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2016首頁>政策資訊>

厲以寧:國企“混政”不一定死守51%控股線

發佈時間:2017-06-28 09:2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攀

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於發展生産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朱之鑫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是通過深層次的改革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表像是要素配置扭曲,但根源還是體制機制障礙,核心的政策手段應該是通過改革提供和完善制度環境。例如去産能,通過定指標、分任務的方式短期可以收到一些效果,但從中長期看,還是要通過改革、健全市場機制淘汰過剩産能。

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於改革、難點在於改革、突破點也在於改革。只有扭住改革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推動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需要注意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全面改革,而是結構性改革。所謂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有什麼問題就改什麼體制,提供有效制度供給。比如可以考慮,在市場制度層面,健全市場準入、市場交易、破産清算、要素流動等制度;在企業發展層面,激勵創新、保護産權、減輕稅費負擔、鼓勵競爭打破壟斷等;在政府管理層面,簡政放權、減少不當干預以及完善財稅金融體制等。

當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身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曲折複雜的過程,很難一蹴而就。但只要堅持方向,咬定青山不放鬆,必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邁上新的臺階。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蘭雲升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防控資産泡沫”“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既有利於抑制資産泡沫,又有助於實體産業走出低谷。

為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建議:為提高實體産業盈利能力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一方面要多渠道降低實體企業成本。切實進行結構性減稅,解決部分稅項重復計徵問題。大力清理不合理行政性收費,縮減涉企的政府收費項目。加快建立用國有資産收益支撐社會保障運作機制,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另一方面積極支援實體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支援企業提高研發投入,落實研發投入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政策,提高扣除比例、擴大適用企業範圍。支援以“中國製造”為代表的企業“走出去”,給予審批、匯兌、融資等政策優惠,鼓勵通過兼併收購、參控股開展國際合作。

努力改善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是加快優化融資結構。提高股權、債權融資比重,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吸引更多新興産業和創新型的企業在國內市場融資。二是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加快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商業銀行體系,鼓勵錯位發展,大力發展民營銀行。支援在小微企業集中地區設立村鎮銀行,改善對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服務,實施差異化監管考核,提高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容忍度。三是充分發揮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對於財務公司設立境內外分支機構,申請外匯、投資、發債、産業鏈金融等業務資質,參與同業市場、央行清算系統等,給予普惠制放開。

從頂層推動防範金融風險建設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明康

中央多次強調要防範金融風險,已經把這個問題提升到了攸關國家安全的高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近期進行了專題調研。

金融和實體經濟相互依存,防範金融風險離不開政府債務持續可控、企業穩健發展。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必須依法合規經營、審慎經營。一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於需要,現代科技的運用不適時,部門間存在資訊壁壘,信用體系建設遲滯。

建議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應對地方政府債務膨脹,直面各地發展轉型中的具體問題,反思和改進産業指導政策與實踐,築牢防控系統性風險的基本面。

從頂層推動金融風險背後體制、機制、法規、標準的建設,並且注意排查執行中的問題,做好有第三方參與的獨立的過程評價和後評價,認真研究全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的改革。

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資訊失真和監管改革以及市場退出的實踐(含破産、重組等)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給予充分重視,並設專題實辦、督辦。

于近期選擇一批典型案件,明確國務院相關業務部門指導地方處置,按市場規律辦,按法律法規辦,涉及刑事犯罪的要有司法機關介入,這對當事各方都會起到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要加強黨的領導,紮實做好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和領導班子的建設,尤其是思想作風建設。

促進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

當前,電商、網購、鄉村旅遊等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如火如荼。但在實地調研中,也感到有些情況值得引起重視,有些地方在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過程中,存在著簡單模倣、形式單一、産品雷同等問題。為此建議:

加強規劃引導。目前,鄉村旅遊呈井噴式發展,但道路、停車、安全、環保等設施明顯不足,隱患不小。有些地方在社會資本進入後,民宿建得越來越像賓館、農家樂辦得越來越像飯店,背離了遊客體驗農情鄉趣的本意。建議主管部門針對這些情況,加強對鄉村旅遊、土特産品等市場供求關係的調研、分析和預測,加強規劃、制定規則、補齊短板、主動引導、搞好服務,促進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健康發展。

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要打開眼界,在滿足市場新需求上下功夫。有些地方發展生態農産品,品質雖好,價格太高,市場難以做大。於是他們從實際出發,同時也生産綠色健康産品。有的還推出市民訂制菜園,每個30平方米,農場員工負責種,每週送一次,一年收費3980元,一畝地可劃出20來個菜園,年毛收入約8萬元。有的地方農民工外出就業逆勢上揚,原因是大力發展訂制化的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只有細分市場,才能發現新需求,創造新産業,形成新供給。所以,要不斷總結農民和基層創造的經驗,使農村發展新産業、新業態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改革要“見物”更要“見人”

民進中央副主席 張 帆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不能僅僅放在生産端提供“物”的産品,也要關注背後的“人”這一生産供給的主體,否則改革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必須深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勞動力供需錯配和技能短缺問題。為此建議:要實施人力資源優先戰略。整合和優化人力資源的有關戰略,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優先位置,人力資本增長率要超過經濟增長率,人力資本有關的社會項目發展應優先於消費性更強的社會項目。

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職業教育是補齊人才短板、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消除社會教育焦慮的關鍵出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要明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讀職校並不是“失敗者的選擇”;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不依附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是開放的、産教融合的教育,要提高職業教育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要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工程。政府要下大力氣補齊歷史欠賬,把推動農民工為主體的低技術勞動力轉化成中高級技能人才,作為釋放人口品質紅利的重要舉措。要打通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的制度通道,採用靈活和有彈性的學分制度,允許採取就近、隨時、零存整取方式,實現職業教育零門檻準入。

建立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賴 明

近年來,熱點城市採取多種舉措,房地産市場調控短期成效明顯。長期來看,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調産業、人口、城鄉和公共資源供給關係,使人人能就業、能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房有人住、人有房住。

依據功能,推動産業合理佈局。建議加強整合,統籌各類主體功能區,加快推進省級空間規劃試點,協調行政區、經濟區、類型區關係,依據産業佈局推動城鎮協同發展,優化房地産開發佈局。

以産引人,促進人口合理分佈。協調産業和城市規劃,以産業吸引人、以就業留住人,以人的城鎮化實現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及時推廣特大城市疏解經驗,促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産業與人口聚集。鼓勵中小城市和村鎮發展養老服務産業,帶動當地産業發展和人口就近就業。

摸清總量,促進合理供給。完善金融制度,促進合理供給,區分自住性和投資性購房,降低自住負擔,提高投機成本,必要時試點空置稅。

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儘快出臺住房保障法;鼓勵自住為主、普通商品住房為主、以本地常住居民為主的住房消費;倡導先租後買、先小後大、先舊後新、購租並舉的梯度消費模式;加強仲介機構監管,保護租戶權益。適時引導逆城市化發展趨勢,優化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中小城市公共服務。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商務部副部長 錢克明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深入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還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推動“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流通現代化建設,切實降低企業稅費、物流及制度性成本。拓展自貿試驗區壓力測試的廣度和深度,加快成熟經驗的複製推廣,加強改革的系統整合。

“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引進來”的成果與“補短板”的需求相結合。加大新一輪高水準招商引資力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科學把握外匯儲備管理與對外投資關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大方向,引導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獲取技術、資源、品牌、市場,培育一批參與國際競爭的新主體。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發展戰略,統籌佈局、協調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打造一批支撐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新秩序。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週密謀劃新體制、審慎推出新規則,儘量緩和地緣衝突、降低戰略損耗。

“債轉股”政策仍需完善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彭小楓

《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列舉了企業降杠桿的7種途徑,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適用的途徑、方法,多策並舉。“債轉股”是目前採取較多的方式,但由於多方面原因,銀行積極性不高,實際進展緩慢。“債轉股”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建議重視完善“債轉股”政策。當前,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應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支援、引導和指導。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部門可聯合出臺實施辦法,增強各項政策的協調性、靈活性,切實推動重點行業“債轉股”。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預算軟約束,衝動投資,盲目擴張,是企業杠桿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為此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從根本上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抑制盲目擴張衝動,解決預算軟約束問題。對於一些民營企業,也要引導其加強財務約束,避免激進擴張、四處舉債。化解高杠桿率帶來的風險,從根本上説,要靠企業自身的發展。政府要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企業良性發展的趨勢。企業要通過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增加效益。只要效益較好,還款期限寬裕,杠桿率就可以在較大區間內浮動。相反,如果效益不斷下滑,杠桿率再低,也照樣存在風險。

國企“混政”不一定死守控股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

國有企業在體制轉型過程中,可以分為兩類企業。一類是特殊行業的企業,另一類是一般行業的企業。特殊行業的企業可以暫緩,一般行業的企業可以先改先試行。要大膽改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以建立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為目標。國有企業中可以試行改革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應當有改制細則作為依據。如果股權分散,由國有企業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不一定要死守51%這條控股線,控股40%或30%甚至更低一些,也是可行的。只有這樣看待國有股的控制權,才能使國有股繼續對轉型後的企業股份行使有效的控股。當然,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後,並非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國有投資方控股,有些混合所有制企業不一定要國有股控制。一切以行業性質和國有企業原來的經營狀況而定。

PPP模式通常用於公益性或準公益性投資建設,如用於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公共交通建設、城市一般居民的房屋建設、公共醫院建設等。國際上常把PPP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指建設階段。建設完畢後即轉入第二階段,即按照法律法規改制為股份制企業,股權明確,自主經營。項目轉入股份制企業後,政府資本可增可減,也可以不變,而企業或民間資本則依據企業經營狀況和前景,很可能會投入新資本,使這些公益性企業越辦越好。

今後在推行PPP模式時,一定要解除民間投資者的顧慮,實現公平競爭,才能使PPP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

推動民間投資支援政策落地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

近兩年我國民間投資增幅明顯下滑,2016年增長3.2%,比全部投資低4.9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由64.2%下降到61.2%。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採取了針對性措施,今年一季度增速回升到7.7%,但仍低於全部投資9.2%的增速。

推動民間投資支援政策落地生根。建議相關部門在制定細則、辦法、方案時不要打折,不要拖延推諉,不要設置過多的前置條件,不要變相抬高門檻。

加強民營高科技企業科研成果的保護和轉化。雖然各地在保護智慧財産權方面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如果維權成本大於創新成本,企業也就對創新失去了信心。要加大對侵犯智慧財産權行為的法律懲治。還要消除對民企的歧視,打破隱形壁壘,為民營高科技企業成果轉化敞開大門,增強民企的投資信心和創新動力。

破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小微民企資産少、價值低,缺少抵押物,增信措施也有限,銀行不放心,經常受歧視,多數拿不到貸款,即使拿到,利率也在10%以上。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有效幫助,央行、銀監會、證監會早已聯合發文,明確了這兩類公司的金融機構屬性,但稅務部門對此並不認同。

應推進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建立信用獎懲機制;落實股權、收益權、應收賬款等質押制度;探索設立為小微企業提供低利率、貸款服務多樣的政策性銀行。

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有效供給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 程 紅

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優化政府管理,以需求為導向增強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目前,我國部分行業標準“缺、低、窄”,相關産品讓消費者不放心、不滿意。因此,政府應將事關全局的標準工作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工作,高位部署、系統推進,問題為導向填補空白,抓緊完善,狠抓標準貫徹,促進國內産品品質安全水準普遍提升,構築放心消費環境。

市場競爭中,品牌往往是決定産品能否賣出去、賣個好價錢的關鍵要素。自主品牌能力培育和轉換是關鍵,自主品牌已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國家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政府、協會、企業、媒體共同努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在供給改善中提振消費,在回拉消費中釋放産能紅利。

不同於有形産品消費,服務消費品質很難在消費前預知,因而服務業的標準和規範更為重要。政府和協會應系統開展服務業行業的標準制訂、修訂,全面提升行業規範水準。服務業企業則要加強標準貫徹和員工技能培訓,提高服務供給的一致性,贏得市場、滿足消費。

要充分利用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方式,提升服務業的組織化程度。利用品牌、價格、服務、採購等統一的連鎖機制,提高供給的內在約束和規範化程度,讓百姓更放心、更安心地消費。

全方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副局長李朋德

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政策配套供給。科技體制改革新政頻出,從科技計劃項目確立到組織實施均有很大改進,不斷擴大了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處理權,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問題還有待解決。建議國家積極調整審計、財政、稅收、人才等相關政策,建立能夠反映成果轉化效果的科技研髮指標體系,大膽實施“放管服”和“雙隨機”,把好事落實辦好。

進一步促進對接産業需求的科技創新活動供給。我國産業創新力量還不強,産業的創新需求與科研單位研發脫節依然嚴重。建議進一步提高科技計劃的系統性,突出基礎研究,加強對行業創新的支援。簡化企業研發後補助的程式,多設立獎勵基金,提高稅收減免力度,多凝練系統性攻關難題,減少競爭性科研。

進一步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環境建設供給。科技水準代表國家實力,成果轉化需要好的環境。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産業發展是創新的剛需。目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在實際落地時還有差距,中試平臺建設不足,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緊缺,成果轉化的投入嚴重不足,技術轉移機構仍存在“小弱散”現象,商業金融與成果轉化需求間有較大的空隙。為此,建議地方政府積極為金融專項提供背書擔保,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保險投入。

進一步完善清潔政策機制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張基堯

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得到較快發展,對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必須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完善政策機制,促進清潔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建議:修改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目前,可再生能源法已不完全適應清潔能源的發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未落實,應儘快修改完善,統籌清潔能源政策,強化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

加強清潔能源發展的規劃設計和執行力。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科學統籌制定風、光、水、核及生物質能源總體、類別和地區的發展規劃,開展專項巡視督查,確保規劃有效執行。

清潔能源財政補貼實行動態調整。建立資金補貼退坡機制。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力爭2020年左右風電、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減少對國家補貼政策的依賴;加大自備電廠電價附加的徵收力度,適當提高現有電價附加徵收標準,儘快解決現有補貼拖欠問題。

制定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的激勵政策。一是實行包括水電在內的清潔能源電力消納配額制。二是實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機制。給清潔能源發電企業發放綠色電力證書,允許綠證上市交易。三是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構建全國電力交易體系,推進跨省區電力交易,實行清潔能源地區間利益補償機制。

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徐紹史

堅持以深化改革為根本途徑,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一方面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圍繞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加強産權保護制度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要素更多向生産率高的行業和企業集中,提高勞動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和潛在增長率。另一方面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爭取儘快在國企國資、財稅金融體制等關鍵改革領域取得突破。充分發揮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等重要功能平臺作用。

堅持減法和加法相結合,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一是繼續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産能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採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實現過剩産能出清,妥善解決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等問題。去庫存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過多問題。

堅持防控風險隱患,為改革發展營造穩定環境。一是管控金融風險。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品質和水準。二是防範房地産泡沫風險。緊緊把握“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處理好短期和長期、中央和地方責任、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租房和買房幾大關係,加快形成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 人民日報 》(2017年06月2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