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網上直播>

7月20日山東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

發佈時間:2018-07-23 14:18:55  |  來源:國新辦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宇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於2018年7月20日(星期五)上午10:00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省發改委負責同志解讀《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魯辦發〔2018〕33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於進一步增強縣域經濟在我省走在前列、由大到強、全面求強的基礎性、戰略性和關鍵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今天,我們邀請省發展和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梁文躍先生解讀《意見》,並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今天發佈會的有中央駐魯新聞單位,省直及濟南市主要新聞單位的記者朋友。 
  首先,請梁文躍副主任介紹相關情況。



梁文躍: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發展改革委向參加本次新聞發佈會的新聞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感謝你們長期以來對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和省發改委工作的關心和支援。現在我向大家介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魯辦發〔2018〕33號)(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
  一、《意見》起草背景和過程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推動器”。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我省縣域經濟總體水準也一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縣域經濟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和任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十分迫切。去年下半年,省委書記劉家義等多位省領導對縣域經濟工作相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出“硬招”、“實招”,拿出推動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意見。
  對此,省發改委高度重視,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利用半年多的時間,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初稿形成後,召集部分專家、學者進行研究,先後徵求了30多個部門(單位)和部分市、縣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並反覆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意見》(送審稿),經省政府第7次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第68次會議審議通過後,7月7日以魯辦發〔2018〕33號文件正式印發實施。
  二、《意見》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
  《意見》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品質第一、效率優先,以富民強縣為主題,全面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和特色化、融合化、綠色化水準,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目標方面提出力爭到2020年,縣域經濟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城鄉、産業、産城、區域融合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益完善,縣域經濟整體水準和綜合實力走在全國前列。第二部分深化改革開放,包括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放管服”改革、“雙向”開放4方面內容。第三部分鼓勵創新創業,包括鼓勵創建創新型縣(市、區)、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援民營企業做優做強、強化人才智力支撐4方面內容。第四部分加快動能轉換,包括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扶持特色主導産業、實現園區提檔升級、支援品牌高端化4方面內容。第五部分振興鄉村經濟,包括促進鄉村産業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發展鄉村旅遊3方面內容。第六部分優化要素配置,包括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完善用地政策、強化金融傾斜力度、加大縣域財政支援力度4方面內容。第七部分建立獎懲機制,包括建立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獎懲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3方面內容。
  另外,《意見》還附有《評價方案》,力求對縣域經濟發展進行更科學、合理、公平、客觀地評價,以達到激勵和鞭策的目的。
  三、《意見》主要突破點
  《意見》重點突出了三個導向:一是問題導向,正視我省縣域經濟發展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與先進省份的差距,擬通過系列新的政策舉措,切實破解各種瓶頸制約。二是戰略導向,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重大戰略部署,注重發揮縣域的承載作用,確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縣域落地生根;三是標兵導向,充分吸收借鑒江浙粵等先進省份的經驗和做法,加快推動我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總的來看,《意見》的20多條政策措施含金量較高、操作性較強,在不少方面都體現了“硬招”、“實招”的要求,在一些方面有新的突破,主要體現在:
  (一)關於深化改革開放。分別從4個領域入手,著力增強改革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允許縣(市、區)在規定限額內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加大黨政機關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力度。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開展土地徵收制度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權分置”改革試點等,進一步加強最優制度供給、釋放最大活力。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除法律法規規章等明確規定必須由設區市及以上行使的行政許可事項外,其他原則上均下放到縣級,進一步擴大縣域自主權。四是深化“雙向”開放,鼓勵縣域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京津冀、環渤海等地區協同合作發展,進一步提升縣域對外開放發展水準。
  (二)關於特色發展。《意見》將堅持特色發展作為首要基本原則,從3個層面入手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化、差異化。一是各縣域優選確定1-2個特色主導産業,開展縣域特色産業集群轉型升級行動,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培育50個左右産業集群。二是鼓勵縣域利用資源稟賦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提出沿海縣域要鞏固提升傳統海洋優勢産業、培育發展海洋高技術産業,支援具有産業、生態、文化、旅遊等基礎的鄉(鎮、街)、産業園區,打造創新引領、主業突出、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小鎮。三是支援縣域品牌高端化,提出支援縣域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開展品牌示範區等創建和認定。
  (三)關於創新創業。為強化科技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對接,加快打造縣域發展新引擎、培育增長新動能,《意見》提出了3個層面的具體措施。一是加強載體建設,支援有條件的縣(市)建設雙創示範基地,創建創新型縣(市)、鄉鎮。二是針對當前創業成本高、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在縣域科技成果轉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創新券補助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獎補政策。比如,對升級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省級統籌給予1000萬元的補助支援。三是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遴選一批屬國家重點支援的高新技術領域範圍、符合新舊動能轉換政策要求的縣域企業,對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開展精準輔導和政策服務,推動其儘快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四)關於鄉村振興。圍繞“以發展鄉村經濟帶動鄉村振興”,除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色主導産業發展、農業品牌建設等方面提出多項扶持政策外,重點在3個方面進一步夯實縣域經濟發展根基。一是促進鄉村産業融合,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支援縣級政府將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向鄉村振興戰略聚集聚焦。三是鼓勵發展鄉村旅遊,重點推動100個特色小鎮的旅遊功能開發建設,積極推動建設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
  (五)關於緩解建設用地矛盾。針對建設用地緊缺問題,《意見》通過3個途徑深化建設用地挖潛、確權調劑。一是規範建設用地指標供應,提出設區市人民政府確保建設用地年度指標及時、足額落實到縣域。二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落地難問題,提出標準廠房建成後,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對標準廠房、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分割轉讓。三是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準,借鑒浙江“畝産效益”做法,提出探索建立以單位土地面積實際産出效益等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機制。四是促進土地資源優勢互補,提出支援縣域“飛地園區”建設,探索跨地區利益分享機制。
  (六)關於人才智力支撐。《意見》通過4個層面,著力破解縣域人才“引不進、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一是加大科技副職選派力度,適當增加財政困難縣科技副職人數。二是加大對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和欠發達縣域人才支援力度,選拔一批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健康人才深入縣鄉村服務。三是對縣域新引進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和省級領軍人才,當地政府適當加大購房補貼力度。四是落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方案,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鼓勵各行各業優秀青年返鄉下鄉就業創業。
  (七)關於化解資金瓶頸。針對縣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3個層面進行緩解。一是加快完善縣域金融組織體系,鼓勵市級融資擔保機構對資本金偏低、功能偏弱的縣域融資擔保公司進行統籌整合,全面增強縣域融資擔保能力。二是提高縣域企業直接融資水準,支援縣屬國有企業上市融資,支援符合條件的縣域企業發行社會領域産業專項債券、“雙創”債券産品。三是加快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出支援金融機構服務重心下沉,積極探索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信貸模式、金融産品。
  (八)關於強化財政支援。針對當前仍有不少縣域處於“吃飯財政”的現實狀況,《意見》從3個層面入手,著力增強縣域財政保障能力。一是進一步完善財政省直管縣改革試點政策,探索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平衡的現代財政制度。二是健全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出建立對基層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機制和縣鄉基本支出分級保障機制。
  (九)關於評價與獎懲激勵。《意見》提出建立和完善3個機制。一是綜合評價機制。按照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實施縣域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方案,對各市及118個縣域發展進行年度綜合評價,一産佔比較低的縣(區)和個別特殊縣,像歷下區、長島縣等未列入評價範圍。二是容錯免責和獎懲機制。明確提出要在縣域經濟發展工作中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目的就是要著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對綜合評價表現優秀或跨越發展成績突出的市、縣(市、區)給予通報表揚。縣域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優異、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優先選拔任用,政績突出、特別優秀的,可直接提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對於不適應崗位要求,打不開局面的縣域主要負責人,及時進行組織調整。三是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動制度創新,研究建立生態補償與環境品質改善掛鉤等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並強化財政支援。
  關於《意見》的有關情況,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從有關渠道了解到,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水準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請問省裏當前出臺的這個《意見》,有何戰略指向嗎?

梁文躍:

  正如您所説,多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總體發展水準一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但與江蘇、浙江等先進省份相比,反映在品質效益及每人平均相關指標上,我們還有較大的差距和潛力。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同樣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動能不足、特色産業不強、要素保障乏力等共性問題。隨著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海洋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對縣域經濟發展來講,既是重大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
  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印發了這個《意見》。《意見》的出臺,將為我省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措施保障,有利於破解瓶頸制約,減少梗阻障礙,進一步激發縣域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全面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助力我省加快實現“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



大眾日報記者:

  據了解,在江蘇、浙江的某些縣域,僅一種産品如打火機、領帶等生産製造就可以帶動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産品銷往世界各地,市場佔有率也較高,請問目前我省縣域在這方面現狀如何,省裏有什麼打算?

梁文躍:

  您提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實際上,這就是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問題。江、浙、粵很多縣域依託自身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不求全、不求大,只求專、求強,因地制宜,通過打造專業化、集約化、鏈條化的産業集群,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為縣域經濟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反觀我省縣域經濟,産業結構雷同,特色不夠鮮明,同質化競爭長期存在,導致了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不利於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和高品質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所作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發展特色化縣域經濟。劉家義書記、龔正省長等省領導也多次強調要加大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力度。剛才,已就發展縣域經濟的有關政策作了説明,可以説這些政策為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出臺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方案,其中就包括縣域特色發展專項行動,總的思路是通過優化結構佈局、實施轉型升級工程、提升發展産業園區、培育“四新”項目等一系列舉措,經過三年努力,在縣域經濟特色化發展的規模和品質效益等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打造我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優勢。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發展改革委縣域經濟發展處姜楠。 
  本次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