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輿情關注

評"勒索病毒":應為國産作業系統做些準備

發佈時間: 2017-05-18 16:45:18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曾志

    原標題:把網路安全閥抓在自己手中(新媒觀察)

  從這次“勒索病毒”爆發的影響來看,加強國家重要機構、公共安全、醫療機構與機密單位的網路安全與自主作業系統的建設刻不容緩

  “股神”巴菲特不久前在股東大會上説:“我對大規模殺傷武器是很悲觀的,但我認為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要低於生化武器與網路攻擊。”此言不幸一語成讖。

  上週五,“勒索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迅速席捲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在“熊貓燒香”病毒肆虐十年後,我國又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網路病毒襲擊。而這次中國與世界的同步、襲擊工具的特殊背景,以及獨特的襲擊方式,都讓人們對網路世界的安全感到不寒而慄。

  與當前多數病毒需要誘導用戶主動點擊附有病毒攻擊代碼的附件或者相關木馬連結才會中招不同,“勒索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無需用戶做任何操作,只要電腦處於開機狀態,就可以在同一個網路的電腦之間傳播並且進行複製,形成鏈條式的傳播擴散。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勒索病毒”的發行者利用了去年被盜的微軟系統駭客工具,把今年2月的一款“勒索病毒”進行升級之後而成。而這些微軟系統駭客工具,可以遠端攻破全球微軟機器的漏洞。

  從這次病毒攻擊的目標對象可以看出,它重點攻擊的是工業網路、醫療網路、銀行網路、學校網路等大型非民用網路,從而達到數額巨大的勒索獲益目的,並且隨著電子支付技術帶來的便利,始作俑者往往更難被繩之以法。2016年1月,烏克蘭電網系統遭駭客攻擊,導致了數百戶家庭供電被迫中斷,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導致停電的網路攻擊。可以想像,如果未來駭客可以攻破政府等網路安全的長城,科幻電影中那些恐怖的未來也許並不科幻。

  網路安全無小事。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層出不窮的操作平臺、支付平臺、交易平臺不斷刷新著人們對網際網路改變生活的認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全球網際網路最主要的作業系統基本上掌握在微軟、谷歌、蘋果等矽谷大佬手裏,人們的資訊、賬號、密碼等各種隱私越來越多開始轉交給科技巨頭保管。但如果不是這次“勒索病毒”爆發,很多人都不會知道,很多能引爆全球的網路攻擊其實就藏在這些科技巨頭的後門裏。

  自然,這也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要將國家網路安全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我國在自主設計的作業系統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畢竟起步晚,建立一個完整的軟硬體融合的生態系統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保衛國家網路安全仍然任重道遠。

  從這次“勒索病毒”爆發的影響來看,加強國家重要機構、公共安全、醫療機構與機密單位的網路安全與自主作業系統的建設刻不容緩。在頂層設計和政策方面也應整合各方資源,為國産作業系統做些準備與考慮,避免在特殊極端情況下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