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7首頁>網上直播>

1月1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

發佈時間:2018-01-17 09:12:38  |  來源:教育部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宇

 

1月1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

01-16 16:25 教育部


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來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這是我們2018年的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今天要向大家發佈的是剛剛修訂完成的、並將在今年秋季開始執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的課程標準。大家知道,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一個關鍵的時期,高中課程是實現高中階段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也體現著國家意志。這次推出的方案和標準,是在當前落實立德樹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修訂的新方案和新標準,也體現了國家對普通高中課程的基本規範和品質要求。我們用句通俗的話來表述,這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生學、考試與評價的直接依據。所以,內容聽起來非常專業,但是意義非常重要。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嘉賓也是重量級的,有我們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助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我們教育部的原副部長王湛主任,還有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田慧生秘書長,還有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局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韓震書記。下面我們就按照議程,首先請鄭富芝助理來介紹這次新方案、新標準的修訂情況。


鄭富芝: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國家普通高中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從2013年啟動,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多。這四年來,經過反覆打磨、不斷完善,近日已經正式頒布實施。下面我就修訂工作的基本情況作簡要介紹,關於修訂以後的變化、修訂以後的結果,王湛主任他們幾位要向大家作詳細介紹,我主要就工作情況作一個介紹,介紹四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修訂背景。我們為什麼要啟動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主要是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落實中央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這些要求必須要全面落實到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當中。
2018-01-16 10:02
鄭富芝:
  二是解決存在的問題。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實驗稿。這個方案和標準指導了十多年來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實踐,為提高我國基礎教育品質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實事求是地講,面對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我們這套方案和標準還有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因此,需要對方案和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
  三是要做好與高考綜合改革的銜接。大家都很熟悉,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對高中課程和高考改革進行統籌謀劃,做好銜接。
  這次修訂的背景主要是這樣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二,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次修訂的原則。在整個修訂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堅持德育為先,把好政治方向。方案和標準的修訂一定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基本立場,要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學生基本道德素養的培育,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是堅持科學論證、確保嚴謹規範。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需求,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同時,加強調查研究和測試論證,廣泛聽取不同領域、不同專家的意見,做到務實求真、嚴謹認真,確保課程內容科學,表述規範。
  三是堅持反映時代要求,體現最新成果。要反映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要根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話語體系。
  四是要堅持繼承發展,注重改革創新。要對十多年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系統梳理,總結提煉,並繼承已有經驗和成功的做法,確保課程改革的連續性,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這次是修訂,不是推倒重新制定方案和標準,因此一定要確保課程改革的連續性。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發現並切實面對改革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不回避矛盾,正視困難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修訂。在繼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課程體系充滿活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視野的中國高中課程體系。
  第三,修訂過程。在修訂過程當中主要是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廣泛深入調研。黨的十八大之後,教育部委託專業機構進行課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包括國際比較的研究,特別是委託有關高等學校研製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課程修訂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這個研究先後形成了20余份專題報告,因為每一個學科都要有個調查研究報告,有個國際比較的研究報告,這20余份報告總字數加在一起500多萬字。
  二是精心組織修訂。我們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修訂組,王湛同志就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委託專委會專門成立了修訂組,遴選了260多位各個方面的專家參加修訂,確保了權威性和廣泛的代表性。這個委員會具體承擔了修訂工作。在修訂之前,我們加強了統籌謀劃,在過程當中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先後召開了16次全體會議,集中研討修訂。同時,修訂初稿出來之後,在全國選擇了19個省市,大約4萬名學生,對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實際測試,看看這套標準修訂之後,符合不符合學校的實際,能不能落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測試。
  三是廣泛徵求意見。修訂稿形成之後,我們向全國各省(區、市)和中央、國務院16個部門,還有課程教材的專家,廣泛徵求意見。國家教材委是2017年7月初成立的,月底我們就將高中課程方案和標準修訂稿送給國家教材委的委員進行審讀。根據各個方面的意見,我們進行了修改完善。
  四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之後,教育部及時召開了修訂組會議,集中專家對十九大精神進行學習,特別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有機地融入到課程之中,按照十九大精神,對課程方案和標準進行了系統修改和完善,做了對表工作。
  最後一方面,介紹一下下一步貫徹實施的有關安排。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修訂完之後,只是第一步,修訂之後,下一步關鍵是實施、落實。各地和學校在貫徹實施當中,重點是把準兩個方向,統籌兩項改革,抓好一個關鍵。
  首先是要把好兩個方向。一要把好正確的政治方向。剛才也講了,課程的修訂和實施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注重培養青年一代對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做到堅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因為方案和標準是規定了要怎麼樣,實施是解決如何能夠落實、如何能夠做到,因此這個實施的環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是落實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時代要求的改革方向。在改革方向當中,一定要高度關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發展素質教育,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確要求。
  二是統籌兩項改革。一項改革是高中課程改革,另外一項是高考綜合改革,一定要協調好這兩個改革的關係。一方面要發揮好高中課程在人才培養和選拔當中的統領作用,特別是要強化考試內容與課程的關聯性,保證教、考、評高度的一致性。另外一方面要有效發揮高考綜合改革對高中課程改革的正確導向作用,把指揮棒用好,通過這個指揮棒促使高中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三是抓好一個關鍵。大家都知道,課程實施涉及方方面面,有師資問題、經費投入問題,還有教學設施設備的問題。但是在眾多的因素當中,最關鍵的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因此要根據高中課程實施的需要,配齊配足專任教師,滿足選課走班教學,指導學生發展等方面的師資需求。要加強教師、校長的全員培訓和研修,使教師和校長切實理解、準確把握修訂之後的課程新的要求,增強教書育人的意識和能力。
  最後我想説一句,立德樹人需要深化課程改革,更需要我們大膽地探索與創新,希望社會各界和今天在座的新聞界各位朋友,繼續大力支援課程改革,為改革營造良好的氛圍。謝謝大家。


王湛: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上午好,剛才鄭富芝同志給各位介紹了這次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的全面。這次普通高中課程修訂重點是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現行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2003年頒布並開始在全國陸續開始實施的。這次修訂,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修訂中究竟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這次專家工作委員會受教育部委託組織專家進行這兩個重要文件的修訂,我把修訂的變化簡要跟各位作個介紹。
  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主要有三個方面看。一是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可能各位都記得,在2012年前後,在我們的媒體上展開過關於我國普通高中究竟功能定位是什麼的討論。隨著我們國家高中普及水準的提升,確實普通高中有大多數學生要升入高等學校。就有一種看法,認為普通高中是大學升學的預備教育,這種看法對不對?這次修訂之前,我們組織專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綜合比較來研究,來確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首先它的功能定位是什麼。
  這裡就強調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還應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的能力。它不只是為升大學的學生來做升學的準備,它首先是為提高國民素質來奠定基礎,同時為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包括升大學,包括高中畢業以後直接就業做準備,為他的終身發展做準備。
  第二是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適應我們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需要。二是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三是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者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考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四是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因為我們進入一個高中基本普及階段了,跟過去高中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一樣,學生有多樣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礎。因此這次高中課程方案中考慮,既要強化共同基礎,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需求、多樣化發展需求,這是課程方案修訂的重要原則。
  第三是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剛才鄭富芝同志講了,課程方案是個藍圖,印發之後需要實施。進一步明確課程實施環節的責任主體和要求,從課程規劃、課程標準、教材、教學管理以及評價、資源建設等方面,對國家、省、學校分別提出了要求。增設“條件保障”部分,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和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增設“管理與監督”部分,強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的責任。同志們如果查看一下2003年那個試驗版的課程方案,裏面就缺少這兩部分,雖然也提了一些要求,但是這次單獨列出來,一個是條件保障部分,一個是管理與監督部分,這樣使實施要求更加明確,也更能夠得到落實。這是關於課程方案的變化。
  關於課程標準,我們從四個方面來看它的變化。一是凝聚了學科核心素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的具體化、細化。為建立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的內在聯繫,充分發揮各學科課程教學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等方面獨特的育人價值。各學科基於學科本質,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相應學科課程後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
  比如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突出強調通過學習,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形成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樹立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感情。學生總體有一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我們每門學科對培育學生的這些核心素養,他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能夠做什麼貢獻呢?這就是每一個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它的育人功能、它的育人貢獻,這是這次課程標準修訂中重要的一個變化。剛才給各位介紹的歷史的核心素養,剛才韓震書記還給大家介紹思想政治課凝練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二是優化了教學內容。一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從學科特點出發,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內容,既保證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要求,又實現個性化的發展。二是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並以活動主體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學必修課程提出4個大概念,其中之一有個概念是“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圍繞這個大概念的學習,又提出了4個教學活動,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重視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將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等,結合各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努力呈現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歷史課程設置“改革開放新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專題;地理、生物、化學等課程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物理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宇宙研究學新進展,開展引力波討論活動等;資訊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程要求學生學習了解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處理等相關內容。
  第三方面的變化是補充了學業品質要求。各學科增加了“學業品質”部分,明確了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內容後,學科核心素養應達到的等級水準,提出了學業品質標準。學業品質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狀況的綜合衡量,明確了新的品質觀,改變過去單純看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學業品質標準把學業品質劃分為不同水準,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要求,因材施教,更加關注育人目標的有效落實,同時學業品質要求的提出,也為階段性評價、學習水準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了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第四個變化是增強了指導性。每個學科課程標準的主題內容均有“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要求”等部分組成,並依據學業品質要求個細化了評價目標,大部分學科還增加了教學和評價案例,強化了對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的具體指導,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要義,增強了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給各位介紹的關於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變化,總的變化方向是朝著使我們高中課程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我們高中的教育更好地回歸教育的本質功能——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使我們的高中課程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當然這個變化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努力使這次修訂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更好的體現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更好地體現教育的規律。高中課程改革要永遠在路上,這些變化需要我們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尤其需要一線的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間來落實這些理念,把這些理念落到實處,來實現這些變化。
  這次修訂是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係育人品質的提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必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不斷完善。可以預期,廣大教育工作者,將在過去十餘年高中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在豐富而生動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課程實施水準,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共創中國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輝煌,為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建設強教育強國做出新的貢獻。


田慧生: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普通高中課程審議的相關情況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課程審議是課程修訂工作的重要環節,為確保普通高中課程修訂的品質和水準,提升課程的育人價值,修訂後的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先後經過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教育部黨組和國家教材委員會的嚴格審議,現將審議情況作如下報告。
  第一、關於審議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嚴把政治思想關。加強對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的審查,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等方面的根本內容和要求,注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二是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全面檢視課程修訂所體現的改革方向,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既強化共同基礎,又關注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設計,使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三是堅持以審議促修訂。加強對課程修訂過程的指導,在重要的工作環節和時間節點,對階段性成果開展審議,及時反饋,強化審議專家和修訂專家的交流研討,共同提升修訂品質。
  我們也説,課程審議的過程既是一個把關的過程,也是一個再研究、再完善、再提高的過程。
  第二,關於審議過程。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修訂工作完成後,專家工作委員會聘請179位專家組成學科審議組和綜合審議組,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個學科審議組。按照個人審讀、集體研討、與修訂組溝通交流、形成審議意見、通過審議結論等程式對普通高中課程進行了學科審議與綜合審議,學科審議重點是把關課程標準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和可操作性。綜合審議重點把關學科間的橫向配合和學段間的縱向銜接。審議組高度肯定了修訂工作,所提出的意見建議,比如要重視邏輯教育,開展綠色化學實驗等等,對課標修訂的完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是剛才我們講到的,以審議促修訂,這個過程是一個進一步完善我們的課標,提升課標品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審議專家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
  二是十九大精神落實情況的專項核查。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根據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專家工作委員會專門組織修訂組全面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和重大舉措。此後,專門組織課程審議組專家,對十九大精神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核查。
  三是教育部黨組審議。在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和專項核查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11月,教育部黨組專門召開會議,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了審議。
  四是國家教材委員會審議。2017年12月初,國家教材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了最後的審查,通過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第三,關於審議結論。綜合各方審議意見,大家一致認為,修訂後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定位準確,方向明確,體現了鮮明的育人導向,具體反映在:
  一是突出了思想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家安全和法制教育等要求在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特別是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學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要求直接寫入課標,努力有機融入課程標準各部分,確保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助於發揮學科育人導向,有利於培育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是增強了整體性。學科內知識間的聯繫,學科之間的配合和學段之間的銜接得到了加強。學科課程與現實生活、職業教育的關聯顯著增強,與高考綜合改革統籌設計科學合理。比如,數學設置了“預備知識”主題,與義務教育階段銜接,同時設計了5類選修課程,分別滿足學生在理工、經濟、人文、藝術等方面繼續深造的需要;通用技術“技術與職業”的課程內容打破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藩籬,體現了“職教融通”的技術教育理念。
  三是體現了創新性。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本次課程修訂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重新梳理了課程結構,精選了內容,提出了學業品質要求,實現了很多突破。特別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凝練為國際首創,實現了黨和國家人才培養總體要求與學科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對接。學業品質要求的提出,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對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考試評價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四是強化了可操作性。準確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充分關注全國各地區差異,有效銜接新高考要求。經廣泛徵求和吸收意見建議,課程方案和標準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明顯提升。比如課程方案中增加的“條件保障”和“管理與監督”,有助於地方和學校明確課程實施的師資、裝備、監測和經費等方面的要求。再如課標中新增了教學提示、學業要求、學業水準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教學與評價案例等,都有利於新課程的理解和落實。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韓震:

  媒體界的朋友們,剛才王湛部長已經提到,有個重要的變化,就是核心素養的凝練。實際上,核心素養的凝練不僅是個新變化,也是個新創舉,而且也是這次課改的一次亮點。如果説中國社會進入新時代,那麼中國的教育也應該有新氣象。下面我就結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凝練的情況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第一,為什麼要凝練學科核心素養。
  長期以來,宏觀育人目標是明確的,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中觀的學科育人目標比較籠統,造成了在微觀的教學目標中只關注知識學習,容易形成知識學習與學科育人功能的割裂,導致宏觀育人目標、中觀學科育人目標和微觀課堂教學目標有機聯繫不夠。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委託有關高校研究提出了跨學科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結合學科的特點,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科育人目標,即學科核心素養。
  第二,確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思想政治學科是面向高中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修訂組緊緊抓住思想政治學科意識形態屬性強這一特點,經過深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凝練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學科核心素養。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不是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素養的組裝,而是在內涵上相互交融,在邏輯上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四個學科核心素養當中,應該説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的最根本任務,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素養是其他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的標識。科學精神不僅是指自然科學學習當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的思想,在這裡它更指的是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
  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就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這是達成其他素養的基本條件。而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這是其他素養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最後一個公共參與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樂於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這是其他素養的行為表現。
  通過思想政治學科學習後,我們期望青年一代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第三,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地。
  為更好地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結合學科特點,這次修訂突出強調實踐環節,理念高位,但是觀念要落地。我們突出強調實踐環節,引導學生在體驗社會生活及自身的思維活動中理解理論的真諦,在踐行正確價值觀過程當中,逐漸形成行動自覺。主要的做法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活動設計。通過議題研討、案例分析、實地調研、撰寫小論文等,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之中。二是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強調通過範例分析,展示觀點,在價值衝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較、鑒別中提高認識,在探究活動中拓展視野。三是倡導綜合性的教學形式,注重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多維度觀察、多途徑探究,進行綜合分析,不是簡單地進行灌輸。四是廣泛開展系列化社會活動,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將學科內容與社會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
  我對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凝練和落地就作這些介紹,謝謝大家。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問一下鄭局長,在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之後,要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想問一下,這次課程的修訂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第二個問題想問一下王主任,您認為修訂後的課程內容與過去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內容是簡單了還是難了?第三個問題,我想就這兩天的熱點問題問一下續梅主任,關於現在校園性騷擾案件,雖然對北航涉事老師也給出了相應的調查結果,也取消了長江學者的資格,但是目前還有一些學校沒有公佈調查結果,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教育部會有哪些配套的舉措?這兩天網上比較熱議的關於寒假時長的問題,目前已經有個別學校放假了,這個寒假都超過六十天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九十天,目前教育部對放假是否有天數的要求?各省是否有對這些學校進行了監管?謝謝。

鄭富芝:

  你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高中的課改和高考綜合改革怎麼銜接、怎麼配套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這次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要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這裡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問題:銜接什麼,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銜接。第一,關於銜接什麼。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當中,招生錄取新模式的核心大家都知道是“兩依據,一參考”,將來高校招生錄取新生的時候,要看高考的成績,還要看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同時要參考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情況,就是我們平時講的“兩依據一參考”,這是新高考招生錄取模式的核心部分。根據這樣一個改革要求,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改革怎麼和它對接、銜接。這裡面首先要銜接的是環節,整個教育教學涉及到多個環節,有學、有教、有考、有評,這次我們修訂就要把教學或者育人的這幾個環節徹底打通,要保持它高度的一致性,環節之間不能割裂,要高度吻合,它涉及到多環節,必須要把這些環節打通,要銜接好。再一個,這幾個環節還有個關係問題,它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這次修訂的時候,國家非常明確,在諸多環節當中,課程標準是龍頭,是總綱,是依據,根據國家標準去編教材、組織教學、實施考試、進行評價。首先要把銜接什麼研究清楚。
  第二,我們到底怎麼銜接。我們這次主要在三個方面做了強化:第一方面是強化正確的教育理念,實現了協同育人,實現了高考改革和高中課程改革協同的育人。高考改革也好,課程改革也好,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育人,只不過育人的方式不同。高考改革是通過考什麼、怎麼考去引導學生的發展,去育人。課程改革,特別是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它是通過規定學什麼、怎麼學,去強化育人目標的實現,這兩個目標是一致的,方法和途徑不一樣。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理念,剛才講了首先不是具體技術層面的銜接,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銜接好。什麼理念?這裡面有非常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和理念。
  第一是一定要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打好共同基礎,然後發揮特長和優勢,把學生的個性潛能發揮出來,這是兩個改革都要遵循的理念。第二就是要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剛才他們前面幾位講到的,核心素養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三個方面:首先要培養我們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的理想、人生奮鬥的目標,要立志,這是最重要的。然後是他一生當中必備的最重要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品格。第三方面的素養是關鍵能力。現在資訊化社會發展變化很快,需要掌握的能力很多,但是最關鍵的能力必須把它提出來。因此,學要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考也要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這樣我們把兩個改革共同要遵循的理念銜接好,才能夠做到真正綜合育人、協同育人。
  第二,通過優化課程的結構,來適應高考選擇性的需要。過去是大文大理,現在是在語數外三科共同考的前提下,另外三科是可選的,像上海是6選3,浙江是7選3。這次課程的修訂怎麼能夠確保新高考改革6選3或者7選3是能夠做到的,一定要為它創造條件,這裡面必須是無縫對接的。怎麼對接呢?這次修訂高中課程方案的時候,把高中生學習的課程分為三大類,第一叫共同的必修,所有的學生不管考什麼、選什麼,必須要學的,這叫共同必修。第二叫選擇性必修,參加高考的學生這些科目一定要學的,必須要修的,只不過給你一個選擇的餘地,你在科目上、在多少上、程度上可以選擇。
  第三類就是自由選修,它跟考試招生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專門是為學有餘力的孩子準備。我們整個高中課程的設計不能完全跟著考試去走,我們是跟著育人去走。為他們準備參加考試,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須考慮,但是不能完全是,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我們經常講,標準下面要保底但是上面不要封頂,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學得深一點、多一點,這樣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6選3做了制度性的安排。
  第三個措施,通過研製學業品質標準,為考試命題提供參照。大家知道,高考也好,學業水準也好,都要命題,命題總得要有依據,總得要有參照。總的依據是課程標準,但是它要具體化,要細化。怎麼能夠做到呢?剛才講了,這是我們修訂課程標準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重點,就是研製了中國高中學生的學業品質標準。在這個品質標準當中,對學生學習的程度做了一個水準劃分,一般三到五級,根據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基礎和最後學習結果的程度,把它劃成不同層次。這樣劃分之後,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在教學過程當中,因為有層次了,有水準劃分了,老師就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教學的難易程度,實際上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個學生的教育教學基礎是在什麼層次上,我們就按照他這樣的程度去培養他,這樣就能對得上,針對性強一點,也是實事求是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給高考和學業水準考試命題提供了一個參照,讓命題的時候,更好地去把握命題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的水準和層次。
  因為學業品質已經劃分出層次了,那麼命題的時候,根據考試的不同類型,高考還是學業水準考試,考試的類型層次不一樣,那就對應品質水準的層次,把它對接好,實際上要真正做到難易的程度是可控的。這樣劃分完之後,將來我們的目標就想,高考、學業水準考試將來都要變成真正的水準考試。就是説,學生一門學科學完之後,到底達到了什麼樣的水準和層次,跟其他的同學沒有關係,關鍵是學生本人在該學科到底學到什麼樣的程度了,掌握沒掌握?掌握到什麼程度?這樣教學、人才的選拔,我們心中就有數了。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你提的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社會各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王湛:

  剛才這位記者提的問題很內行,課程方案、課程標準關注一個是容量,一個是難度,同時是從學生和學生的家長關注的問題提出的,我覺得提的非常專業。這次我們在進行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修訂的時候戰戰兢兢,十分慎重地對待關於課程的容量和課程的難度,因為這是跟廣大學生的學習切實相關的。在課程容量方面,我們保持了穩定性,因為這次修訂的課程方案規定普通高中學制三年,每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一週,11周是假期,剛才問放假有沒有規定,其實有規定,高中11周是假期。這個假期包括寒暑假,還有中間節假日等,農村還有農忙假等等。然後每週是35個課時,18個課時形成一個學分,高中三年,學生必須修滿的是144個學分,這是最低的學分,才能拿畢業證書。這就是講課程的量的大小,跟2003年我們保持了穩定性,因為這是長期實踐保持了穩定性,尤其我們當前,中小學生在課程實施中間過重的課業負擔是我們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減輕中小學過重課業負擔作為一個全黨的工作提出來了,所以這次課程容量保持了穩定性。這就是大和小的問題。
  難和易的問題,我們考慮這個問題時有幾個指導思想,我們注意把握的地方跟各位做一個溝通和交流。確定難易的時候,首先要考慮,高中教育要和義務教育階段銜接的,因此要保持跟義務教育的銜接性。第二個原則,由於我們國家今天高中進入普及階段,高中階段教育是面向全體國民,為未來的國民奠定基本素質的一個基礎教育。所以,它必須要強化共同基礎,要滿足今天進入高中學生的絕大部分學生打好自己基礎的需求,同時要給學生將來多元化發展提供發展的通道和選擇。因此在難易的時候,剛才有三類課程,一類課程是必修,實際上是共同必修,所有的學生要把這類課程修滿。第二個叫選擇性必修,實際是所有學生都要在這個課程中間都要學習的,但是你是有選擇性學習的。還有一個叫選修。這三類課程不完全是縱向的提升,但是主要還是有縱向提升的,它也有橫向的拓展,在縱向提升的時候,在共同必修這塊,我們的難度是要所有的學生都能經過學習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次是我們適當地降低了難度,控制了難度。
  關於選擇性必修,所有的學生都要在這裡選修一部分課程,有的不參加高考的,選的少一點,有志趣的就多一點,參加高考的學生,基本上這裡要全覆蓋,這一類課程難度就會要高一點。選修這塊有兩類,一類是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選擇的,還有一類實際上為學生發展心有餘力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實際上有的學校會開大學先修課程。既要強化共同基礎,讓所有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又要考慮給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這是我們考慮難度的第二點。第三點是,中國的教育,中國的基礎教育,到今天必須放到全世界來考察。我們從過去的跟跑走,向並行走,向領跑走轉變,中國基礎長期有自己的優勢,因此我們要放在世界基礎教育裏進行比較。所以剛才鄭富芝同志介紹,我們前期進行大量國際比較,使我們各個學科的教學水準放在世界範圍裏不但不落後,還要保持一個為未來培養高素質國民有相應的水準。
  第四點在難易的考慮,這次重要的改革是凝練核心素養,從育人角度考慮,不再是過去單純考慮知識點。這個階段考慮幾個知識點,各位記者,你們將來可能跟高中老師學生會有更多交流,我希望你們跟蹤觀察,這是一個學習方式的變革,跟過去某個知識點有多少個知識點、知識點難度在什麼地方不一樣,更重要的是考慮這個學科為學生未來必備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能夠作什麼貢獻,以核心素養為綱,既考慮到知識自己的內在邏輯體系,更考慮到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要設計一些學生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這個難和易,將來有待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的變革來進行探索,可能不再執著于過去一般的知識點的深淺。
  我還想補充説一點,我們國家的教育現狀,從頂層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負擔,在某個學生階段的容量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我們這次把發展素質教育、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理念,但是正像各位知道的,在設計藍圖到實施過程、到實施中間會有一些變化,會受各方面的影響。現在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就我們的課程標準,包括高中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來看,我們也做過國際比較,我們的負擔並不算是適中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有各種因素,今天我不展開講了,包括家長給孩子加的壓力,各種社會課業輔導,這樣養孩子的負擔加重了。所以這次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的實施,關鍵是要抓實施,盡可能是實施中間使這次課程標準的理念、課程放準的原則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讓學生有適當的合理的負擔,既能夠為未來培養高素質國民奠定基礎,又能有利於自主發展。

續梅:

  其他兩個問題我簡要作個回應。對於利用師生關係,對學生實施性騷擾的行為,教育部的態度始終是非常堅決的,我們反覆強調,對於凡是觸犯師德紅線、侵害學生的行為,教育部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對於近期有舉報高校教師存在性騷擾行為的事件,教育部第一時間要求相關學校迅速進行核查,像北航也是迅速做出了查處。對於其他的相關學校,我們也會督促他們儘快核實情況,如果屬實的話,進行嚴肅處理。 另外,教育部目前也在著手于長效機制的建設,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我們希望能夠從制度層面入手做一些工作,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對於第二個問題,關於學校假期的長短,教育部沒有統一的規定。因為我們國家比較大,各地的情況、各校的情況都不一樣,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安排,比如説天氣的影響因素,像東北地區,冬天比較寒冷,寒假的時間可能就長一點,但是暑期放假可能就短一點。各高校也根據教學安排,有的有春假、秋假,其他的假期就會做出調整。但是一個總的要求,不論是中學還是小學,還是高校,各級各類學校都要確保完成教育教學的總體任務,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各地對於他們所管的學校做出統籌安排,各高校也可做出自己的安排。

新京報記者:

  想提問王主任,您剛才提到了課業負擔,但是我們發現新修訂的課程還是增加了古詩文的背誦科目,從14篇達到了72篇,這樣是不是還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呢?而且在我們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方面,新修訂的課程有什麼考慮呢?


申繼亮: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剛才王部長已經就這次課程修訂關於負擔問題怎麼處理做出了解釋,我再做一點補充。剛才這位同志提的是涉及到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負擔,一個是傳統文化教育。關於負擔這個事,一直是多少年來社會很關心的,教育部也一直高度重視,我們各個學校一些專家也在努力去破解這個問題。過去我們談負擔,往往從時間長短做判斷,比如孩子晚上學習到幾點,週末有沒有休息。再就是容量,做了多少題。從這些角度來看這個負擔,我覺得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看待負擔問題,還要再從更多的視角來分析,尋找破解負擔過重的辦法。有個基本的道理,每個人,無論是學習、工作,你肯定是要幹事的,幹事就是負擔,輕和重怎麼判斷?我覺得首先看這個事情有沒有意義,對個人、對社會有沒有價值。如果説你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幹這個事,對個人的成長、對社會沒有太多的意義,沒有太多的價值,這就是負擔,首先要從意義上來講。
  另外從方式上,到底怎麼幹,我們現在普遍感受到的負擔恐怕就是大量做題,天天刷題。從這個角度看,工作、學習方式也要看,怎麼忙,忙得有沒有價值。今天我們孩子忙,可能有些忙的方式和成長關聯貢獻不是那麼大,比如我們現在天天做題,對提高他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沒有幫助。如果解決這些問題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對於素養的培養沒有太大貢獻,那也是負擔,所以我們減負要減這些負擔,不是簡單地談減負就是少學習、不學習,這個定位和看法在今天要轉變一下。所以這次高中課程修訂以後,可能大家關心會不會增加負擔。
  我覺得先不要簡單説增加和減少的問題,還是要從我們學什麼、怎麼學,對他核心素養的養成有沒有價值、有沒有貢獻,有價值有貢獻,就不能簡單認為是負擔,這種負擔不應該減,應該減少那些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負擔。剛才王部長把這個事情從原理上説清楚了,我再補充説幾句。
  關於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是個比較大的話題。多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前段時間已經發佈的義務教育三科教材也體現了這個特點。在高中階段課程修訂過程當中,我們對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等,都是作為修訂重點的要求提出來的,自始自終貫徹下去的。所以這次高中課程修訂完以後,我們認為,在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依據是什麼呢?有三個方面:第一,傳統文化教育不是簡單地開一門課。首先要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全科滲透,在修訂啟動大會上就部署了這個任務,14個學科,各科都要結合學科特點,有機地、自然地把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進去。比如數學有什麼傳統文化?楊輝三角,是不是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有武術、養生內容。音樂課程,也有我們的一些經典作品。所以説,不是簡單的把歷史、語文作為重點,其他學科我們要求是全科都要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滲透。
  第二,相對義務教育階段,比重進一步增加。我們經常説要保證打上中國底色,怎麼打底色?得有一定的量。所以高中這次修訂中,量是有增加的,比如語文最典型,大家可能還有印象,我們義教三科,古詩文佔了30%了左右,初中大概40%多一點,高中語文課標裏有一句話明確講了,課內必讀書目中,傳統的經典作品必須應佔1/2,也就意味著我們將來看到的教材呈現的篇目比重應達到50%,就是在量上要相對增加一點,因為高中孩子學習古詩文的能力還是增高了。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簡單的知道,要從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汲取營養,真正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國底色。比如語文,剛才這位記者提到背誦,我有個觀點要説一下,是不是一講背誦就是負擔?我覺得這個還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學科特點。
  古詩文學習,就得背誦名篇佳作,那些詞句就得記下來,因為要用。但是有些學科不能死記硬背,剛才韓書記講了,我們的思想政治除了學概念以外,除了要記下來,還要實踐,去體驗。比如説物理、化學、通用技術,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動手做。所以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另外比如歷史課程中文化方面的學習,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礎上,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的貢獻,角度都不一樣了,要求都不一樣了,所以要求有提高。這是剛才就王部長有關負擔有些內容做一點補充。

中國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問一下田慧生主任,這次修訂提出了學業品質標準,劃分了品質水準,用它來指導教與學,同時還是考試評價的綜合依據。您能否介紹一下這些要求是如何定下來的呢?

田慧生:

  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前面在介紹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這次高中課程修訂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在課標中首次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和提出學業品質標準,這兩部分內容進入高中課標有史以來第一次。根據我們相關的研究,在國際上這樣成體系的、完整的進入課標,我們也是首創,應該説是這次課標修訂過程中的重點,也是個亮點,也是個難點,正是因為它是開創性的一項工作,所以在整個課標修訂過程中,這兩個部分內容的研製花費的時間長、投入的精力很大,應該説經過了反覆的研究論證完善。學科核心素養指向的是,我們要培養學生哪些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學業品質標準解決的是這些核心素養我們培養到了什麼程度。所以這兩項內容密切相關,凝練出學科核心素養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形成學業品質標準,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表述,學科素養的內在表現水準如何劃分,以及學科素養形成以後,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課程實施過程中能不能落地,也就是最終如何分解、如何測評?能不能測評?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這次研製過程中必須回答的問題。
  所以,在整個研製的過程中,做了大量國際比較,也總結了我們這些年來在相關領域研究的很多優秀成果,更重要的是這次為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科學性、適宜性,它是否可測可評等等問題做出科學的論證回答。我們專門組織了大規模的實際測評,在這個研究過程中開展了一次空前的實證性的研究,涉及到多個省份,70多所高中,4萬餘名高中生參與了這次測評工作,對於核心素養如何測評建立了必要的測評框架,研製開發了測評試題試卷,組織了統一的書面測試,還有部分學科進行了非紙筆的測試,包括口試、面試、實際操作等等,對二十個學科的課標學科核心素養測試全覆蓋,歷時十個多月,順利完成這項任務。通過測試,我們得到了大量的數據,在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們已經形成的學科核心素養內涵表述、水準劃分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完善,確保了它的科學性、適宜性。在這個基礎上,最終形成學業品質標準。這項工作挑戰性巨大,但是在教育部的領導下,在我們全體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協同攻關,應該説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新華網記者:

  我注意到目前高中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説內容脫離實際,方法上機械重復,課程修訂有哪些措施應對?

韓震:

  這位記者朋友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前頭講的負擔問題往往都不是課程量本身造成的,是重復訓練、重復學習所造成的。這次課程標準從一開始、從方案到研討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就是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學改革方面我們確實下了一些功夫,比如説現在教學我們強調要儘量以實際情境來推動教學,來解決現實問題,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關鍵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説化學課就設立了“化學與社會發展”“化學與生活”學習主題,就是為了跟實際情境結合起來。比如説食品添加劑的問題、染發劑的問題、燙髮劑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的問題、秸稈燃燒與霧霾之間的關係問題,這些都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關,引導學生不僅記憶知識,而且提高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第二是強調實踐活動,在做中學。例如思想政治課程我們不光是培養學生記住一些原則,而是讓他在情感立場上得到內化。思想政治課提出了“活動型教學”的設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活動體驗當中體認感悟新中國的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讓學生在這種體驗當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踐行內化成學生的習慣,內化成自覺的一種認同,一種情感堅持。克服老師講授,學生簡單記憶、考試。培養的是在複雜情境下,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引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遇到複雜的問題也能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謝謝。

續梅:

  好,我們的提問就到這裡。今天發佈會的相關所有素材,包括嘉賓的發言介紹,新方案、新課標的全套文件都已經發佈到教育部門戶網站上了,供大家參閱。今天的發佈會就開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