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政策資訊

"一行三會":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決心不能動搖

發佈時間: 2017-06-21 09:25:05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陳果靜 周 琳  |  責任編輯: 劉攀

原標題 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決心不能動搖

在6月20日開幕的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一行三會”官員的發言是現場的焦點,市場更在仔細聆聽。

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金融監管政策重拳頻出,各金融機構急於調整自身的資産負債結構,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波動。隨後,監管政策出臺的節奏有所調整,但市場疑問仍存:防控金融風險是否意味著對金融創新“一竿子打死”,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是否會因此放緩?本次論壇上,“一行三會”官員的發言傳遞出一個共同的聲音——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決心不能動搖。

央行行長周小川: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今後還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以中國製造業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為例表明,越是開放充分、競爭激烈的行業,進步就越快。開放促進了國內的政策改革。

對於金融業保護,周小川並不贊同,他表示,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等成長壯大了再開放,再參與國際競爭。各國經驗(包括我國自身經驗)都表明,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市場和機構不健康、不穩定。其中一個例子是亞洲金融危機前後所發生的那些現象。

“回顧國內外的改革歷程,應該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走對外開放的道路。”周小川認為,從製造業、服務業開放的經驗可推導出,金融行業不是例外,同樣適用於競爭與開放規律。金融服務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

不能因為出現一些亂象和風險就動搖改革創新決心

“我國的金融改革不是過快了,而是相對滯後。我國的金融創新不是過多、過度了,而是相對不足。”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發言時表示,不能因為出現了一些金融亂象,一些金融風險,就動搖和停止所必須進行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

對於如何平衡創新和風險之間的關係,王兆星表示,加強金融監管、治理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推進金融創新並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一切金融改革與創新都應服務於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增強支援實體經濟的動力和能力。不能為改革而改革,為創新而創新。”

對於引發廣泛關注的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王兆星認為,要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和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協調體系。“各個監管部門應具有充分的監管資源和手段有效實施監管,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監管真空和重疊。”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

堅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防控金融風險任務艱巨。證監會將繼續堅定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以及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

“要看到,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穩定運作的內在基礎還不牢靠。股市、債市、期市等風險的關聯度明顯上升,我們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姜洋説。此外,還要堅定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以及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

姜洋表示,中國證監會將繼續保持監管定力,改進監管方式,繼續把依法從嚴監管推向深入。一是繼續引導上市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回歸本原,專注主業;二是切實加強市場法制建設,從制度上解決違法成本偏低、執法手段不足、執法威懾力不足等問題;三是緊緊依託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監管資訊協作機制,加強資訊共用和政策共同協調,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避免政策碰頭疊加,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

改革保險監管、防控保險業風險

“當前保險業也存在不少突出的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我認為恰恰是改革沒有到位所造成的。”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中國保險業的問題解決和風險防控有賴於繼續推進改革。

對於改革的重要性,黃洪深有感觸,他表示,過去40年保險業的每一個階段都遇到了挑戰,但都是前進中的問題,都是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解決。“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靠進一步深化保險業的改革。”

“保險好不好最重要靠市場來檢驗,根本是要看老百姓的口碑。”黃洪表示,要打好保險業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在改革發展方式、促進穩健經營的同時,改革管理機制、增強競爭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改革保險監管,有效防控風險。在談到具體做法的時候,黃洪表示,一是價格監管改革,要更大發揮市場在産品定價中的作用,引導資源配置;二是資本監管改革,通過穿透式監管、嚴查虛假注資和增資,確保保險公司量力經營;三是稽查體制改革,統籌全系統力量向稽查系統,提升發現問題和風險的能力;四是風險處置改革,把防控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機制;五是隊伍本領建設改革,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解決恐慌問題。(記者 陳果靜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