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16首頁> 輿情關注

政商交往新現象:跑關係成落後"生産力"

發佈時間: 2017-05-16 11:12:52  |  來源: 半月談  |  作者: 趙東輝 毛一竹  |  責任編輯: 曾志

    原標題:創新紅利在崛起 透析廣東新型政商關係

  去年以來,廣東省及部分地市相繼出臺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意見措施,以“正負清單”形式明確了政商交往的“雷區”和“安全區”。時隔一年,半月談記者走訪廣東企業家、基層幹部後感受到,當政府下放權力、厘清邊界,企業界人士的經營價值觀就會激濁揚清,“創新紅利”就會逐漸取代“關係紅利”,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驅動力。

  正負清單劃出政商交往“雷區”“安全區”

  全面從嚴治黨大環境下,部分地區一些官員怕踩紅線,對企業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出現了“為官不為”“談商色變”的現象。去年4月,廣東省紀委、監察廳印發了《推動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若干意見》,以開清單的方式給政商交往提供了一張“明白紙”。

  正面清單明確了政商交往的邊界,劃出了幹事創業的“安全區”。根據廣東省紀委出臺的意見規定,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經批准可“參加企業符合規定的各類活動”“由企業按照當地公務接待標準提供工作餐”。

  “清單出臺前,很多領導幹部到企業調研都不吃飯,有時候為了中午趕回食堂吃飯,只跑一家企業就走了。”廣東一鼎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廖衛平説:“不吃飯反而讓政商關係越來越疏遠。清單出臺後,領導逐漸敢到府了,吃個工作餐,聊聊心裏話,大家都沒什麼心理負擔。”

  負面清單厘清灰色地帶,為政企行為劃定禁區底線。廣東省紀委的意見明令禁止幹部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禁止違規出入私人會所或接受旅遊、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

  此外,清單對企業行為也有詳細規定,比如,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負責人不得為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關係人理財;也不得以不正當渠道或非法手段影響機關幹部人事任免、公共決策、公務執行等。

  不喝酒也能幹好工作,拉關係成為落後“生産力”

  “現在不喝酒也能幹好工作。”廣州立白集團總裁陳凱旋感慨地説,廣東省紀委政商交往的正負清單出臺後,政府與企業聯繫更緊密了,面對面交流多了,背靠背現象少了。雙方關係更融洽,企業發展也有了信心,更有底氣。

  廣東英格來思服裝公司董事長黃學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半月談記者:“去年我去北京參加招投標時,突然發現營業執照在辦理‘三證合一’時弄錯了企業資訊。更改營業執照起碼要15天,眼看要出發了,哪來得及?沒想到工商部門給我開了綠色通道,2天全搞掂,什麼禮都沒送。”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隨著規則制度的完善,靠拉關係做生意必然被淘汰。廣東履安實業公司總裁付松山形象地比喻説:“市場競爭就像打牌,以前有的企業靠關係,看得到別人的底牌,現在潛規則少了,明規則多了,誰都很難看到誰的底牌,企業家拿出真本事,有核心競爭力才能脫穎而出。靠關係的落後企業遲早要被淘汰。”

  在切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的同時,廣東紀檢監察機關也加大力度治理“為官不為”“吃拿卡要”等問題,強化執紀問責。據廣東省紀委統計,意見出臺後,廣東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了一批官商勾結案件,問責“為官不為”1707人。

  合法守規搞經營,召喚企業家精神崛起

  構建新型政商關係,雙方都要明確邊界。對於企業,自設底線十分重要。曾多次公開表態“不行賄”的萬科創始人、企業家王石認為,中國商人階層有待自我更新,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行賄。王石説:“企業家是引領社會向前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不行賄就是保持人格獨立,不管企業是大是小,是強是弱,一開始都要養成好習慣。”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塑造健康的企業價值觀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家的共識。新的改革橋頭堡廣州市南沙自貿新區制定了《創建廉潔企業聯盟的工作方案》《行業協會自律規範》,建立健全行業準入和退出機制,組織企業簽訂“永不參與行賄”承諾書,引導非公企業及其負責人合法守規搞經營。

  從事醫療軟體開發的廣東中視醫療科技公司董事長黎欽説:“公司跟醫院談合作時,有同事問我要不要送禮,我覺得沒必要。産品做得好,在市場上獨一無二,客戶會選擇認同我們。”

  “政府營造的環境是企業生存的土壤,什麼樣的政府會培育出什麼樣的企業,當然企業的行為也會反作用於政府行為。”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建議,政府還應繼續轉變職能、下放權力,繼續降低“關係紅利”,增加“創新紅利”,讓企業不靠尋租靠創新,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企業家精神日漸崛起,一個“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互動新局面就會加速形成。(半月談記者 趙東輝 毛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