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思挺: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前來出席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2018年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集中採訪活動。第二場集中採訪很高興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遵義市市長魏樹旺同志,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董事長何光亮同志,全國人大代表、正安縣貴州神曲樂器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傳玖同志。
歡迎他們!
他們今天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貴州實踐主題,與在座的媒體朋友做深入交流。首先,對三位代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到現場表示感謝!參加今晚集中採訪的新聞媒體有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香港商報、香港文匯大公報等香港媒體,貴州日報、貴州廣播電視臺、當代貴州雜誌、多彩貴州網、當代先鋒網、貴陽網等省主要媒體的記者朋友。歡迎大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和部署。“三農”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對此,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強調,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産業革命。貴州省發佈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指出,要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
遵義市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催綠了貴州高原的山山水水,成為農業增效、農村增收、農村發展的“聚寶盆”,也成功覆蓋遵義、推廣貴州、影響全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西部模式”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典型。同時,遵義茶産業在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助推鄉村振興方面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聚人氣,只有解決了鄉村空洞化問題,吸引人才回到鄉村,鄉村才可能振興。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很多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政策,築鳳巢、引鳳歸,鄭傳玖代表就是返鄉創業的佼佼者,通過創辦遵義市神曲樂器製造有限公司,帶動正安當地農民脫貧致富,請鄭傳玖代表為我們介紹一下正安吉他産業園發展情況,以及正安吉他産業園將如何在鄉村振興發力?
鄭傳玖:
媒體朋友,大家晚上好!
作為一個返鄉農民工,我有一句話:九十年代,我們帶著南雁往沿海飛;經過在沿海這麼多年的打拼,又帶著這群大雁往家鄉飛。2012年政府去招商跟我談到家鄉發展時,我想我們地方確實開始發展了,如果我們在外面有技術、有經驗、有資金,家鄉也一定能發展起來,我想起個帶頭作用,就把工廠從廣州搬回正安縣。經過四年的創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想講幾點,要考慮幾個問題。現在外面務工人員跟當地的産業有一點差異化,要考慮他們回來以後幹什麼,根據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給他們搭建平臺,搭建平臺有幾個方面:要做産業,把園區建立好,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好,沿海一帶很多産業都想轉到內地來,很多青年想回家,在外奔波這麼多年,很多人都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不要盲目搞一個大的産業園區,大家一哄而上,搞不好之後又一哄而散。要做人事調查,本地哪些人做什麼行業,回到家鄉適合發展什麼産業,這是最好的。正安在搞土地流轉、農民合作社,這些打工人員很有經驗,有些人出去搞大棚蔬菜、花卉種植,也可以讓這些人回當地搞大棚蔬菜,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技術、管理經驗。農村最難解決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些青年人從十八歲到五十歲,很多都外出打工,現在要想辦法把這些人引回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産業雖然重要,但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貴州本來就山清水秀,我們一定要守住綠水青山,不能因為發展産業破壞了自己的家園。貴州有一些特色山區旅遊很有優勢,農村搞很多農家樂、小旅館和景區,就像孫志剛書記説的那樣,到正安以後就是彈正安吉他,聽正安神曲,住正安小鎮。還有很多人知道喝正安白茶,我們的白茶産業也很好,是很大的品牌。
我分享一點體會,在外面跑了那麼多年,回到家鄉人熟、地熟,這是我們的優勢,有歸屬感。我們在外面打工二十年,親人、朋友都在家鄉,所以回到家鄉感到很舒服,我們在外面打工時經常牽掛家鄉,這是感覺一。感覺二,家鄉發展需要青年齊心協力,如果家鄉的發展沒有青年回來,沒有大量的勞動力回來,如果都是老、少,沒有中間力量,可能也發展不好。感覺三,家鄉發展更適合小規模企業,廠房、租金都不貴,勞動力也不貴,既可以帶動家鄉發展,也能發展自己的企業,真是多全其美。所以在哪發展都很好,何不如在自己的家鄉,這是我回鄉創業的體會。
我認為,要創造比較好的環境給想回來但還遲疑的人,可能有幾方面要加強:一是辦理證件一站式,最好在網上就能辦好,昨天我聽了報告也是這樣寫的,不要讓想回來創業的人東奔西跑;二是金融政策方面要靈活、機動。我差不多四十歲,在外面打了二十多年工,我們這批人基本都學到一點技術,有一定的經驗,也有一定的資金。如果能把這些人吸引回來,對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大的幫助,只要家鄉給了平臺,讓我們這類人回來發揮好自己的才能,也能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
這是我的一點分享,謝謝大家。
哈思挺:
下面,有請魏樹旺代表為我們介紹一下近年來遵義在以産業革命助推農村經濟振興方面的相關做法和成效,以及遵義市茶産業在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的相關情況。
魏樹旺: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是全國人大代表,遵義市人民政府市長魏樹旺。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一起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向大家介紹貴州遵義的情況。借此機會,我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遵義的農村經濟産業革命情況和茶産業發展情況。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總結起來,貴州的實踐,遵義的實踐符合中央的要求。貴州地處高原山地,山多平地少,是我國西部傳統農業區。一直以來,受地形環境限制,貴州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産業化發展滯後,種植面積和産量都不能與平原地區相比。可以説,農業産業結構的落後是貴州落後一個重要原因。對此,省委志剛書記明確指出,貴州的農村産業結構調整是一場深刻革命,不僅關係280萬貧困農民脫貧,而且關係2000萬農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這道坎邁不過去,産業就旺不起來,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來一場農業産業結構的革命。
遵義地處北緯27°,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5.1℃,素有“黔北糧倉”的美譽,是富學樂美“四在農家”的發祥地,糧食産量佔全省的1/4到1/3,在貴州有著良好的農業産業基礎。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立體型、多樣性的氣候特徵,賦予了遵義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十分適合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産業革命”的決策部署,牢牢抓住中央向貧困地區發起總攻的歷史機遇,堅持把調整農業産業結構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遵義這幾年做了一些嘗試,堅定不移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徹底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不斷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多的優質綠色農産品。2017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産值700億元,增加值突破400億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130元,增長10.1%。
一是調出了新産業。我們準“優”、“特”、“精”做文章,堅持什麼賺錢就種什麼、什麼賺錢就養什麼,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大規模調整農村種養結構,大力度推動旱地基本農田種植經濟作物,大力氣改變農民種玉米的傳統習慣,2017年玉米種植面積下降10.7%。鞏固發展200萬畝茶葉、200萬畝辣椒、200萬畝中藥材、200萬畝商品蔬菜、200萬畝花卉苗木和250萬畝方竹。方竹是一種小竹子,竹筍很有營養價值,在日本賣得非常高。它有一種脾性,只能在大婁山脈種出來。2017年,高效經濟作物覆蓋了80%以上的農村人口。去年,遵義市經濟作物産量和産值分別增長12.6%、14%,對農業種植業總産值的貢獻率達73.9%。
二是調出了新主體。我們按照省委提出來的記“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在招商引資中注重引進種養加、産加銷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發展産業,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引導和支援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圍繞産前、産中、産後各個環節,發展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等合作社,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把小農生産引入大市場。農民一家一戶很難做到,要把小農生産引入大市場,讓涓涓溪流匯入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才能夠有不竭的源泉。目前,全市共培育了市級以上産業化龍頭企業6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800多家。下一步,我們將更加加大力度。
三是調出了新模式。我們始終堅持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大力推進農業産業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全面加快産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觀光園建設,已建成縣級以上農業園區170個,湄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正式獲得國家批准建設,成功打造了130多個農旅、農林、林旅一體化示範點,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達600多萬人次。
四是調出了新業態。我們始終按照高品質的要求發展優質農産品,突出綠色生態、安全有機、營養健康的優質農産品特徵,從生産、流通、上市各環節,用好大數據和農業生産、經營、加工、流通服務的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冷鏈物流、倉儲快遞等新興業態,促進農業由增産向提質轉變、由“為吃而生産”向“為賣而生産”轉變、由賣原材料向賣優質産品轉變,使遵義的優質綠色農産品不斷佔領省內市場、打入省外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目前,全市共培育鄉村電商服務點1275個、網店1600多家。到2020年,我市農産品加工轉化率將提升到60%以上,無公害産地認定面積將佔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三品一標”農産品認證比例將達80%以上。
五是調出了新動能。我們始終堅持嚴守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能變、耕地紅線不能動、農民利益不能損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促進金融、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上山下鄉”,充分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不斷讓農村沉睡的資源醒過來、讓各類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讓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通過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在農業産業上來一場革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大家嚮往的樂園。
湄潭有一句話口號:走,到湄潭當農民去!
哈思挺:
魏樹旺代表從遵義市茶産業的發展切入,介紹了遵義市鄉村振興的經驗和亮點,向我們展示了發展動力十足的遵義,非常感謝。
作為國內磷化工行業的標桿企業,甕福集團在全球磷化工行業享有良好聲譽和積極影響力。近年來,甕福集團致力於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在企業轉型升級與國際化發展方面有很多亮點。同時,甕福集團是作為業界首家探索實踐出工程與技術服務、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的企業。下面有請何光董事長結合甕福集團的實踐,向我們談一下企業的轉型升級以及茶産業板塊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何光亮:
各位記者媒體晚上好,每個行業都有一批精英在在勤勤懇懇的工作,這麼晚了,你們還在非常認真的工作,我表示欽佩!
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始終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把糧食安全做好。現在有句話叫“要把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裏”,這也是對糧食戰略很形象的解釋。要保證糧食戰略就要把莊稼種好,莊稼要有好的收成,耕地在不斷的減少,再加上人口增長,相對耕地也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保證糧食安全、糧食戰略的實現,就要提高作物的種植效率,除了科學種植就是植物營養,植物營養保障、科學保障是糧食種植很重要的部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國八五、九五計劃時期,國家決定在全國建五個高濃度的磷肥基地,高濃度的磷肥在當時的我國還是空白,莊稼的營養量最大的就是氮磷鉀,像我們這種規模每年都要幾百萬噸,有時候上千萬噸,其中一個基地放在貴州,就是甕福。通俗一點,之前品質比較低的肥料,以低濃度養料來講就是10%,高磷肥通常是40%多的養分,高的還有70%多。從磷的開採到選礦,然後做成磷酸,提煉出來之後再做高濃度的肥料。當時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沒有大規模的做成磷酸,做成磷酸以後再做成肥料,就變成高濃度的了,這是大概的背景。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在磷肥化工産業上,甕福産業鏈比較全。再加上九十年代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我們用了世行的貸款去採購了世界上先進的設備,所以一開始就跟世界保持了高度的交流。産品出來以後在全國帶動了一大批企業發展起來,當時國外佔了90%多的市場份額,有日本、南韓、俄羅斯、芬蘭等很多個國家的肥料在中國,2004年左右,就把國外大多數的高濃度肥料擠出去了,因為沒有競爭力。發展到2013、2014年,我們國家不僅把空白填補了,而且也成了最大的生産國、最大的出口國,已經連續四年。這是甕福發展的背景,也是我國磷肥發展的縮影。
通過幾年的發展,甕福有幾個方面在全球比較知名和有優勢:一是産業鏈技術創新。多個環節的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比如選礦技術,凈化技術,還有些技術是獨家的,比如從磷礦石提取其他的成分,把磷礦石的砩提出來,這是全球獨家的。未來人類要用的很多高分子材料,與砩有關的主要從磷裏來,因為傳統的資源已經枯竭了,只有幾千萬噸。還有其他的一些成分,通過這些年的發展,甕福在國際上産業鏈技術領先,這是比較突出的競爭力。
二是在環保先進性上,涉及到一些重大的環保標準,我們國家的標準就是甕福企業的標準,環保的先進上也是比較突出的優勢。三是國際化水準比較高,海外多數是本地化,有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工作,我們的技術、産品、管理輸出與這些優勢都是有關係的。簡單講:技術領先、國際化水準、環境先進性是甕福在行業裏比較公認的。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的背景是完成國家戰略安全的過程,現在我們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生産國和出口國以後,我們的歷史使命算是圓滿完成了。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就要考慮新時期的轉型,既要保證傳統市場的地位,就像十九大提出的,也要以規模驅動的發展模式轉成品質發展的模式。效益、品質、生態環保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要求,要滿足這些要求。
2017年中旬,做傳統的莊稼養料費成了我們業務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形成了往工業用途、食品磷化工、電子磷化工領域發展,和傳統莊稼營養構成了“共生偶合”的工業生態性。從七八年前開始,我們往國外輸出的就不只是産品,最早是礦石,後來是肥料産品,六七年前開始就往國外輸出管理、技術。比如用我們的技術和剛才講的優勢、競爭力去幫助一些需要開發磷資源的領域,我們參加全球競爭,幫他做可行性研究,做工程建設(總承包),營運工廠,實現最終産品的市場價值化,力求做到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和市場。
現在我們總部在貴州,大的基地也在貴州,貴州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全球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貴州也在第一時間把扶貧攻堅上升到系統,2月9日的農村工作會,我理解就是把扶貧攻堅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升到鄉村振興戰略,既解決了鄉村農業,也解決了鄉村振興和城市融為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我們在這裡面可以做什麼?舉一兩個例子,比如福農寶這個農業大數據平臺,網際網路、大數據都是資訊時代的一些表現,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化、動能轉變,一定不能忽略這個時代最主要的生産力特點,核心生産力就是網際網路、大數據,它跟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這個機構轉型升級,沒有融合是談不上提升和轉型的。最近我們在做一個福農寶的大數據平臺,花了一兩個月時間探索,最近大半年時間,基本探索出了商業模式,下一步會快速發展。
簡單介紹一下福農寶的功能。福是幸福的福,農業的農,寶貝的寶。最基本的功能是把種植端跟需求端撮合,用現在的大數據網際網路工具撮合。貴州這種山地特色、地理特徵、氣候特徵,過去不敢大規模种經濟作物,是因為種了以後不知道市場端在哪,要及時實現價值一定得到市場端實現,很多經濟作物(蔬菜、水果)成熟以後,中間銷售的時間很短,有些就一兩周。如果不能及時把市場需求找到,變成價值、現金流回來,種了以後就是失敗的結局。所以,我們歸結起來最大的功能就是把供應端、種植端跟需求端高效撮合。從産業鏈角度講,它是把産業鏈的供應和需求之間縮短,從而降低交易費用,提升競爭力。
具體可以做什麼?我們剛才講了甕福的歷史,我本身就是給莊稼提供營養。種植端可以幫助優化,進行科學種植,比如根據生態環境、土壤、濕度、降雨量、海拔、緯度等等分析,這個平臺會有專門的農技專家進行服務。這個平臺建立起來有幾千萬的交易量,這樣就可以定單種植,種出來以後,要收成的前一兩周可以及時找到買家,非常好。謝謝大家。
哈思挺:
何光亮代表介紹了甕福集團如何從國家"八五"、"九五"期間建設的五大磷肥基地之一通過轉型升級和國際化發展,成為現在集磷礦採選、磷復肥、磷硫煤化工、現代農業産業、環保技術輸出於一體的大型國有企業,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啟迪。謝謝何代表!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大家提問的時候先通報所在媒體的名稱。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記者:
魏代表和何代表的介紹非常精彩,留下深刻印象。我有兩個問題。
請問魏代表,到“湄潭當農民去”這句話的底氣在哪?有沒有一天可能成為“到遵義當農民去”、“貴州當農民去”、“到中國當農民去”?
今天知道何代表接受採訪,專門做了一下功課,知道你們2014年在黑龍江成立了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把業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測土配方施肥。我感覺甕福集團是一個生産經營型集團向生産服務型轉型,請問何光亮代表,甕福集團的業務轉型跟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它是一個機遇還是一個挑戰?這是問題一。問題二,走向“一帶一路”,甕福準備好了沒有?有沒有規劃和藍圖向我們發佈?
魏樹旺:
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是“到湄潭當農民去”“到遵義當農民去”“到中國當農民去”,我相信這一天正在向我們走來。
大家知道農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是集體所有制,現在從中央的頂層設計到湄潭具體的試點,探索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和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目前比較現實的是我們有資源、有資金、有技術,歡迎到遵義農村來投資。作為遵義市長,我為遵義驕傲和自豪。儘管現在不富裕,但遵義一步一景,步步是景,人在畫中游。到了中國的“湄鳳余”,我得講講遵義的茶産業。中國的茶産業種植面積、産值在中國都是第一位,種植面積200萬畝,産值超過100億。貴州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到湄潭、鳳岡,茶山鋪天蓋地。現在是3月6日,再過20多天,如果你們到遵義的“湄鳳余”去,肯定感覺到了仙境。如果女孩子穿上色彩艷麗的服裝,往茶海一站,那真是風景和人融合在一起。剛才講到有什麼支撐?農業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我們吃飽了、穿暖了,現在要吃沒有污染的茶和糧食。要吃好、喝好還有差距,所以農業需要有戰略眼光、有資金的人到農村來,一定也會讓你賺到你應該得到的。還是那句話:“歡迎到遵義當農民”!
何光亮:
先回答您剛才提的第一個問題。在農業産業鏈上我們有天然的聯繫。我們給農業提供營養,本來就是為它而生。企業越往後面發展,産業鏈做得越長,産品幅度就更寬了,這跟農業營養是共生的系統,所以本身就有天然的聯繫。
關於黑龍江,我們在黑龍江有兩三百萬噸的糧食倉儲能力,我們提供個性化的方案,讓它産量更好、産值更高。有些我們幫國家收儲,有些向市場打通。機遇跟挑戰永遠是辯證的,你有智慧、創新、勤勞、苦幹實幹,可以把挑戰轉成機遇。
關於“一帶一路”,六七年前我們開始從管理、技術輸出,我們有系統研究。國家的磷産業要想開發,我們研究它的競爭力,甕福轉型越來越成功的時候,股東也想進一步增資擴股,把我們的財富結構通過結構轉型變得更優化,管理技術的輸出跟投資結合起來。“一帶一路”有的國家領導來到中國,都點名跟我們見面探討,所以我們是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的,從技術、管理、資訊都有充分準備,有些本來一直再做,下一步將做得更大、更強!
貴州綜合廣播記者:
我想請問下魏代表,您曾經從遵義的“大與小、快與慢、高與低”三個維度,深刻解剖了新常態下的遵義市情。現在,省委書記孫志剛提出“貴州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在這樣一個要求下,請您結合您所在地區,從農村産業發展規劃方面談一談振興農村經濟的具體舉措。
魏樹旺:
這個問題,我剛才也進行了講述——貴州為什麼進行農業産業的革命?首先一定要找準我們的優勢和劣勢。貴州是“後發優勢”,後發是有優勢,但我們仍然是後發。我們是靠後的,這是第一。第二,我們用辯證思維從貴州農業種養結構來講,如果種“大陸”的東西,比如大白菜、蘿蔔,要把它運出去,要把産品變成商品,無論怎麼講,這是沒有優勢的。
以種植業為例,遵義第一批種的花菜,運到上海損耗量50%,畝産量趕不上山東、江蘇、河北。這些地方一馬平川,都是現代化、機械化的大範圍種植,而咱們全是坡地、山地,運出去又損耗50%,這是我們的劣勢。為什麼要辯證來看這個問題?如何把劣勢變成優勢?結合貴州特點,就是小塊耕作。沒有連片的大壩子,那我們就發展別人種不了、種不好、某個季節不能種的;垂直氣候、海拔高,我們就種附加值高的,比如貴州種出來的藥材。同樣的藥材甚至比所謂的原産地的有效成分都高,就拿道真來講,我們種的當黨參比甘肅原産地黨參的有效程度都要高很多。所以,我們就要結合貴州的特點,完全按照貴州的發展方式,我們種什麼、養什麼掙錢就幹什麼,不能隨他們走。後發優勢,多彩貴州拒絕污染,我們的地沒有被污染,空氣沒有被污染,這個時候我們就堅決不能再污染它。接下來就要創貴州的品牌。貴州有了自豪感、自信心,我在遵義就要講遵義自信、遵義思維。現在貴州人越來越自信,我們就要打貴州牌。東西是貴州産的,貴州産的就要把它逐漸變成凡是貴州産的農業、種養業都是乾淨、無污染、有機農産品,只有走這條路才有可能走出來。大家到北京的超市看一下。一個大菜堆,同樣的油菜,成堆賣的都是1塊多一斤。旁邊有機蔬菜的櫃,那是幾塊或者十幾塊一斤。所以,貴州要有品牌,還要進一步開放。因為我們後發,沒有積累多少資金,沒有積累人才,這是生産力要素。我們現在有的是資源,那就要敞開胸懷,引進更多的人才、資金進來,守住我們的底線。有人、資金進來了,我們有好的土地、後發優勢、重要特點,我們不足的地方就有可能成為我們的長處,成為我們的後發優勢。後發本身不是優勢,但我們應該把後發轉化為優勢。
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請問一下何代表,在我們振興農村經濟的過程中,龍頭企業特別是像甕福的大企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作用?
何光亮:
這個問題談得具體一點。振興鄉村戰略,裏面有很多文章可做,貴州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山地特色旅遊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這些方面不是甕福的強項。但從種植的角度來講,這是天然跟它有聯繫的,給植物提供營養,怎麼樣種植品質高,我們是有貢獻的。
隨著時代的轉型,我們把這個時代新的生産力特點,像我剛才講的網際網路這些技術用起來,不但把種植端弄好,也把需求端撮合好。之所以好多人不敢種,是因為種了以後産生不了價值。通過對前端的服務,讓産出的東西更好、産量更高,種了以後不擔心賣不掉,通過這一年左右的時間,我認為這方面的成效是很不錯的。最近我們幫好多個合作社弄的東西,賣得都比預想價格要好。通過資訊化與傳統産業的融合,把中間很多額外成本降下來了,這樣大家才有動力。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從區域上講,國內很多省都有上萬個肥料經銷點。肥料都是給種植端的。反過來看,它又跟消費端天然連在一起。貴州真有那麼大産量的經濟作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幫助銷售到全國或者全世界。所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潛力可挖掘,要去找結合點。
多彩貴州網記者:
這兩天不管是代表委員還是採訪記者,貴州有兩個詞特別火,一個是“鄉村振興”,一個是“五步工作法”。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幹,關於怎麼幹,請問魏市長,在鄉村振興中如何用好五步工作法?
魏樹旺:
“五步工作法”對貴州幹部來講是非常好的方式,省委從頂層設計好了。孫志剛書記經常講我是“施工隊長”,我理解現在的鄉村振興戰略,對現在的我們來講,首先要在2020年完成兩個事:一是決戰脫貧攻堅,二是決勝同步小康。
如何不拖全國的後腿?我們有政策設計、工作部署,接下來幹部們怎麼幹,貴州省委每年年初三四月份都有幹部的全員培訓,廳級幹部、縣級幹部、副縣級幹部、鄉幹部,如果沒有培訓,就沒有辦法做到統一思想、步調一致甚至具體的方式。這些年的培訓變得越來越具體,怎麼貸款,農業基金怎麼設立,扶貧基金怎麼拿。培訓完之後要接受檢查,檢查完之後,做得不好的,沒安全要求來的,要問責。農村振興戰略和五步工作法緊密結合在一起。
鄉村振興戰略是非常宏偉的戰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按照大的方略走,具體到每一個步驟都有一個小目標,比如2020年、2023年各有一個目標,各個區縣有自己的目標,小目標圍繞大目標——鄉村振興。
回到第一位記者提的問題,下一步農村的基礎設施非常完善,農村教育品質提高,農村的路網、寬頻網變得越來越發達,我們呼吸著新鮮空氣,享受著潔凈的環境,下一步要想當農民可能就不容易了,就像我們這代人進城一樣,我15歲跳出農村,考了個中師,我估計你們想回農村的時候,下一步就不大容易了。
哈思挺:
因為時間關係,本場集中採訪告一段落,兩位代表的精彩觀點讓我們很受益,還有問題的朋友可以與代表約時間溝通。再次感謝魏樹旺代表、何光亮代表和鄭傳玖代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各位媒體朋友辛苦了,本場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