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物體實現智慧連接——物聯網繼電腦、網際網路之後,被越來越多國家確定為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從數年前的“洋概念”,到如今自主制定標準、推動多個産業“脫胎換骨”,物聯網的飛躍見證了創新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的新動能。
共用單車、生態農業,物聯網為商業模式創新開闢空間
在江蘇無錫一家快遞公司,海量包裹被24小時不間斷地掃碼識別、數據處理、配送定位。公司負責人介紹,一小時可以分揀包裹7萬件,準確率高達99%。
機器的大規模快速自動分揀,源於物聯網技術實現智慧連接、運作。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智慧製造電子研發中心主任李功燕介紹,這是目前完全國産的物流自動化分揀系統,一台機器不間斷運轉,可節省數百名工人的勞動力。
物物相聯,給物流業帶來徹底變革,有力支撐了電子商務。不僅如此,物聯網技術也在共用單車、新能源汽車、生態農業、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激發經濟新業態。
通過手機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電動汽車,用手機開鎖後就可以駕駛,直至停下來留給下一位客戶使用——在一個國際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描繪了這樣的場景。物聯網技術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發展進一步提速的助推劑。
利用衛星定位晶片和物聯網通信晶片,共用單車在短時間內火遍大江南北,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也同時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全新市場;一種結合物聯網技術的“果蔬多源資訊融合超大型分選設備”,可實現果蔬按重量、顏色、瑕疵、含糖量等特徵的自動分級……
“物聯網技術發展為商業模式創新開闢了廣闊空間。”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汪克強説。
電網建設、工廠製造,物聯網為傳統産業升級提供支撐
電網可以變得“聰明”起來:電腦螢幕上直觀呈現著電網運作的全景,薄弱環節一目了然,能更好地保障電網“健康高效”運作。在浙江,物聯網技術與電網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電網的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
從電網到工廠,從家居到醫療,傳統産業正在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加速轉型升級。
用戶下單、産品設計、生産製造、物流配送,所有環節都可以在海爾公司推出的智慧製造平臺上完成。這個被稱為“智慧工廠作業系統”的平臺,試圖滿足不同製造能力企業的差異化需求,讓傳統企業儘快融入智慧製造體系。
隨著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日益突出,“智慧”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迫切訴求。物聯網技術正在助力全國各地打造智慧城市,提供能夠引導車輛進入空余車位的“智慧停車”、具備監控環境狀況和安防功能的“智慧路燈”、更加高效安全的“智慧機場”等多種服務。
自2013年初首批智慧城市試點設立以來,中國智慧城市遍地開花。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説,國家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努力扶持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發展,為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自主創新、積極參與,我國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顯著提升
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物聯網産業規模超過7500億元,物聯網盈利規模僅次於美國。目前中國物聯網及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其中85%為中小型企業,已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物聯網産業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這幾年我國多地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開展了一系列物聯網應用試點和示範項目,我國物聯網應用推進效果相對要優於國外。
從2010年的“政策引領”,到2013年的“應用示範”,再到2015年的“融合發展”,專家分析,我國物聯網發展已初步確立了政策供給、標準制定、協同創新、産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的系統性競爭優勢。
在各項技術中,感測器技術是物聯網的基礎和核心。鋻於一般中小型企業沒有能力研製功能差異性大、技術含量高的感測器,我國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專業研發機構——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幾年前已啟動建設世界一流的感測器公共服務平臺,依託中科院研發力量,實現網路化的感測器生産服務。
同時,我國積極參與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有力把握物聯網標準話語權。工信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説,我國已完成200多項物聯網基礎重點運用國際標準立項,並主導完成多項物聯網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顯著提升。
(據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董瑞豐、王敏)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