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網上直播>

1月29日廣東舉行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場記者會

發佈時間:2018-01-31 10:12:33  |  來源:廣東省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宇


黃偉忠:

  主持人黃偉忠: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採訪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根據大會秘書處的安排,今天上午在這裡舉行第三場記者會,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汕頭市市長鄭劍戈先生、佛山市市長朱偉先生、湛江市市長姜建軍先生、清遠市市長郭鋒先生出席本場記者會,就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接受採訪,並回答記者提問,歡迎四位嘉賓!
  今天的記者會時間大約一個半小時,記者提問時首先自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提問時儘量圍繞主題、簡明扼要。另外,為了讓更多在場的媒體朋友有提問的機會,請每位記者只提一個問題。下面開始提問。



廣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們了解到在省政府頒布的《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中,把汕頭和湛江都列為省域的副中心城市。我想請問鄭劍戈市長和姜建軍市長,在這個定位之下,將如何謀劃下一步的發展?謝謝。



鄭劍戈:

  省政府最近發佈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的中期規劃,這個規劃確定把汕頭打造成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加快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延伸區、國家海洋産業聚集區、臨港工業基地和“世界潮人之都”,這是省委、省政府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全省一體化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汕頭來説,這也是首次從省級的層面提出汕頭作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為我市推動全面振興協調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可以説,是省委、省政府給汕頭的第二個“春天”。
  按照《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的要求,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如何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平臺建設和城市擴容提質方面進行優先對接,我們著重從基礎設施先開始。汕頭市委市政府在去年7月份就開始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有針對性地來開展調研論證,從構築“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來著手,來打造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與省域副中心城市描述的是對汕頭未來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個更大的城市空間和城市承載功能,以及汕頭未來將打造國際化、現代化濱海城市潮人之都這樣一個城市形態。換句話講,構築“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就是一個城市未來的模型。
  “一灣”就是汕頭灣,汕頭灣是廣東六大灣區之一,資源稟賦優越,在國內是少有的優良灣區,所以這次我們把“一灣”擺在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節點,以汕頭內海灣為核心,中心拓展兩翼,東融之澄海南澳,西聯潮陽潮南,打造兩岸互聚、城景相融的活力灣區; “一岸”就是東海岸,汕頭市內有一個東海岸,有一個西海岸,我們首先要研究和推進建設的是東海岸,以東海岸新城為前沿吸納,聚集創新發展要素,打造國際化灣區新城、現代化創新都市;“兩河”就是由韓江支流組成的兩條河,這兩條河的水質生態非常好,現在保持全年的水質在二類到三類之間,在城市的中間有兩條河流經過,這個資源十分難得,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被開發,所以這次以兩河為紐帶,構建主城區,構建生態景觀親水廊道,實現城市更新體制;“三個平臺”就是華僑實驗區、國家高新區、臨港經濟區三大戰略平臺,以這三大戰略平臺為載體,打造生産、生活、生態同步發展的産城融合示範區。
  整個城市的模型出來了,最重要的是內容,所以我們圍繞構建“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加快打造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做以下三個對接。
  一是做好規劃上的對接,我們已經委託中規院一個高水準的規劃編制單位,緊緊圍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及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創新的國際化、現代化濱海城市的目標,按照科學規劃、有序建設、交通先行、産業先導、生態優先、産城融合的思路,加快編制“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規劃實施綱要,做到與《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無縫銜接。
  二是做好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無論是《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的要求,還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需要,基礎設施先行是必要的,所以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本屆政府任期內要完成總投資召開兩千億元的一大批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把這批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分類成“一一三五六六工程”:第一個“一”就是建設一個大港口,我們與香港招商局開展戰略合作,投資一百多億元,將汕頭港打造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大港口。這個港口選址在廣澳島,一期已經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第三期今年內可以動工,未來在四年內全部建成;第二個“一”就是升級改造一大批市政道路,增強市區道路通達能力;一個“三”就是建設三條跨海灣通道,在汕頭海灣現有兩條大橋的基礎上,再建設三條跨海灣通道,其中新增兩座大橋和一條海底隧道,這三個工程都已經動工建設,目的就是加快構建中心城區快速外環線,全方位打通汕頭灣南北交通主動脈;一個“五”就是建設五條鐵路動脈,這五條鐵路就包括時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鐵(今年動工),廈深鐵路到市中心的聯絡線,潮汕機場到中心城區的聯絡線,這兩條聯絡線在今年6月份可以完成。另外還有疏港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全域的城市軌道,總長度達到260公里,示範段7公里已經動工建設;第一個“六”就是六條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形成市域內汕潮揭一小時交通圈;第二個“六”是建設六條市政大通道,進一步引領中心城區東融西聯,支撐城市擴容提質。
  三是做好重大戰略平臺的對接。加快三大戰略平臺建設,華僑試驗區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構建汕頭特區創新引領區、粵東現代産業發展高地和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平臺,國家高新區實施政區合一,整合政策和空間資源,特別是圍繞中移國際科技合作産業園(注:汕頭和以色列合作),打造國際科技合作成長區和自主創新核心區。臨港經濟區按照全港中區後承的模式,構建港産城聯動發展的濱海城市格局。以上為打造副中心城市基礎性的項目,目前有六成項目已開工建設,其餘的都在進行前期工作,將在四年內全部建成,汕頭有信心打造名副其實的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姜建軍:

  汕頭市和湛江市在《廣東省政府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當中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我分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湛江為什麼是這個規劃當中的省域副中心?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廣東省是國家的海洋大省,海洋經濟佔比非常高,廣東佔全國海岸線的1/3,湛江佔廣東海岸線的1/3,是一個海洋大市,所以在《沿海經濟發展規劃》當中湛江作為省域副中心是不出奇的;二是湛江是一個港城,海岸線長,且港口特別發達,是天然深水良港,湛江港2017年是全國沿海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三是湛江水産品、海産品、海洋漁業十分發達;四是湛江也是旅遊港,郵輪、遊艇、海灣遊都非常發達。所以湛江是一個港城,是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在湛江有很多國家的科研機構,包括省屬一些高校的佈局,包括醫療衛生的佈局,湛江完全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條件成為廣東省的省域副中心。
  另外,如要成為廣東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須具備中心輻射帶動能力。我們初步考慮湛江的區位、資源、條件,今後至少在四個方面可以成為支撐省域副中心的要素。一是可以成為經濟貿易中心。因為湛江市在三省交界的地方,海南的生産生活物質90%都要通過湛江運送到海南,廣東、廣西沿海的聯繫也必經湛江,它的經濟和貿易均有很好的基礎,所以應該可以成為未來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二是可以成為科研和教育中心。除廣州以外,湛江的高校是最多的,培養的學生數量在全省的城市裏面名列前茅,很多國家級的科研機構也都落地湛江;三是可以成為文化旅遊中心。湛江作為一個半島和海灣城市,在承接海南的國際旅遊島發展當中機會得天獨厚,同時雷州文化也是十分具有特色。所以它未來成為文化旅遊中心也是具備這個條件的;四是交通和物流非常發達。湛江現在正在規劃的這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可在未來來發展湛江的物流,所以在打造交通物流中心方面也是具備這個條件,以上就是所以我們初步考慮至少在這四個方面來支撐湛江成為省域副中心。為了實現省域副中心這樣一個定位和目標,主要是從以下七個方面來做:一是高水準地推動交通的現代化;二是高品質地發展實體經濟;三是高標準地推進新型的城鎮化;四是發揮農業農村的優勢,實現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鄉村振興;五是加快動力的轉換,就是科技創新驅動;六是全面地增加優質的民生供給;七是全面地打造優質的生態環境,大家都知道全省每次公佈空氣品質,湛江都沒有出過前三名。我就簡要回答到這裡,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

  我想請問佛山市的市長,關於佛山近年來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有什麼舉措,特別是在製造業成本洼地以及扶持企業發展方面未來有什麼舉措?



朱偉:

  佛山是製造業大市,近幾年佛山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做經濟工作的主線。我們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的行動方案,設立了5個億的專項基金,聚焦提升品質和降低成本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佛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做法(特別是降成本),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省裏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包括在座各位記者朋友們的廣泛關注。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結合佛山是國家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改革試點的區域,著力探索製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切實在“破立降”上下工夫。 “破”,一方面要大力出清僵屍事業(特別是國有僵屍事業)單位;另一方面也要結合佛山存在著大量且低效低端的村級工業園區的實際,通過環保品質安全市場的法律法規,運用市場機制,加大對這些不達標的企業、低端的無效的産能的清理和改造,騰出空間來發展新興産業。
  “立”就是要著力提升供給體系的品質,培育新動能,要把品質"強起來",把新動能"立起來"。佛山市是製造業大市,品質是製造業的生命,近幾年佛山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會,推進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的建設,全面提升産品和服務的品質,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實施三大戰略,實施以質取勝技術標準品牌帶動三大戰略,出臺提升工業産品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具有佛山特色的先進標準體系,推進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的建設,促進工業産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截至目前為止佛山共有通過各類品質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6600多家。2017年工業産品品質監督初查綜合合格率達到93.5%,這個數字在全國的工業城市也是處於領先的位置。
  另外,佛山還累計創建了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9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9件,這兩個數字在全國的地級市也是首位。除此,還擁有省名牌産品500個,這在全省的地級市也是首位。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産品的品質和服務的品質確實有了大幅度躍升,佛山正在從“佛山製造”向“佛山品質”邁進,接下來還要切實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要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體系的品質切實地提升起來,切實增強佛山經濟發展的品質優勢。
  在立新動能方面,要把佛山製造發展的新動能通過幾年和一段時間的努力,把新動能提升起來;在培育新動能方面,著眼于增量優質和存量優化。增量優質,就是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要大力引進培育和發展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我們想通過若干年的努力,爭取把佛山的機器人、智慧家電、新能源汽車打造成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形成新的增長極,帶動佛山的製造業邁向中高端,這是在增量優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存量優化方面,就是要推動傳統的製造業轉型升級,要通過實施新一輪的技術改造,推動傳統製造業瞄準國際標準,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傳統製造業的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準,推動傳統製造業煥發新的活力。
  培育新動能方面最主要的還是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我們在這方面著力:一是從政府層面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要利用好省政府把先進科學實驗室放在佛山建設的機遇,利用好省委、省政府同意佛山以全新的體制機制籌辦一所新的理工科大學的機遇,把原創的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提升起來,在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上真正取得突破,真正地發揮産業的領先優勢;二是要強化企業的主體創新活動,深化政産學研合作,加強各種創新要素在佛山的聚集和成果轉化,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跟著推動“佛山製造”向“佛山創造”轉變。接下來還是要繼續大力降低經濟成本,成本高還是影響當前製造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2016年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們通過實施“廣東十條”、“佛山十條”等政策措施,兩年累計幫助企業減負達到600億。
  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樹立“放水養魚”的意識,爭取把佛山打造成為全國的製造業成本洼地。第一個在降低製造業成本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推動省以下的涉企行政性收費零收費,規範各類費,把“費”真正地降下來;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企業辦事流程,推廣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節省企業的辦事成本,提高企業的辦事效率;三是繼續推進市場公平審查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進一步激發民間的投資活力,要使廣大的製造業企業要覺得在佛山投資興業辦事非常便捷,交易成本非常之低。在降低生産要素成本上,第一個就是要落實好“廣東十條”裏面提出的推進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標準的降低,真正把工業企業使用土地的成本降下來。目前佛山的工業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已經是全省最低。
  二是發揮供應鏈平臺的作用,我們在很多傳統製造業行業搭建了供應鏈服務平臺,鼓勵傳統行業企業加入到這些平臺裏。通過這個平臺降低全産業鏈的要素和交易成本,特別是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降低用電用氣成本,構建起一個産業鏈內上下游共贏的生態體系;三是把製造業的人力成本降下來;四是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佛山在“廣東十條”的基礎上,去年推出了“佛山十條”,針對佛山的企業用電用氣成本偏高的情況,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每年市級財政拿出2個億,對工業企業增加的用電量和用電量進行補貼,切實把增加的用電用氣成本降下來,還要推動企業降低內部的成本,繼續開展企業技術診斷工作,降低企業內部管理成本和生産成本。總的來説,我們要運用好“組合拳”,綜合施政,把企業各方面的成本(綜合成本、運用成本)降低下來,使得佛山真正成為全國製造業的一個成本洼地,能夠聚集更多的製造業企業到佛山來投資興業。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羊城晚報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郭鋒市長,清遠正在探索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和農村公共服務三個中心下移,想了解一下這些改革最近的進展如何?接下來會有怎樣的佈局?試點會不會全面鋪開?謝謝。



郭鋒:

  首先感謝您的提問。清遠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全市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同時也是廣東的最高峰,海拔1902米。清遠也是農村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和山區的面積分別佔70%,是一個農業農村的大市。這幾年我們為了解決農村、農業、農民“三農”的發展滯後問題,積極地探索農村的綜合改革,為了基層的組織建設,一是組織建設中心下移;二是村民的自治下移;三是公共服務的平台下移。“三個整合”,首先是土地整合;二是涉農資金的整合,解決國家每年下撥涉農的資金分散的問題,清遠是全國涉農資金整合的唯一地級市;三是農村的服務平臺進行整合。
  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應該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主要有四大成效:第一,改革的成果持續地加強,連續三年清遠的改革成果做法經驗進入到中央的一號文;第二,前一段時間中央召開了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把清遠的農村改革經驗和做法也給吸納進去了,包括土地的整合、村民的自治、涉農資金的整合,在廣東省有16條經驗被全面地進行推開。去年由國家民政部聯合中組部六部委下發的(文件),對清遠三個縣六個點的試點進行進一步地擴大,即英德、佛岡、連州進行擴大試點,對村民的自治方式再進一步地加強試點,這方面的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村民的自治能力持續加強,自治能力涉及到組織架構的加強問題、基層幹部的選配問題,這幾年把村一級的組織加強、自治能力建設,一共選拔了9300多名村一級的幹部,來去加強基層的建設,選拔了3500多名幹部作為後備的村級幹部,這些幹部當中有相當一批是好人加能人。因為村一級的治理必須要靠人才治理,同時再積極地探索“一定三有”的模式,就是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對村一級定全職規範:“三有”即有工作、有報酬、發展有希望,退了之後有所養,通過這幾個方式去進行基層治理結構的調整。
  第三,村級的公共服務持續加強。公共服務涉及到村民的整個架構下移之後應該如何服務群眾,我們去年在全市建立了村一一級的服務站1160多個,為基層群眾辦事,主要是政務類和黨務類的事情,一共是160多萬件,把我們的服務送到農村的家門口,這是很不容易的;第四,農村的經濟發展持續加強。有四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農業的總收入從2013年到2017年5年時間年均增長了12.8%,GDP增長年均8%左右,大幅度地高於經濟總量的增長;第二個是村集體的收入年均增長12%;第三個是農村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達到年均10.5%的增長,特別是2016、2017年,我們脫貧人口的脫貧接近10萬人,這一輪按照國家的標準是13.4萬貧困人口,2016年5.4萬,去年4.6萬,10萬人脫貧,今年剩下的3.4萬人口,按照國家的標準,可以逾期實施精準脫貧。通過這幾年的努力,農村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接下來我們主要是圍繞五個方面來推進農村的綜合改革。第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總書記治國理政,特別是對中國“三農”問題治理的一個重要的新的思想,十九大的報告明確提出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方向,深入探討農村綜合改革體制機制。我們觀察到農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窮的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困”,一定要讓農民走出困境,能夠把他們的內生活力激發出來,這樣清遠的發展就才能取得成功,這也是李希書記在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的“要調動農民內生的發展動力”,所以這方面我們要進行積極的探索。
  第二,要著力地抓好基層的自治,努力實現培根固本。農村的基層治理主要是從兩個擴面來進行:一是基層村的服務站的擴面,要進一步以行政村往自然村擴面,像清遠的行政村有1023個,自然村有19000多個,還有一大批自然村要進一步去擴面;二是行政事務要往社會事務進一步擴面。
  第三,要以土地的整合為重點,去激活農村的內生活力。農村農民最大的資源是勞動力、是土地,所以在改革過程當中,要緊緊地把握住這一輪改革必須解決困擾農民的土地資源要素問題,所以我們在陽山進行了大面積的整合,農民自願、村集體領導、理事會積極推動,成片的鄉村農村一千畝、兩千畝土地進行整合。過去農民經營土地存在碎片化的問題,有些農民的土地小的有三五塊且分散到各個地方,有一些是二十幾塊,但他沒有辦法集中規模化地經營,所以我們進行整合。去年整個耕地整合達到160多萬畝,佔本輪整合耕地面積的52%,今年要繼續整合,推廣陽山、連州的經驗進行深度的整合。
  第四,要加快農村産業的發展,十九大報告第一個就是産業興旺,沒有産業,沒經濟,沒産品,就沒有農民的富裕,所以産業發展過程當中主要是抓住三個“三”的工程。第一個“三”是三品工程,即品種、品牌、品質;第二個是抓住“3+X”的産業,比如清遠雞、英德紅茶等等;第三個是用5到8年通過農村改革去實現農村農民每人平均30000元的收入,現在是6000多元。
  第五,建設農村集體服務站,讓群眾辦事不出村。把服務“下沉”到農村,真正讓農民能夠不走得太遠,不離開村落,就能夠接受到黨和政府的服務。總書記明確地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是清遠農村改革的探索方向。謝謝。



新華社記者:

  剛才已經提到湛江已經被列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在過去一年交通基礎設施取得重大突破,那麼接下來湛江將如何優化基礎設施佈局和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湛江機場遷建、港口建設方面有什麼想法和措施?謝謝。

姜建軍: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也問到了湛江的短板。如果説湛江的戰略地位在廣東、在全國非常重要,能夠列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一個支點城市的話,那麼湛江在國家、在廣東省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但湛江在過去經濟發展中最大的一個短板就是交通問題,湛江是離珠三角最遠的一個城市,由於區位所決定,它的交通條件應該説是有諸多不便,不管是航空、鐵路、公路,應該説極大地制約了湛江的發展。
  十三五”以來,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省裏也把湛江的交通問題的解決作為全省一體化發展的一個重點。現在湛江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在加緊建設,高鐵站主體結構封頂,預計今年6月份湛江可以和茂名、陽江幾個市進入高鐵時代,到廣州的鐵路時間大概就是3個小時以內。另外,是新的機場規劃和建設。去年在省政府的支援之下,不光是新的國際機場實現了配套工程的全面開工,國家立項的審批工作也接近尾聲,現在徵地拆遷工作在2017年基本完成了。為全面地動工創造了條件,這個機場我們又進行了國際招標,是一個以現代化、符合現代國際通行的先進機場的標準,可以説是一個"非常高大上"的新機場。公路建設去年也有新的進展,汕湛高速已經在去年12月28日實現了通車。
  在新的一年,整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省裏的支援之下,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把它作為整個湛江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三大抓手之首。新的國際機場將在今年全面動工,計劃用3年的時間把它建成,到2020年新的湛江國際機場可以通達國內的主要城市和世界的許多城市。高鐵的建設,今年6月份將會迎來湛江的高鐵時代,這次在省長的報告當中提到還要規劃一條廣州到湛江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這樣一來便可以加快全省一體化的發展,把粵西和珠三角和粵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另外,“向西聯繫西南腹地”的河湛高鐵前期工作也已經接近尾聲,計劃在今年可以實現動工。向南聯繫海南、向北聯繫廣西和湖南,包括西北地區的包海通道,是中國高速鐵路網路八縱八橫的中軸線,從包頭-西安-張家界-桂林-玉林,今後有條件可以過海。這一條包海高鐵是我們國家南北方向的一條戰略通道,我們也在加緊前期工作,四個省共同在推動這項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補短板,高速公路建設在整個交通規劃指引之下,把重要的發展片區、節點,通過高快速路連通,同時完善主幹道、主路網,使得湛江和全國的高速路網緊密相連,來支撐湛江的經濟發展。
  還有一個好的消息:鐵總正在落實國家的交通強國戰略”。在這個強國戰略當中,湛江未來是一個工業的重要基地,也是交通的一個重要樞紐,今後會大大增加貨運鐵路在這一方面的佈局,將會在湛江規劃鐵路的物流園區,把電氣化的鐵路一直覆蓋到重要的港口、港區,包括一些重大的工業項目,用綠色的交通方式來保證好生態環境。此外是港口的建設,我們和招商局簽訂了“1+N”的戰略合作協議之後,湛江要打造“北部灣的蛇口”,包括湛江港的擴建、東海島的擴建,包括這次寫在省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30萬噸級航道的改擴建,包括現在正在推出的郵輪碼頭,湛江整個港口的發展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海陸空鐵綜合交通的佈局、優化和強化,來進一步支撐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同時來落實好省域副中心全省的戰略規劃的需要。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中新社記者:

  汕頭是著名的僑鄉,僑胞跟僑商都非常關注汕頭的發展,近年來汕頭開展了創文行動,引發了潮商回歸的良好效應,想請問鄭市長,創文給汕頭帶來了什麼樣的重大變化,今年有什麼新的舉措?謝謝。

鄭劍戈:

  2016年5月份我市啟動了城市文明創建活動,強化城市文明大行動,並以此加快推進全面振興發展的總抓手。一年多來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帶來的不僅僅是城鄉面貌的變化,更重要的就是大大地提振了幹部隊伍的精氣神,優化了營商環境,市民群眾和海內外潮人的自豪感、歸屬感明顯增強,所以汕頭一年多來的“創文”最重要就是體現在大家對家鄉的歸屬感,實現了信心回歸、潮商回歸、形象回歸、特區精神和特區效應回歸,這四個回歸就很好地回答了“創文”給汕頭帶來的巨變。
  我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文創出了生産力。一年多的創文行動,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凝聚了廣大幹部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向心力,和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戰鬥力,我認為“創文”最有力的就是讓大家“動”起來,所以2017年全市經濟延續了2016年的良好發展勢頭,繼續保持提速增效的態勢,2017年全市實現GDP增長9.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7%,這些都是我市多年來綜合成績最好的一年。
  二是“創文”創出了好成績,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我們利用“創文”新建、改建市政主幹道28條,道路通達能力明顯提升。整個城市更新分三年進行,第一年已經完成28條道路的改造和169萬平方米瀝青照面,新建大小公園綠地465個,公園綠地包含城鄉在內升級改造一批公園綠地,城市建城區綠化覆蓋率上升到44.2%,城市呈現“四季呈綠、季季有花”,同時我們也實施了城市景觀照明工程,城市夜景更加絢麗多姿,一年多來拆除違章建築物108.6萬處,清理亂擺亂賣行為133.1萬宗,新建改造農貿市場201個,查處交通違法行為109.9萬宗,現在市容市貌更加整潔有序。
  三是“創文”創出了好作風,公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隊伍形象進一步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潮人的廣泛支援和普遍認可,抓“創文”的過程同時抓隊伍作風的建設。四是“創文”創出了競爭力,“創文”提升了城市軟硬實力,增強了城市的向心力和競爭力,特別是城市競爭力的增強大大地促進了城市的發展,我們感覺有幾個變化,一是汕頭的人氣指數不斷上升,城市聚集效應日益增強,去年全市接待旅遊過夜人數達到3144萬人次,增長13%,實現旅遊收入達到457億元,增長29%,潮汕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經上升到485萬人次,其中往返汕頭的旅客達到300萬人次,僅僅是去年我市就凈增了70萬人次,這説明現在城市來往的人多了,人氣旺了。
  但是我們分析,人氣旺除了旅遊的因素外,更加體現在我市的商貿活動越來越活躍,最近我們派出調查組到潮汕國際機場和潮汕動車站,發現每一趟班機和每一趟列車幾乎都是滿員地上、滿員地下,而且調查發現,年輕人佔的比例達到89%,也就是説來坐動車和航班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我們調查到年輕人當中有56.8%是來進行商務活動的,其他的就是探親、旅遊和就業,所以旅客當中超過一半是帶有商務活動任務來的,説明汕頭這一年多來商務活動越來越活躍。
  第二方面就是一大批大型的企業也看好汕頭,相繼進駐汕頭投資産業和基礎設施。截至目前有60多家世界500強和全國500強企業進駐汕頭髮展;第三方面是海內外潮商也紛紛回來投資創業,汕頭的潮資和潮力是非常豐富的,既有錢同時也有才,這批潮商原來不太願意回來,但是就這麼一年多時間,改變了他們對家鄉的看法,潮商陸陸續續地返鄉,而且帶來了很多大項目:比如泰國中華總商會將投資100億元開發中泰華僑中心,這個項目是一個産業項目,在汕頭打造華商基地、華僑文化産業基地、國際華僑體驗社區,目前這個項目已經落地。
  第四方面是本土的企業家原來紛紛往外逃,很多企業家跑到外面去投資,現在這些本土的企業家對家鄉也充滿信心了,也表達要“紮根家鄉、做大做強”。這幾個方面就表達了整個城市的競爭力在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增強就是靠這一年多的“創文”成果來取得的。去年我們有個“一二二八”的商務活動,簽約動工竣工項目259個,總投資達到2894億元,這些項目有簽約的,有動工的,有竣工的。
  以上就是我們一年多來創文取得的成效。但是創文永遠在路上,我們的路還很長,且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強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凈化、美化水準,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朱市長,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近期有望獲批,佛山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在這中間發揮怎樣的作用?尤其是在廣佛同城方面是否會有一些新的突破?謝謝。

朱偉:

  中央、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佛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來説,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好作用,那就必須要立足於自身的發展定位和優勢,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成員之間的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我們希望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把佛山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樞紐城市,作這個過程中更加注重“三個突出”。
  第一個突出,就是突出佛山的製造業優勢,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實現産業互補、互利共贏,立足自身的發展定位和優勢。佛山最大的優勢就是製造業大市的優勢,也是全國重要的製造業生産基地,2017年佛山全市的工業總産值接近2.5萬億,全市工業增加值接近5000億,在全省的工業總産值核工業增加值的佔比15%,在全省僅次於深圳,位居第二名。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龐大的製造業企業,為我們灣區內的深圳、香港這些城市的創新資源和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些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願望強烈、創新升級需求旺盛。
  所以我們最近在謀劃幾件事,一是如何強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這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主動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積極承接深圳的創新溢出效應,讓更多的創新資源、技術、資本、人才在佛山製造業集聚,為佛山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服務。比如佛山的轉型升級急需要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的幫助,這一方面香港現代服務業和生産性服務業高度發達,佛山又是粵港澳服務區製造業服務的高端區,我們在想如何把兩地的資源優勢互補,如何在更高水準更高層次上推動香港+佛山的合作。再比如省委、省政府提出來要打造珠江西安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來,佛山的裝備製造業産值在整個産業的産值接近一半,如何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與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加強裝備製造産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發展水準,所以第一個突出還是要突出製造業優勢怎麼實現灣區城市之間的産業優勢互補和共贏。
  第二個突出,就是要突出廣佛同城的優勢,攜手廣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集合。眾所週知,廣佛同城可以説是國家區域一體化的一個典範,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廣佛兩個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治理、民生服務、政務服務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也切實提升了兩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我們曾統計,廣州和佛山加在一起經濟總量會超過上海,兩者加在一起産業的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全世界都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兩個城市的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廣佛同城,所以提出來廣佛同城要進入新階段、上一個新的臺階,廣佛同心,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集合,共同融入全球的創新網路,參與全球的産業分工和競爭,建設世界級的産業集群,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揮支撐作用,要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集合。
  接下來在廣佛同城方面,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就是要重點推動軌道交通和交通的快速幹線的對接和互聯互通,要地上地下立體式地互聯互通,所以我們重點推動廣州和佛山之間對接的幾條地鐵的規劃建設,真正在廣州和佛山之間的軌道交通形成一張網、一張票。地面的快速交通幹線建設上,推動一批聯通兩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使得兩地的交通更加暢通、更加便捷。
  二是要加快推動兩地産業的協同發展,廣州和佛山在産業發展上面各自都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廣州的現代服務業發達,佛山的製造業基礎雄厚,我們要發揮好廣州現代服務業和佛山先進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構建廣佛産業協同發展的空間格局。近期兩地正在廣佛交界的地方,一邊規劃一個産業園,希望這兩個産業園進行聯動發展,這兩個産業園共同推動電子資訊産業的協同發展。
  三是著力構建區域協同的創新體系。廣佛同城、廣佛合作一定要在廣佛兩城的創新驅動上來合作引領兩地的發展,這是兩市達成的協議,近期我們要簽訂兩地協同創新的協議,就是要加快兩地創新各種資源要素之間的流動和合作,使得兩地之間的各種創新要素都能為兩地的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和提供支撐。我們要合作打造廣州這邊珠江西航道的創新帶和廣州的大學城到佛山的國際創新城,還要加快廣州大學城的衛星城在佛山來建設。通過這些載體的建設,使得廣佛的創新驅動合作能夠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是堅持以惠民生為落腳點,推動同城化的工作,要強化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繼續合力推動廣佛跨界河水的環境整治,還要進一步加強兩市在教育培訓、醫療衛生、人才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協作和資源共用,推進兩地的政務服務同城化建設,讓兩地市民切實感受到同城帶來的便利。
  五是要全力推進同城化的合作示範區的建設,使得兩地的同城合作上一個新的水準。兩地規劃了三個示範區,要推動三個示範區的建設,能夠示範引領兩市的合作,就是要做好荔灣和南海、花都和三水、番禺和順德三個市的示範帶動工作,以點帶面,加快廣佛同城的步伐。
  第三個突出,要突出佛山承東起西的優勢,把佛山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綜合交通樞紐。一是要發揮好去年建成投入運營的佛山西站的作用,要把佛山西站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鐵路客運樞紐。佛山西站是國家鐵路規劃建設中的廣州四個主鐵路樞紐之一,是廣佛地區西部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目前已經建成10個站臺21條線,而且是全國首個“下進下出線下式”高鐵站,也是全國首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一個鐵路客運樞紐站,是廣州地區向大西南地區始發終到的鐵路火車站。佛山西站投入運營半年多來,今年春運期間日均客運量會接近10萬人次,將發揮著巨大作用,所以下一步我們要利用好佛山西站,加快在佛山西站建設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廣東園的建設,使其真正成為高鐵經濟帶的龍頭,真正成為全國高鐵經濟帶的示範區,發揮輻射祖國大西南橋頭堡的作用。
  二是要加快建設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把佛山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航空樞紐。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的建設已經正式啟動,已經寫入了省政府的工作報告,選址落戶在佛山高明,所以我們要加快新機場的建設,先期工程要爭取今年年內動工,爭取全年底全面動工,爭取動工三年後建成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依託新機場,正在規劃建設空港經濟區、臨空經濟區,要力爭把佛山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西部航空樞紐,更好地發揮對粵西乃至整個大西南地區的佛社帶動作用。我想,佛山在下來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就更加注重好這“三個突出”,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黃偉忠:

  由於時間,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如果在座的媒體朋友們還有問題要問,可以聯繫四個市的有關工作人員,也可以跟大會宣傳處聯繫,我們將盡力滿足大家的採訪需求,同時要感謝付出辛勤勞動的南方網、廣東人大網對本場記者會進行的圖文直播。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