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瑰寶——札薩克圖服飾

發佈時間:2017-03-24 10:07:26  |  來源:興安日報  |  作者:康宇  |  責任編輯:張鈺

來過草原的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美麗古老的蒙古族服飾,其中札薩克圖蒙古族服裝和裝飾更是讓人難以忘懷。經過幾代傳承,最終在科右前旗演變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寶。前旗通過多種方式,積極保護、挖掘、傳承札薩克圖文化遺産,不斷推動前旗民族文化繁榮發展。

札薩克圖服裝和裝飾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根據性別、年齡、婚情有各種分類,講究之處可以説是從頭到腳。就拿婦女來説,已婚的婦女把耳朵往前的頭髮編成兩條辮子或盤頭後將“哈圖古日”即髮簪或簪子別上,防止鬆動或脫落。簪子形狀有多種多樣,有的簪子頭是玫瑰狀的,上面鑲上瑪瑙和綠松石,背景鑽孔著色,有花紋裝飾。有的簪頭是蝙蝠狀的,上面鑲著多種顏色的植物藤式點綴品。未婚的姑娘們則是在腦後編上獨辮或編叉辮放在胸前,還帶上紅珊瑚、瑪瑙等飾品。還有許多已婚年輕婦女和15歲以上的姑娘會選擇戴額箍,就是將前額上的頭髮攏在一起的珊瑚鏈子,簡單美觀。在飾品的佩戴上,未婚女子戴耳環而不戴耳墜,耳墜是已婚婦女的裝飾,耳墜有下垂的長鏈子,上面有瑪瑙、綠松石等。

札薩克圖民間刺繡工藝屬非物質文化遺産,做工精巧、針法細膩均勻、服飾紋樣粗獷、線條明快、色彩對比強、樣式古樸典雅,是前旗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前旗,刺繡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就是烏蘭毛都蘇木。為了讓這項工藝得到發揚和傳承,蘇木政府做了許多努力,定期組織有威望的老藝人開班授課,大力弘揚民族文化。蘇木德高望重的敖特根其其格今年已經65歲,從事手工刺繡40餘年,她手下的作品有幾萬件,個個栩栩如生,既有古老的民族服飾特徵,又添加了自己的智慧創意。為了讓刺繡這門手藝更好地傳承,她和幾個年齡相倣的老人成立了烏仁額吉團隊,但凡有重要節日和重要場合,大家都願意找她們縫製蒙古袍、做蒙古靴,因為她們的手藝就是最好的招牌。

一身好的蒙古袍,不僅在製作工藝上精益求精,合體的搭配也尤為關鍵,這其中的門道更是難以言説。蒙古族男女都穿袍子,不過在札薩克圖不叫袍子,叫長袍(切木其)。長袍還分單長袍和夾長袍。溫暖季節不論男女都穿單長袍。主要用棉布或緞子製作,把領子、衣襟、袖子裝飾得特別漂亮。札薩克圖婦女在長袍寬邊上縫製出多種花紋,如祥雲、葉子、杏花等圖案。長袍的盤紐和紐襻要按著服裝材料和鑲邊兒的顏色來搭配,紐扣通常用盤扣或銅、銀、鍍銀的圓狀紐扣。

腰帶是蒙古族男子氣概的標誌。腰帶與長袍的質地或顏色配套,通常配以布或綢緞等。平常是3-5米長,寬度為布料或綢緞的幅寬。為了方便騎馬或勞動,男人在繫腰帶時稍微上提長袍顯得幹練威武,婦女在騎馬、出門時才繫腰帶,袍子向下拉緊,顯示出身材的線條之美。

早時的札薩克圖蒙古族主要用白、藍或黑色棉布做寬腰的褲子,有的還在膝蓋部或褲腿縫製一些花紋來裝飾,但不怎麼注重褲子的布料和顏色。

靴子是顯示蒙古族男子漢氣概的裝束之一,札薩克圖婚俗中還有女方的弟弟妹妹搶新郎靴子的習俗,因此靴子是民族服飾製作的重頭戲。靴子按質料可分為皮靴、平絨靴、布靴,按縫製技巧可分為盤花靴、繡花靴、貼畫靴等。其樣式主要有靴尖上卷式(多由摔跤手穿)、半卷式和平底不卷式。靴子穿著保暖,騎乘時起到護腿、護踝的作用。札薩克圖婦女做靴子特別講究,充分展示她們心靈手巧的針線功夫。盤花靴子是用黑平絨(俗稱大絨)製作,用墨綠色或各種顏色的線在靴幫和靴筒上盤、繡各種花紋,用粗面皮革或皮條加三個夾條兒合上靴幫、靴筒,靴幫靴筒的縫製特別精緻。靴底一般做8-12層厚,用麻線密納靴底。心靈手巧的科爾沁婦女按照選料、靴主的年齡、穿戴特點等用手繪製各種各樣的花紋、祥雲、蝴蝶、杏(梅)花、石榴、葉子等圖案,在靴筒的邊上還縫上蘭薩(一種古印度文字)花紋。根據材料情況,女性的靴子上經常繡花或粘貼圖案,男子的靴子一般纏線縫製或者為了結實耐穿密納線條花紋。

一身漂亮的蒙古袍,男人看起來更威武雄壯,女人看起來更婀娜多姿,不管經歷多少年代,蒙古族服飾和裝飾始終會如明珠般,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1  2  3  >