提到:一代又一代優秀紫砂藝人創造出大量的具有功用屬性和藝術屬性的自然和諧的紫砂藝術作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園地引人注目的美麗花朵。紫砂九雋創作的紫砂壺、紫砂雕塑、紫砂文玩雜件等作品巧奪天工,又不失文化附麗,體現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