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政策資訊

非法集資:不斷變身難去根 監管難點在哪?

發佈時間: 2017-06-05 09:41:5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歐陽潔  |  責任編輯: 劉攀

 為何不斷花樣翻新?當前監管有哪些難點?百姓資産如何保安全?本報記者近日實地採訪調查——

  非法集資,迷局怎解?(熱點聚焦·看好百姓的“錢袋子”①)

  新“外衣”下,非法集資有什麼共通點?

  非法集資往往承諾“保本付息”,“小馬拉大車”。現在,很多保本承諾更隱秘,不寫在協議合同文本中,而是向投資人口頭許諾

  黃林仁曾經是一家財務管理公司的老闆,做著一些民間借貸業務。如今他無暇顧及自己公司,而是為了一次“投資”失誤,代表非法集資受害人四處奔波,儘量減少財産損失。

  3年前,黃林仁和北方匯銀接觸,零星拆借一些資金給北方匯銀。那時候,北方匯銀在安徽、江蘇兩省交界處的“舞彩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養老地産項目,攤子鋪得不小,在兩省租賃、購買了上萬畝土地,在全國6個省多座城市設立公司或分公司。前幾年,籌資還比較便捷,北方匯銀向投資人許諾高額回報,資金週轉得不錯。

  “現在看起來,當時企業經營規模已經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了。”黃林仁説,不久後,經濟開始面臨下行壓力,為了維持運轉,北方匯銀成立了兩傢俬募股權基金公司,為自己的項目發行基金理財産品,期限6個月,收益率為12%—14%。但很快,資金難題還是浮出水面,資金鏈越來越緊。公司不得不考慮向更多普通投資人募集資金,上線了一個P2P網貸平臺,為自己包裝的關聯企業融資。

  撐不了多久,窟窿一個個暴露出來。由於是用短期借貸、募集的資金投入長期項目,沒有現金及時回流,無法按時還本付息。2015年開始,風險陸續爆發。黃林仁在企業激進的“圈錢”過程中,陸續投入上億元。“生意有賺有賠很正常,但現在這些集資款怕是很難回來,能返款10%就不錯了。”黃林仁説。

  “這種做法肯定行不通,用錢的地方太多,但籌款還得到期付息。一旦兌付不了,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有些企業就是要‘小馬拉大車’,根本沒有那麼強的籌資開發能力,卻要過度借貸,一旦經濟下行,自然‘水落石出’,風險暴露。”大連市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正成為不少非法集資的新“外衣”。過去兩年,新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迅猛發展,雖然新設基金需要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但並不意味著備案的基金都會合法合規運營。“投資私募基金有條件限制,不少投資人並不了解,比如單只私募基金的投資金額不低於100萬元;投資人個人金融資産不能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説。

  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説,有些非法集資打著私募投資的旗號,號稱5萬元就能投資私募基金,那需要懷疑基金的可靠性了。而且私募投資是中長期投資,有一定投資風險,不可能保本,也有一定的投資週期,不像有些平臺或者機構所聲稱的每月甚至每天能看到投資收益入賬。

  非法集資的共通點是會承諾“保本付息”。“如果不能承諾保本或有擔保,還有誰敢貿然投錢?”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説,現在很多保本承諾更加隱秘,不會出現在協議合同文本中,而是向投資人口頭許諾。隨著非法集資形式的變化,投資的合同文本從原來的借條變成債權轉讓協議,再到私募基金的有限合夥協議。

  不斷“變身”,非法集資為何難去根?

  準金融、非金融機構四處氾濫,跨區域、網路化趨勢明顯,加大了監管難度,“這邊拖著地板,那邊的水龍頭卻還在打開著”

  非法集資儼然成為一顆社會“毒瘤”,老手段一旦被壓制,新花樣又會換一副面孔席捲而來,滋生蔓延。

  “泛理財化”已成為當下非法集資的重要特徵。據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非法集資的手段從單一的“借款”“林權投資”“債權轉讓及回購”等模式,逐漸升級包裝為“P2P網路借貸”“固定收益基金”“金融互助理財”“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等名目繁多的理財産品。同時,非法集資網路化趨勢日益明顯,企業紛紛設立自己的官網及網際網路操作平臺,吹噓自己的背景、規模及實力,並通過操作平臺發行線上理財産品。非法集資犯罪專業化程度也不斷提高,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而且業務流程、合同文本專業規範,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投資者辨別難度加大。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傳銷加集資的模式冒頭,一些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向投資者返還“虛擬貨幣”,再誘騙投資者層層購買理財産品。此外,個別在工商註冊登記中顯示從事網路科技服務的仲介機構,開始出現涉嫌非法集資活動的苗頭。還有一些非法集資模式瞄準傳統商品行銷類投資,通過網際網路承諾商品回購、加盟返利等。

  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氾濫,也給非法集資提供了滋生土壤。“百姓投資需求旺盛,但金融投資意識和知識還比較匱乏,要在前端把好機構的準入關。”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網際網路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説。

  一位在基層從事打擊非法集資的工作人員坦言,投資、理財活動屬於金融行為,在目前金融行業分業監管的格局下,各行業之間的監管空白地帶往往就是非法集資集中爆發區。不少沒有投資經驗的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打著“投資諮詢”“財務諮詢”和“資産管理”的旗號,從事各種類金融活動,對他們卻沒有嚴格的監管,或者乾脆沒有準入門檻、監管規則,風險可想而知。

  “現在準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似乎比賣蔥賣蒜的還多,賣蔥賣蒜尚且要到標準化菜市場,但從事類金融活動卻沒限制,非法集資現象屢禁不止。搞得你在這邊拖著地板,那邊的水龍頭卻還在打開著。‘前門’不應該開得太大,在這些領域要有明晰的準入規則,明確什麼可以幹、什麼不能幹、如果幹了又要受到什麼嚴懲,讓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這位工作人員説。

  伴隨非法集資的網際網路化,涉案公司跨省市或跨區域經營現象很普遍,加大了監管難度,而且非法集資機構龐雜,賬戶眾多,資金流向複雜,資産難追繳。

  以“中晉係”為例,累計涉案金額高達399億元,受害者有1.28萬餘人。當時企業在28個省設立了分支機構,把資産轉入3家上市公司,旗下還有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並收購了支付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等,始終穿著高大上的外衣,但實際上這些公司多數是空殼企業,沒有實體投資項目,也沒有真實貿易和經營盈利。即使打擊及時,最終損失的資金也高達48億多元。

  “現在不少涉嫌非法集資的公司跨區經營,總部設在大城市,在二三線城市設立分公司,擴張速度很快。按理説,如果到異地經營,也需要註冊登記和備案,但是現在很多機構沒走正常手續,造成政府相關部門很難掌握企業實情,更難監管。”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對異地經營企業,多地相關部門還得聯手加強監管。

  讓百姓遠離非法集資,還要做什麼?

  把好“前門”,提升預警監測水準,提前處置追繳資産,盡可能保全集資參與人的財産

  “非法集資不僅是經濟、金融領域的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損失的都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財産和家底。”大連處非辦相關負責人説,不少老年人是拿著養老錢投資的,血本無歸。還有一些年輕人剛剛大學畢業,社會閱歷不豐富,法律意識淡薄,進入這些涉嫌非法集資的公司工作後,不但自己被捲入騙局,還把父母親朋的錢也搭進去了。

  ——加強機構備案、預警監測,“前門”得紮緊看牢。

  趙鷂建議,要完善商事註冊登記制度,對金融監管部門發牌的機構實行先證後照,即有批籌文件,才能領取正式營業執照。同時還要保護好已發牌機構的字號,關鍵字號不能被其他非法機構濫用。比如,某支付企業在北京註冊,但在其他省區,被有些機構加個省別,就可註冊成功,辦理工商登記。老百姓分不清楚,結果就是受騙受害,被侵權者聲譽受損。此外,還要加強對準金融機構備案、監管,對非金融機構從事類金融活動加強預警監測。

  政府相關部門要主動對涉嫌非法集資的機構加大排查力度,幫投資人擦亮眼睛。“不少非法集資機構都是聘請明星代言,在黃金地段和時段做廣告,虛張聲勢,讓百姓喪失警惕性。”大連處非辦相關負責人説,要走在老百姓投資前頭,打掉這些廣告“背書”。之前的一次排查中,大連處非辦發現46家企業在當地主流報刊上刊登經營借貸廣告,該辦到工商局調閱相關企業註冊資訊,發現部分企業與註冊名稱不符,有的企業辦公地點和註冊地點不符,有的企業超出經營範圍,發佈了金融借貸廣告,甚至還有企業根本沒有工商註冊資訊,最終僅4家有相關借貸前置審批批文。“這些廣告登出去,肯定會迷惑不少老百姓。”近三年,大連完成了5000余家投資理財公司公安備案造冊和動態管理,曝光38家違規發佈廣告企業。

  ——應對非法集資的網際網路化趨勢,監管手段要升級。

  上海正在建立新型金融業態監測分析平臺,未來可以對一些高風險機構的活動提前預警,及早發現疑似非法集資的活動線索。據介紹,該監測分析平臺目前初步歸集了相關部門的新型金融業態資訊,主要包括行業監測、園區監測、企業全息資訊查詢及實時監測四個子平臺,可以多維度掌握風險動態。

  ——加大追繳款項力度,讓受害人維權不再難。

  “一般來説,非法集資案的辦案週期長,從公安機關立案到法院判決,大約要兩年以上時間。法院判決前,追繳回來的資産是不能隨意處置的。但其中往往有不少易損耗資産,比如豪華汽車,時間一長就會貶值。實際上,損失的是老百姓的錢。”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相關負責人説,前幾年集中爆發的非法集資案,等法院判決後都會遇到這個難題。希望出臺有關法律法規,專門對非法集資類案件涉案資産提前處置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最大限度挽回集資參與人的損失。

  大連嘗試讓受害的投資人提前參與資産處置。對影響範圍大、涉案人員多的案件,大連公開招募代表設立代表委員會,黃林仁就是北方匯銀代表委員會中的一員。一段時間以來,黃林仁一直為盤活追繳回的土地牽線搭橋,想找到新的投資人。

  “公司的賬目不全,具體有多少錢、花了多少錢都不知道。如果土地沒人管,東西丟失了,上面樹木死掉了,租來的土地因為交不起資金被重新分割了,都會給資産保全帶來困難。如果項目還在,只要能讓它運轉起來,就能減少損失。投資人也能依法參與到資産處置過程中,了解事情進展,而不是兩眼一抹黑。”黃林仁説。

  ——拋棄畸高收益預期,投資人應有理性的投資觀。

  “要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合規的理財産品,合理引導投資人理性投資。不少準金融、類金融活動片面誇大金融的作用,讓投資人誤以為資金能自我膨脹。金融本質上要由實體經濟支撐,沒有源頭活水,哪有高收益的投資項目?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投資理財還是要多選擇有正規金融牌照的機構,理性判斷理財産品的收益情況,畢竟專業化的投資能力不是隨便哪家機構都具備的。”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

  大連處非辦連續兩年牽頭聯合各監管部門舉辦“財富管理精英大賽”,吸引百餘家金融機構數千名理財師參與,向百姓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幫助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增強投資風險意識,避免掉入非法集資陷阱。(記者 歐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