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網上直播>

1月19日山東舉行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意見》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2018-01-30 09:40:04  |  來源:山東省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宇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意見》(魯政辦字〔2017〕208號),這項《意見》是指導我省發展農業“新六産”工作有序開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文件。今天,我們邀請省農業廳副巡視員于永德先生,省農業廳産業化辦公室主任孫明河先生解讀《意見》,並回答記者提問。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有中央駐魯新聞單位、香港新聞媒體駐魯分支機構,省直及濟南市主要新聞單位的記者朋友。
  首先,請於永德副巡視員介紹有關情況。



于永德:

  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省政府新聞辦、新聞媒體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關心支援!
  在解讀《意見》之前,我先簡單通報下我省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有關情況。目前,我省農業“新六産”帶動主體不斷壯大、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利益聯結機制逐漸完善,已初步形成良好發展態勢。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到5.5萬家,農民合作社18.6萬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600家,參與産業化經營的農戶超過1800萬戶,戶均增收2680元;各類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9萬多家,年營業額突破630億元,共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0個,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30個;2017年,在28個縣(市、區)實施了生態迴圈農業示範項目,生態迴圈農業示範推廣面積達到1005萬畝;建立了山東省知名農産品品牌目錄,遴選了23個區域公用品牌、200個企業産品品牌;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累計投入項目資金5億多元,實施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項目和農産品産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引導各地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産”。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意義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業“新六産”是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的新型業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新六産”發展,劉家義同志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堅持“三個導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植壯大農業“新六産”,加快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龔正同志連續兩年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突出培育農業“新六産”這個總抓手,並提出了“三鏈重構”、“兩個亮點”、“四型發展”等農業“新六産”發展的框架思路。
  我省是農業産業化的發源地,農業産業化經營長期處於全國前列。農業“新六産”是農業産業化的“升級版”,是對傳統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的重構和提升,是現代農業的新型業態,對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發展農業“新六産”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社會分工分業的不斷深化,傳統産業間的滲透融合不斷加深,以及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加入,農業已經不是過去單純的第一産業,其內部也出現了一二三産業的劃分,而且向後延伸到農産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全産業鏈條融合發展的“新六産”。應當説,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農業的現實改造,也是農業發展到一定水準之後的必然選擇。
  其次,發展農業“新六産”是我省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抓手。發展農業“新六産”有利於引導農業産業由生産向加工、流通、服務等産業縱向延伸,農業功能向休閒觀光、農事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等領域橫向拓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産業融合,加快構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産業興旺的總要求。這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
  第三,發展農業“新六産”是激發農村活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發展農業“新六産”有利於農民全鏈條參與,吸引資本、資源、技術等要素集聚、跨界配置、滲透融合,有力推動業態創新更加活躍、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利益聯結更加緊密、農民增收渠道更加拓寬,實現全鏈條增值並讓農民更多分享全鏈條增值收益。
  第四,發展農業“新六産”是保持農村綠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發展農業“新六産”有利於推廣節本增效技術,引領綠色發展、農業生態安全,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品牌化行銷、産業化經營,在有效提供農産品的同時,也提供生態産品,滿足人們對綠色生態的消費需求,實現生産美、生活美、生態美。
  二、《意見》主要內容
  《意見》重點以農業産業為基礎,大力推進産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整合,打通和拓展産業鏈條;以共用為核心,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共用發展紅利。《意見》明確了農業“新六産”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建設農業“新六産”示範縣50個,培育示範主體600家的目標;並從塑造新型業態、培育帶動主體、做優發展載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建立推進機制等方面,提出了23項支援政策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塑造農業“新六産”新型業態。一是打造終端型業態。構建農産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産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産業體系。二是打造體驗型業態。促進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與休閒觀光(垂釣)、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節慶採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三是打造迴圈型業態。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迴圈農業。四是打造智慧型業態。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
  (二)培育農業“新六産”帶動主體。一是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完善我省家庭農場備案登記辦法,開展家庭農場示範場省、市、縣三級聯創活動。二是規範發展農民合作社。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産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三是壯大提升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推進集群集聚發展。四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活動,制訂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規範服務行為。
  (三)做優農業“新六産”發展載體。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産業特色小鎮建設。建設具有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商貿資訊、文化展示、旅遊資訊諮詢、産品交易和資訊管理等功能的綜合服務平臺。二是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示範創建活動,大力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建築設計下鄉,技能培訓下鄉,開展田園建築示範。三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産業園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三園同建”,打造現代農業綜合發展平臺。
  (四)完善農業“新六産”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一是推進多方式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聘用已流轉土地或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農民,拓寬農村富餘勞動力穩定就業渠道。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或二次結算”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係。支援農戶將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林權、水域灘塗養殖權等産權入股參與農業産業化經營,實行“租金保底+股份分紅”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鼓勵村集體牽頭組建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入股合作社,切實保障農民土地入股收益。三是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穩定土地流轉關係,合理確定流轉年限,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建立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分級備案制度,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辦法體系,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健全農業“新六産”發展服務保障體系。一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搭建農村綜合性資訊化服務平臺,實施農技推廣資訊化應用示範項目,創建農村創業創新基地(園區)目錄,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二是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統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省推進示範,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認定、管理機制,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力度,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加強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四是打造山東農産品品牌。實施山東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建立健全品牌農産品標準體系,建立知名品牌目錄。五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大對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援;支援齊魯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整合市場資源,豐富交易品種,拓寬交易範圍,創新融資模式;充分發揮省級農業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將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扶持範圍;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六)建立農業“新六産”發展推進機制。一是強化部門協作配合。二是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等優先支援符合條件的農業“新六産”發展項目;落實各項用水、用電及土地政策。三是積極開展試點示範。鼓勵支援開展農業“新六産”發展試點工作,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示範帶動全省農業“新六産”快速發展。四是落實各級政府責任。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為落實好《意見》,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規劃引領。編制全省農業“新六産”發展規劃,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指導各地出臺與當地相適應的發展規劃,分析發展環境、明確發展目標、細化工作措施、建立分類指導機制。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圍繞農業“新六産”發展的關鍵環節,推動財政扶持、稅收減免、金融支援、土地利用、科技支撐、農業用水用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按照農業部等六部門《關於促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做好相關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促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發展。
  三是開展試點示範活動。落實我省農業“新六産”發展意見,立足各地優勢特色産業,建設農業“新六産”示範縣,培育一批農業“新六産”示範主體;以延長産業鏈條、完善産業佈局、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衡量標準,創建一批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四是實施三産融合發展項目。按照農業部、財政部統一部署,繼續實施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項目。通過項目建設,積極探索農民在農業“新六産”發展中的利益共用機制和實現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讓農戶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促進農戶直接受益、均衡收益。
  五是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推進農業“新六産”發展現場會,以此為標誌,拉開全省紀念農業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活動的序幕;開展專題培訓、強化輿論宣傳、樹立先進典型,營造農業“新六産”發展的良好氛圍。

丁紹敏:

  下面,回答記者提問。請提問記者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提問時儘量簡潔明瞭。



大眾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發展農業“新六産”是我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有創新性的重要舉措,請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農業“新六産”?

于永德:

  農業“新六産”與農業産業化一脈相承,但又不能完全劃等號。應該説,農業“新六産”是依託農業、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農業的新産業,內涵和外延都有了進一步的擴展和延伸,産業鏈條更長、融合程度更深、覆蓋範圍更廣,是農業産業化的“升級版”,是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的新型業態。從概念上來講,農業“新六産”是指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延伸産業鏈,促進農村三次産業跨界融合,實現産業1+2+3;提升價值鏈,通過加工增值、服務增值,産生乘數效應,實現效益1×2×3;貫通供應鏈,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産銷直接對接,發展終端型、體驗型、迴圈型、智慧型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其作為農業産業化的“升級版”,除具備農業産業化的一些特徵外,還具備以下兩個重要特徵:
  一是農業“新六産”的本質是以農為本、帶農增收。農業“新六産”是從農業出發,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農業“新六産”目的是構建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産品供給體系,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這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高度契合、高度一致的,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二是農業“新六産”的核心是“三鏈重構”。農業“新六産”不是三次産業的簡單疊加,而是代表多産業融合、多功能拓展、多價值提升。從延伸産業鏈來看,農業“新六産”是以種養殖為基礎,由一産向二三産業延伸;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骨幹,實現接一連三;以農産品流通、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為引領,向前接二連一,從而建立起一二三産業緊密連接、融合互動、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從提升價值鏈來看,農業“新六産”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眼提高農産品市場競爭力,注重從提供初級産品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轉變,一二三産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值,各環節收益倍增。從暢通供應鏈來看,農業“新六産”是以産銷無縫對接為出發點,大力建設農産品田頭市場、批發市場,打造“農超對接”等産銷模式。同時,依託現代資訊技術和物流手段,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商、定制農業等新産業,延展農産品的銷售半徑,減少産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和交易成本。
  因此,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核心是實現産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們在基層採訪中了解到,各地發展農業“新六産”的熱情很高,但具體發展什麼、怎麼發展還是很迷茫。請問,對於這一點,我省的《意見》中是否有所考慮?



孫明河:

  這次在《意見》中,我們重點歸納總結了農業“新六産”的終端型、體驗型、迴圈型、智慧型“四種業態”,並對其主要內容和具體發展途徑進行了明確。不過,這“四種業態”都是相互聯繫的,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一個企業可能既是終端型,又是體驗型或者迴圈型、智慧型等。
  (一)終端型。立足農産品的開發生産與加工增值,在農産品産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構建農産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産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産業體系,打造終端型業態。
  具體發展途徑,我們歸納出了三種:一是以農業優勢特色産業為基礎,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貿物流等後續産業。二是以農産品加工業為骨幹,向前延伸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原料基地,向後延伸發展流通業和餐飲業。三是以商貿物流業為引領,發展農産品訂單式種養殖基地及配套的産後加工、生産服務。
  (二)體驗型。立足農業多種功能的挖掘與拓展,促進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與休閒觀光(垂釣)、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節慶採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構建集生産、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産業體系,打造體驗型業態。
具體發展途徑,我們歸納出了兩種:一是挖掘地方特色農産品加工、傳統農耕文化,引入創意元素,發展參與式、體驗式、娛樂式創意農業。二是依託優勢景觀資源和鄉村文化底蘊,發展吃住遊購一體化的鄉村旅遊。
  (三)迴圈型。立足農業廢棄物和加工副産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迴圈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並舉、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新體系,打造迴圈型業態。
  具體發展途徑,我們歸納出了三種:一是在農業各産業間,打造産業上下游有機關聯、“資源—産品—農業廢棄物—再生資源”完整的農業生物産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二是推廣先進農産品加工技術,對加工副産物進行梯次利用,“吃幹榨凈”,生産各類精深加工産品,提高農産品加工增值效益。三是推廣應用環保技術,加大廢棄物處理力度,實現加工企業的清潔化生産,發展綠色迴圈經濟。
  (四)智慧型。立足科技進步和模式創新,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打造智慧型業態。
  具體發展途徑,我們歸納出了三種:一是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對農業生産、加工、行銷全過程進行智慧化控制,發展精準農業、智慧農業。二是利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發展農産品電商平臺。三是借助創意産業的發展理念,將現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産、加工及流通領域,發展定制式創意農業。



農村大眾報記者: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農業“新六産”的主力軍,他們普遍比較關心政府的扶持政策。請問,我省《意見》中,提出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

孫明河:

  我省是農業産業化的發源地,農業産業化經營多年處於全國前列,為保持發展優勢、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品質,從我省實際出發,《意見》中包含了多項政策措施。
  (一)在做優發展載體方面。在建設農業産業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同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是著力打造生産技術先進、産業形態多元、功能豐富多樣、旅遊要素完備、綜合效益突出的現代農業綜合發展平臺。二是發揮園區載體優勢,吸納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建設運營産業園。三是鼓勵農戶和返鄉下鄉人員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入園創業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
  (二)在打造山東農産品品牌方面。一是實施山東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以網際網路、廣播、電視、報刊為平臺,以車站、港口、機場為節點,構築山東品牌農産品宣傳網路。二是建立健全品牌農産品標準體系,加大對品牌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的政策支援力度,引領開展標準化生産。三是建立知名品牌目錄,進行聯合推介、捆綁式宣傳。目前,全省兩批共遴選了23個區域公用品牌、200個企業産品品牌;今年計劃將繼續遴選10個區域公用品牌和100個企業産品品牌。四是落實品牌農産品生産、出口等稅收優惠政策,對品牌建設成績突出的品牌建設主體實行動態獎補政策。
  (三)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一是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抵(質)押貸款試點,推廣林權、大型農機具、畜禽活體、保險保單等抵(質)押貸款業務。二是支援齊魯農村産權交易中心整合市場資源,豐富交易品種,拓寬交易範圍,創新融資模式,促進農村産權要素公開、公正、規範、高效流轉。三是充分發揮省級農業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將發展農業“新六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扶持範圍。四是推動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五是持續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提標擴面,提高政策性保險保障範圍和水準。六是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和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為農業保險提供持續穩定的再保險保障。
  (四)在項目資金扶持方面。一是落實中央財政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發展農業“新六産”傾斜。二是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等優先支援符合條件的農業“新六産”發展項目。三是逐級建立政府優先扶持目錄,支援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
  (五)在用水、用電及土地方面。一是落實各項用水用電優惠政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産電價。二是市、縣(市、區)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年度土地供應計劃確定一定比例支援農業“新六産”發展。三是完善農業用地政策,積極支援農産品冷鏈、初加工、休閒採摘、倉儲等設施建設。四是允許村莊整治、宅基地整治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援農業“新六産”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我省意見政策措施落地,我省農業“新六産”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謝謝!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裡。大家如有其他需要採訪的內容,請聯繫省農業廳産業化辦公室張同政,聯繫電話:67866166。
  本次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