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最新動態>

中國探測器將於2021年著陸火星

發佈時間:2018-09-19 09:32:54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倪偉  |  責任編輯:宗超

昨日,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介紹了我國太空探索領域諸多規劃。

據悉,我國將於2020年和2028年進行兩次火星探測任務。

月球探測

建設無人和載人月球科研站

今年12月,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此為起步,我國月球探測第四期工程將在2030年前初步規劃四次任務,其後再建設月球科研站。

在“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上,中國國家航太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介紹了上述規劃。月球探測第四期工程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第二次任務計劃為第二次採樣返回。接著,中國計劃在月球南極和北極實現探測器著陸探測。

李國平介紹,最終中國還要建設月球科研站,這裡包括機器人探測,“也肯定包括載人月球科研站,這是更長遠的任務。”

火星探測

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

李國平介紹,我國正在規劃深空探測工程,初步明確了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計劃在2020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在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我國還將進行小行星探測,並在2030年前後開展木星系探測和行星系探測。目前火星第一次探測任務正在實施,後面三次任務正報請國務院批准。

火箭

長征九號計劃于2028年首飛

在火箭領域,據李國平介紹,長征八號新型火箭正在研製中,該火箭配置了兩台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捆綁了2台2.25米直徑液體助推器,計劃2020年發射。

我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的論證,瞄準深空探測需要。長征九號將超過90米長,芯級直徑達到10米,低軌運載能力100噸左右,初步設計最高140噸,將是長征五號運載能力的5倍,計劃在2028年首飛。

李國平表示,在空間進出方面,我國正在開展天地往返可重復使用運輸系統研究,探索火箭助推器自動回收,主要解決安全性問題。另外,我國開展了火箭動力重復使用。這些工程還在起步階段,需要若干年研發之後才可以進一步實施。

衛星

通過電磁監測研究地震發生幾率

201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了由國家航太局和有關部門聯合組織編制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計劃》,初步計劃未來10年發射各類衛星超過100顆。

李國平介紹,針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將加強利用航太技術監測全球氣候。目前有兩顆衛星已經立項啟動,一個是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主要用於溫室氣體的監測;另一個是陸地生態監測衛星,主要是用於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等監測。

在地球物理場探測方面,我國啟動了電磁監測衛星,通過電磁監測研究地震發生的幾率。後續我國還將發展重力梯度測量衛星,服務於測繪所需。

陸地觀測衛星領域,我國將發展兩顆比較特殊的衛星,一個是L波端差分干涉SAR衛星,可進行二維、三維成像,並提取地面形變。還有一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衛星——SAR地理觀測衛星,可對地面一定範圍區域進行高時間解析度微波成像,目前正啟動實施,預計在2021年左右發射,將填補領域空白。

■ 聲音

“政府對商業航太態度為‘鼓勵、有序’”

近期,中國商業火箭公司陸續發射了自主研發的小型火箭。中國政府對商業航太持何種態度?李國平用四個字概括:鼓勵、有序。

“鼓勵”,是指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採購商業航太産品與服務機制,建立健全衛星共用機制,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相關航太活動。“有序”,是指目前商業航太活動很活躍,參與單位比較多,政府要加強管理。

李國平透露,針對運載火箭,近期將下發《關於加強航太運載火箭科研生産實驗及發射服務工作的通知》,對發射活動進行規範管理。未來幾年還將結合現代商業航太發展現狀和未來需要,出臺促進商業航太發展的指導意見。

據悉,我國開始探索建設開放共用的商業航太發射場,航太法也已經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記者 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